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六年级上册 第9课 中国画-梅花画法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 第9课 中国画-梅花画法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14 16: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画------梅花画法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小学 年级 六年级
相关领域 艺术类
教材 书名: 美术 -----六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年 7 月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是“造型·表现”课,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造型·表现”领域能够初步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本课通过让学生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学习用水墨画法表现梅花。学习用点厾法画花以及用不同的墨色表现梅花的枝干。了解梅花的造型特点,学习梅花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水墨表现——梅花》一课是小学美术第十一册,“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笔墨游戏——猫头鹰》和《笔墨游戏——大熊猫》和《中国画—水仙花》的基础上,笔墨造型的延续。本课书共有两页,第一页展示了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图》和现代画家齐白石的《红梅》以及梅花图片。第二页展示了花的画法,枝干的画法以及枝干的穿插组合变化等。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便于学生利用教材学习。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他们已经能够用水墨进行表现。但农村的学生对梅花还是比较陌生。用点厾法画梅花的花以及用不同的墨色表现梅花的枝干还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对学习用水墨的方法表现梅花有较高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掌握梅花的画法。教学方式:由于学生对梅花比较陌生,因此在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时,我要求学生到有梅花的地方亲自去看一看 ,也可以在网上和画报搜集有关梅花的文字和图片。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观察。本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梅花的图片和有关资料,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信息量。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吟诵有关梅花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示范、讲解教会学生表现梅花的各部分。教学中注重育教于乐,力争把枯燥的教学情趣化。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的人文性。教学手段:课堂示范来突出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多媒体教学来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准备:教学课件。梅花作品,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国画技法中,中锋、侧锋用笔的正确方法,以及用点厾法画梅花。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有关梅花的资料、图片认识梅花的特点。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使学生知道梅花的画法,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梅花的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写意画梅花的方法,知道艺术作品与现实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学习用点厾法画梅花的花,以及梅花的枝干的用笔、用墨的正确画法。
问题框架(可选项)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吸收、理解。 点厾法比较不好掌握,学生在画梅花时不能表现出花瓣的深浅变化。 课堂教学变成单一的技能传授,学生不能体会到国画的博大精深,和梅花的精神。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第一环节:用一首描写梅花的古诗来揭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首先复习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接着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画梅花时的笔墨技法。通过对比艺术作品中的梅花和真实的梅花,使学生掌握取舍,夸张等表现手法。第三环节:在学生对画梅花有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大师的作品,观察梅花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细致的示范讲解。(梅花枝干的形状,用笔用墨的方法,什么是点厾法,怎样用点厾法画梅花的花。)接着出示不同形状的花,进一步强化花瓣的布局和造型。第四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创作中国画————梅花作品。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激情导入 导语:老师给大家背诵一首诗,诗中提到一种花你们猜一猜是什么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你们猜到是什么花了吗?(梅花)设问:梅花你们了解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梅花的知识 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资料、图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好吗?教师小结;(大屏幕播放梅花的图片)梅花是我国传统花卉之一,冬末春初开花,是春天的象征。梅花具有傲雪耐寒的品格,它与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诗人喜欢用诗赞美梅花,歌唱家喜欢用歌声来唱梅花,画家更喜欢用画笔来画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画梅花。出示课题:中国画----梅花画法 学生和老师一起背诵。学生回答:梅花小组交流:学生相互介绍有关梅花的知识。(梅花开花的季节,梅树的样子,梅花的颜色,在哪里看到过梅花。花梅花好的画家有哪些等等。) 直接切入主题,同时进行了学科整合感受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1分钟2分钟1分钟
