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 第8课中国画-水仙花画法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 第8课中国画-水仙花画法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14 16:2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画——水仙花的画法》(翻转课堂)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小学高年级 年级 六年级
相关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年 7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的学习活动设计以立德树人为基础,遵循《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出“美术课程要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环节设计上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微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遵循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以及生本教育的理念。课程注重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观,结合生本教育的相关理念,以学生为本,通过交流探究让学生在实际课堂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学生通过微课自学记录绘制了课徒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提出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在交流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和解答以及必要的示范都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无法解决的难点教师再加以指导解决。这样的互动交流课堂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针对问题化解难点,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理论依据: 本课主要依据了翻转课堂和生本教学的相关理念。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利用微课自学,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解决问题与难点,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解决课程难点。 新的美术教学理念指引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要想获得新知,就要亲身体验、实践和探究,针对学生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翻转课堂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自由,提升了主动操作和主动思考的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勾勒填色法绘画水仙花。纵向看本课在技法上沿袭了第一和第二学段关于国画的笔墨知识与技法,在此基础上本学段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笔墨技法进行绘画,同时也为第四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
第四
学段
延续之前学段的国画知识技法,继续研究学习。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写意花卉》
) (
第三
学段
《中国画—水仙花的画法》
综合运用已学的笔墨知识,继续研究使用勾勒填色法绘画国画作品水仙花,为之后的国画学习打好基础。
) (
二学段
国画基本知识与技能。用笔知识:中锋、侧锋。
墨色知识: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等。
中国画色彩的使用。
) 从本册教材来看,本课与后一课《中国画——梅花画法》构成花卉单元,集中学习了绘画花卉的国画技法,通过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笔墨造型能力,促进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因此,在本课的内容学习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国画所学,充分运用到课程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解决绘画中的问题,有效化解课程难点。 学生情况: (
课徒稿自学调研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美术的造型能力和基本美术素养并学习过基本的国画技法,这些良好的基础为完成本课学习新内容提供前提。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课徒稿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依据教材和微课进行自学尝试。 在学生自主学习绘画了课徒稿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约有93%的学生初步会运用中锋侧锋等中国画用笔技法,约有76%的学生可以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进行绘画,约有60%的学生能在课徒稿中熟练运用相关技法进行创作,在通过课徒稿自学中95%的学生都遇到了问题。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运用中国画工具进行绘画造型,但是在自学过程中也都遇到了问题,需要在课堂中分享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出现的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绘画水仙花时墨线过粗,墨色容易散开,花头朝向单一。 在绘画水仙花叶子时造型不准确,叶子组合有问题。 创作时花与叶子组合以及构图出现问题。 通过以上的学情调研,证明了学生在中国画的技法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解答,引导学生创作完整作品。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方式: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结合信息技术制作课前微课进行翻转课堂,采用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实际实践与获得,注重学生图像识别、美术表现等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而知识内化环节是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通过小组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中共同完成,有针对性的化解教学难点。 以课徒稿作为探究学习的主要媒介,为使学生在课程中学有所获,所有环节都是设计都是围绕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课程中学生出现的困难问题进行示范引导,突破难点,鼓励学生深入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的作品。 教学手段: 本课学习以生本教育为主,通过课徒稿在交流探究中有针对性的化解难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翻转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和教材自学了关于勾勒填色法绘画水仙花的知识,记录绘制了课徒稿。 2、交流互动学习:在课上请学生分享课徒稿,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问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探究学习:课图求教的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欣赏。 4、直观演示教学(师生示范):针对课徒稿中出现的笔墨问题,教师请学生进行示范,在示范的难点上教师进行示范,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有针对性的化解难点。 