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 第15课 中国画-山水画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六年级上册 第15课 中国画-山水画法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14 16: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美术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15课
学科:美术
年级:六年级
第十一册第十五课《中国画——山水画法》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素养”则是实现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与学科具体教学实践过渡的中间层次。
关于核心素养,它在概念提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台湾的教育家这样说:“不要给孩子背不动的书包,而要给孩子带的走的能力”。而我认为这个带的走的能力就是指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中国画——树的画法》、本册《中国画——建筑画法》与本课的《中国画——山水画法》成为了一个山水画单元。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使学生能够用笔墨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学情分析
六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能够做到对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学生对中锋、侧锋用笔,浓、淡、干、湿用墨等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但学生们缺少笔墨方面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强调学习的经验化。基于品读诗词之美的情境中,提出如何诗画交融,通过学生以往的中国画知识技能,探究赏析名家作品,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写意画——山水的基本表现方法。
2、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尝试体验等学习过程和教师示范,了解写意国画——山水的表现方法。
3、通过欣赏国画家的作品,体验笔墨情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为学生搭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阶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并体验中国写意画山水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中国画笔墨表现富有意境的山水作品。
六、教学方法
本课运用讲授法、探究法、引导法、观察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解决本课重难点。
课前为学生提供绘画参考图片,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发。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今天正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小雪时节,冰雪封地天气寒。在这寒江之上一老翁独自垂钓。这就是柳宗元《江雪》诗中描绘的情景。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则与此诗达到了诗画交融的最佳境界。
[设计意图] 通过诗词导入,使学生在感受诗词魅力的同时更容易进入诗情画意的情境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的一课《中国画——山水画法》板书
二、学习新知
1、欣赏诗句,设计画稿
教师:欣赏之前,请同学们思考如果让你来为这首诗来配图,你将如何立意布局?
学生:思考、可以用铅笔简单设计
[设计意图] 任务驱动下的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欣赏图片,对比观察感受中国画意境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寒江独钓图》,对比自己画稿,小组交流讨论。
(1)、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你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
(3)、你觉得这幅画能向我们传达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江水浩渺,寒气逼人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中国山水画正是通过构图,空白,墨色的运用来寄托画家的人生理想和品格追求的,讲究诗情画意,这就是山水画的灵魂,即画中的意境。
3、赏析学生作品,感受中国画构图
分组讨论:山石、树、房屋的表现方法?
学生分组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画中,物象一般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重远淡,当然也有近小远大的。若主体景物较大且在远处,就要用墨色的浓淡、虚实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一幅画一般有近、中、远三个层次。即使一幅画没有三个层次,那么最少也要有近、远或中、远两个层次。 4、虚实 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两者是相对的。
三、教师示范,感受中国水墨画的表达方式
(1)、示范山石的画法
勾形,了解石分三面;皴擦,表现质感;点苔,丰富山石;
学生练习表现方法,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2、范画讲授山水画的画法步骤:
注意构图,用淡墨或者铅笔勾出树木,山石,建筑;
对树石建筑分别进行皴擦,表现质感和前后层次;
画中的物象过实会导致画面呆板、无生气,而过虚则会显得空洞无物,因此,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过实应以虚破之,过虚则以实破之。一般在山水画中有形则实,无形则虚;黑是实,白是虚。山水画中的虚实关系常用流水、云雾、烟霞等物象来体现,或以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来处理。
四、艺术实践
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出山水画的笔墨意趣和对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将实践分为二个层组,分别进行临摹或者命题创作练习,实践中体会山石树木的画法。
第一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二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三组:“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第四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第五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通过练习,感受山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景,引导学生画出有趣的山水画小品,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山水画笔墨技法,感受山水画中意境的体现。
发给学生山水树不同的样式素材学生边参考临摹。
五、交流点评
展示学生山水小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主要针对两个方面评价:
1、画面的构图以及山石、树木的勾皴点染技法;
2、画面是否能体现出山水画的意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诗句所描绘的场景。
学生总结收获、体会,提出碰到的问题。
六、课后拓展
展示多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理解树木是山水画的表现内容之一,让生了解树木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七、总结升华
一笔展春秋,一纸现江湖,画画是对生活的温习,心中有雨,手画芭蕉便有雨打的情趣,心中有风,墨韵之间便会有云卷云舒,心中有花,那山水之间便有落雪闲花,所以我们在绘画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复制,那更是一个我们对生活的一种表达,爱是爱画画的人呢都是爱生活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它。希望大家在课后都喜欢画画,都喜欢画咱们的国画好吧!
八、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亮点在于抓住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通过对山水画的赏析和山水画技法的学习尝试,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山水画,并能感受到山水画传情达意的笔墨情趣,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引入了诗词,既能高质量展示山水画作品的魅力,也能详细的展示山水画创作的步骤和过程,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评价量规学生作品评价量规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作品评价造型准确、结构合理、笔墨变化丰富、画面题款合理。造型比较准确,笔墨有变化,有题款。造型不够准确,墨色没有变化,没有题款。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规项目A级(90~100)B级(70~90)C级(70以下)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听课情况认真听课,没有走神等现象。听课比较认真,偶尔有走神等现象。听课不认真,走神现象比较严重。发言情况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维较少。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创作情况认真迅速地完成艺术实践,绘画质量高。能完成艺术实践,速度比较慢或质量一般。不能完成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