二、研究发现1、研究中国画的笔墨技法2欣赏画家齐白石的《红梅》3、欣赏画家王冕的《墨梅图》4、大屏幕展示梅花作品和梅花图片 设问;国画讲究的是墨色的变化,你们知道墨色有哪些变化吗?师导语:看一看大师的作品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墨色的不同变化?哪些地方是中锋用笔,哪些地方是侧锋用笔,哪是两者兼用的 师导语:古人也喜欢画梅花,元代画家王冕画的梅花在用笔,墨,色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师:生活中的梅花与艺术作品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欣赏作品得出墨色可以分为干墨、湿墨。根据深浅不同可以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漠、清墨)小组研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画家齐白石的作品,学习画梅花时各部分用笔,用墨的方法。学生欣赏画家王冕的作品,得知:王冕的梅花写出了墨梅的淡雅,不争奇斗艳,淡淡的墨痕,衬托出高尚的情操。学生从构图方法和表现手法上进行分析和比较。得知:生活中的梅花生活中的梅花很繁琐,艺术作品中的梅花经过了画家的加工,有取有舍。 为研究梅花枝干画法做铺垫。通过观察对梅花的画法有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 国画作品教材 1分钟1分钟1分钟2分钟
三示范引领1、看书欣赏王冕、齐白石的梅花作品2、教师示范枝干的画法3、欣赏大师作品中花的画法4、教师用点厾法示范花的画法5、出示不同形状的花。6、展示有创意的梅花作品 师:观察分析大师作品中梅花枝、干的形状和用笔用墨的方法。枝干的画法;(1)主干:侧锋、中锋并用,表现出苍老、苦涩的感觉,形状弯曲如龙。(2)支干:用中锋,表现出流畅,挺拔的质感,形状挺直,注意穿插变化。教给学生点厾法:点厾法是写意花卉的一种技法,其法不用勾勒,而以笔尖蘸墨或颜色,笔毫落纸铺开。一笔之中有浓淡变化,主要用于表现花卉的叶和花朵。(1)用毛笔先蘸朱砂色,笔尖部分再蘸曙红色,笔上水份适中。用笔的方法是中锋变侧峰。(2)点花蕊用中锋、浓墨勾出,细而挺。(3)点花萼:用中锋浓墨或者深色点出。花瓣呈圆形。五个一朵侧面的花瓣呈椭圆形。枝头一般只有花骨朵。师:梅花有不同的画法,每个画家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 学生观察大师的作品,学习枝干的布局,知道干用侧锋画,枝一般用中锋画。可以用浓墨也可以用淡墨。学生看教师的示范,学习梅花主干,和枝干的用笔方法,枝的穿插变化。学生认识点厾法欣赏点厾法画的梅花学生看教师示范花的画法,学习点厾法画花。学生学习花蕊花萼的画法。欣赏不同形状的花朵,知道花朵在枝干上的布局。小组讨论:学生欣赏不同画法的梅花作品,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思路。谈一谈梅花有什么美好的寓意。 通过直观的示范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化花瓣的造型和布局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创作做准备。 示范作品教学课件 1分钟3分钟3分钟2分钟1分钟
四、艺术实践 1、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一幅梅花作品。注意用笔、用墨的正确方法。以及枝干的穿插变化。(及时发现好的作品并且进行展示,及时发现学生创作中的问题,并且进行纠正。)2、组织课堂评价 学生创作梅花作品,(用点厾法画花)学生展示作品 指导学生完成作品,体验国画创作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作品 17分钟4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2、生生之间,师升之间的评价3、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量规1、学生的自我评价部分: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喜欢运用国画技法花梅花。B、通过学习,是否能够用中锋、侧峰以及不同的墨色表现梅花的枝干。C、是否能够运用点厾法表现梅花的花。D、哪些学习内容和课堂活动使你感到了学习的快乐。2、生生之间,师升之间的评价部分。A、哪些同学的作品的用笔、用墨表现的比较好。哪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值得你学习。B、对老师的讲解哪比较满意。对老师有什么样的希望。3、教师的自我评价部分。A、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B、哪些教学活动完成的比较好,哪些环节有待于改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课教学的主旨就是要打破传统教材中对传统技法的教授,使中国画课适应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让他们自然的、愉快的、主动的接受中国画,掌握中国画的基础知识,通过笔墨实践获得对中国水墨画的一些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掌握正确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艺术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学生正应该从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了解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本课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交流、自由想象、自由创造,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也比较容易接受。从学生作画的现场表现和完成作品的效果来看,他们有激情、有思考、有实践、有乐趣、有创新、有收获。体现了本课设计的人文性、合理性、实效性。本课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本课注重技能技巧的讲解,没有技能技巧的自主探究是低效的,甚至是空谈。
三、示范引领
展示作品,帮助学生酝酿创作思路。
出示不同形状的花,强化花的画法。
教师用点厾法示范花的画法
二、研究发现
1、 激情导入
背诵写梅花的古诗
学生分享有关梅花的知识
出示课题
研究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欣赏画家齐白石的《红梅》
欣赏画家王冕的《墨梅图》
比较生活中梅花与艺术作品中的梅花
教师示范枝干的画法
学习大师作品中花的画法
观察画家作品,学习梅花枝干用笔用墨方法
四、艺术实践
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组织课堂评价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