技术准备: 为了使本课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课前制作了自学微课,下发了课徒稿供学生探究自学使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PPT课件、交互式实物投影、教师课徒稿、范画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交流探究、解决学生课徒稿的问题为主要教学手段,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准备: 微课、交互式投影、教学电子课件、教材、范画、中国画材料等。 学生准备: 课徒稿、中国画绘画用具。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如何运用笔墨知识表现水仙花。 技能:结合课徒稿用勾勒填色法绘画水仙花小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汇报和交流学习成果,解决绘画中的问题。 通过课前教材和微课的自学,完成课徒稿的绘画与记录。 课徒稿分享交流水仙花各部分的笔墨技法,提出问题,合作解决课徒稿中出现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次创作一幅水仙花的小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意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勾勒填色法表现水仙花。 教学难点:解决课徒稿中出现的绘画问题。
教学流程示意图
(
课图求教构图组合
探究讨论,欣赏对比,解决问题
艺术实践
学生绘画创作,教师分层辅导
展示评价夯实重点重点
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重点
提示学生在下节课继续研究文化内涵
相互学习
化解难点
笔墨创作
分层辅导
自主评价
教师点评
拓展延伸
承上启下
学生课前自学成果
课徒稿
学生课徒稿探究分享
花的画法
叶的画法
我看:花的特点
我画:花的画法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看:叶子的特点
我画:叶子的画法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笔墨技法
解决问题
学生主体
化解难点
笔墨技法
解决问题
学生主体
化解难点
)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了翻转课堂的方式,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学,课堂集中解决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践行生本教学的理念,提升学生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引导学生使用课徒稿从水仙花的花朵、叶片和组合构图三方面依次进行分享。 在课徒稿花朵分享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在“我看”和“我画”的环节汇报水仙花的花朵的特点以及笔墨技法的运用,通过生生互动、教师示范等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绘画时出现的问题。 在课徒稿叶片分享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叶片的特点,通过学生示范以及出示教师课徒稿的方式学习如何用笔墨绘画叶片,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绘画时出现的问题。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构图组合和笔墨技法进行课徒稿的组内互学与讨论,从学生分享课徒稿中提示学生花与叶子如何通过花径进行组合。依据学生提出的组合构图的问题,回归课本,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与现实水仙花做了对比,学习如何进行构图,化解课程难点。 在艺术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徒稿分享所学,再次尝试创作一幅水仙花的小品。学生绘画创作,教师分层指导。 在分享环节,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展示学习轨迹——之前作品和现场创作的对比,发现优点进行互评。 在拓展环节,提出水仙花被称为“凌波仙子”,鼓励学生关注水仙花文化性的体现,为继续研究打好基础。 至此本节课的授课结束。
教学过程(表格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应用 时间
导 入 部 分 学习活动,请学生拿出依据微课自学绘制的课徒稿。 板书课题:中国画——水仙花的画法 学生准备课徒稿 明确主题课徒稿分享 微课 课徒稿 1分钟
探 究 新 知 花 的 画 法 通过微课的学习,大家都尝试用笔墨绘画了水仙花,现在我们将分步骤进行课徒稿学习分享。 1、水仙花课徒稿分享——花的表现 教师请学生拿起课徒稿相互欣赏,引导学生通过“我看”和“我画”的环节分享汇报水仙花的花朵的特点以及笔墨技法的运用。 教师挑选另一位同学的画作展示,提问学生这位学生的花朵有什么优点? 提示学生绘画时关注花头的变化。 提问学生,在绘画中遇到哪些问题? 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先请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重点的笔墨演示,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学生们进行课徒稿的分享交流。 学生通过“我看”的环节分析水仙花的特点。 学生实投展示课徒稿回答如何用笔墨绘画水仙花,用中锋勾勒水仙花,花瓣的墨色用浅一些,笔上水分不要过多。花心用了藤黄,花青反衬白色的花瓣。 学生:花头的朝向有变化。 学生思考后,根据自己的课徒稿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绘画时水分过多? 画花瓣时感觉顿笔过多,出现很多墨点。 先由学生提出解决方法,教师总结帮助解决课徒稿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翻转课堂,微课自学,注重学生学习成果, 有重点的反馈与交流重点知识与技法。 生本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有针对性的化解课徒稿中的问题。 课件 实投 7分钟
探 究 新 知 叶 的 画 法 2、水仙花课徒稿分享——叶的表现 引导学生通过“我看”和“我画”的环节分享汇报水仙花的花朵的特点以及笔墨技法的运用。 教师请同学讲解并演示叶子的画法。 提问学生,在绘画中遇到哪些问题? 教师出示PPT同时出示教师的课徒稿,提示组织叶子时要注意高低错落有变化,向根部聚拢, 请学生介绍色彩,教师总结。 学生用课徒稿介绍了叶子的特点。 学生边示范边讲解,叶子用浓墨中锋行笔,画的时候关注走向。画的时候顿笔行笔要流畅。 教师再请另一名学生示范翻转的叶片的画法。 学生提出问题:水仙花的叶子画出比较别扭,不知道如何生长? 学生解答,水仙花叶子的生长规律。 学生观察教师的课徒稿,进一步了解如何对叶子进行组织。 学生通过课徒稿讲解叶子的色彩,花青+藤黄以及三绿来丰富叶子的色彩。 生本教育,用课徒稿以及学生示范的方式展示学生的想法,关注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示范和教师展示课徒稿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直观化解课徒稿中的问题,解决难点。 课件 实物投影 6分钟
课 图 时 间 探 究 讨 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徒稿的组内互学与组内讨论: 欣赏组内的水仙花小品,在交流中你学习到哪些优点?遇到哪些问题? (构图组合 笔墨技法) 教师从学生分享课徒稿中提示学生花与叶子如何通过花径进行组合。 依据学生提出的组合构图的问题,回归课本,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与现实水仙花做了对比,学习如何进行构图。 课徒稿小品相互交流,小组推荐,到实投下分享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学生推荐,花朵朝向有变化,花与叶子衔接自然。 学生观察书中大师的作品与现实水仙花作对比,回答在构图上要有选择和取舍,注意疏密变化 小组内相互学习,探究讨论 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归课本,欣赏对比发现解决构图组合的问题,化解教学难点。 课件 实物投影 5分钟
艺 术 实 践 教师出示艺术实践要求: 请大家依据课徒稿分享所学,再次尝试创作一幅水仙花的小品。 结合课徒稿所解决的问题后,学生再次进行艺术实践。 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课堂交流生成的学习结果运用到绘画中,同时也是检验本课教学的实效。 范画艺术实践 18分钟
展 示 评 价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展示学习轨迹——之前作品和现场创作的对比,发现优点进行互评。 学生将课堂作品与自己的课徒稿对比,分享所学收获与进步。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习。 展示完整的学习轨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自评和互评巩固教学重点。 实投 5分钟
拓 展 延 伸 水仙花被称为“凌波仙子”,文化性体现 学生聆听思考,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鼓励学生保持对于国画的兴趣,为继续研究打好基础。 课件 1分钟
板式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主要是依据课堂生成及时评价的方式来进行。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通过课徒稿让学生分享如何用勾勒填色法绘画水仙花,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探究,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课堂生成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学有所得,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美术学科素养。 因此,在课堂中主要采用课堂生成及时评价的方式: 课徒稿交流分享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师生互评通过课堂评价关注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时的及时评价:通过及时的课堂评价分层有针对性的化解教学难点。 学生小组相互学习评价:巩固本课教学重难点,提高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学习的能力。 教师及时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课徒稿体验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收获、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感受国画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价特色: 课堂生成有效及时的评价,在课徒稿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分享学习成果,通过探究交流,学生示范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课堂生成给予提示和点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展示作品的鼓励评价,不仅仅是给与学生作品创作的肯定,更通过学习成果轨迹的展示给学生进步的鼓励和点评,通过展示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国画的兴趣。 三、对课堂效果的评价: 学生是否可以在课徒稿的分享与交流中获取知识,是否可以在生生互动交流和师生交流中解决问题学有所得,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的探究讨论,是否在分享结束后完成作品是本节课的评价重点。 评价量规: 评价主体评价项目评价等级评价结果完成的打√学生自评我学会了勾勒填色法绘画水仙花 我解决了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小组互评相互学习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同组解决问题教师评价课前完成课徒稿课堂上完成作品评价标准以上6项评价标准,4个√以上为优秀,4个√以下为良好。学生课后反馈感受
从实际课堂生成中看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课徒稿的分享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学习,自主发现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合理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通过展示过程性学习轨迹和艺术实践的作品来检验本课教学时效性。课堂实际生成:18个小组,15个小组达到“优秀”,3个小组为“良好”。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课在“翻转课堂”教学理论的引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学习,结合生本教学的方法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徒稿的分享与交流,请学生讲解和示范如何用笔墨表现水仙花,在遇到问题时也是请学生相互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化解解决不了的难题,将知识点与能力点进行内化,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辅导学生完成绘画实践。 本课的亮点是: 运用翻转课堂化解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设计是依据翻转课堂理念先让学生通过微课和教材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自学,在课堂上通过课徒稿的分享交流,学生间的互动协作、教师的指导、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堂反转,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有利于内化知识和技能,增加了课堂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巧用课徒稿有效探究学习: 课徒稿是图文结合的学习笔记,在国画学习中可以有效并完整的展现出学生绘画体验的思考与学习轨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探究笔墨知识与技能,便于课堂交流与内化,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难点。 注重生本教学实践学有所得 在交流分享课徒稿的过程中,笔墨的技法以及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必要的示范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展示学生想法和探究成果,针对无法解决的难点教师再加以指导解决。这样的互动交流课堂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生本教学的理念下尝试用翻转课堂结合课徒稿的方式,呈现出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化解教学难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我认为如下一些方面是值得深思探究的。 1、首先是在分享课徒稿解决问题的时间上较长,因为这次是翻转课堂,学生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堂反转,课堂主要用来解决问题与分享成果,因此与以往的讲授型课堂相比,本节课生生交流和教师的指导的时间会比较长,要想充分解决问题确实需要时间,因此今后可以在课程的总时间上有所延长,也可以将小组出现的问题提前收集分类,更加有效省时的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难点。 2.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还值得推敲,需要更加明确的传达给学生,这样对于学生有指导意义,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在制作中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反馈,这样能更好的鼓励学生巩固所学。 3、在小组评价与交流上,可以请更多的学生进行展示与评价,用鼓励性的语言树立学生信心,大胆参与交流。请学生结合课徒稿更细致的介绍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收获,这样可以更完整的展现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与创作思维,更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的美术教学理念指引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要想获得新知,就要亲身体验、实践和探究,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学有所得,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