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单元概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史称“隋唐盛世”,这一时期的中国在当时世界上是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教材地位
隋朝上承政权分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繁盛的唐朝,在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隋的统一,结束长期的分裂局面,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具有划时代意义,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隋朝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和隋朝的灭亡等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梳理、比较古代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认识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ー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和灭亡;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开通。
补充史料,设置几个可操作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适当的进行详细讲解,使这些问题得以突破。
教学难点:1、科举制的意义; 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要进行辩证全面的分析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借助史料等途径来突破这个难点,“论从史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材整合:
梳理教材,整合为四目内容:一 有一项大业再造一统 、二 有一种智慧开创治世、 三 有一条运河留存千古、 四 有一场败亡警世恒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温故而知新 ”,结合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思维导图引入。
二、讲授新课
(一) 有一项大业再造一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隋的建立和统一的史实: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简单介绍杨坚如何“外戚夺权”,增加授课的趣味性,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结合一幅地图,展示“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结合两则材料分析隋统一天下的原因?1、隋文帝励精图治,准备充足。2、陈后主沉迷享乐,统治腐朽。再加上长期的分裂混战,人民渴盼统一,可见隋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4、出示自东汉到隋唐朝代更替时间轴,让同学们算一算自东汉灭亡到隋统一全国相隔多少年?强调长达369年。观看隋朝建立和统一动态示意图,易于学生把握隋朝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
(二)、有一种智慧开创治世
1、隋文帝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先出示阅读卡,让学生阅读回答:隋文帝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他统治时期隋朝社会状况如何?让学生勾画其中文字来初步认识隋文帝和隋朝的盛况。然后阅读表格填写结论,了解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的三个表现。在此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在教材上标注出隋文帝采取哪些措施产生了这样繁盛的局面以及影响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标注教材的能力。
科举制的创立
我打破教材顺序,把“科举制”作为国家强盛的另一个原因提到前面。先解释了科举制是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拨人才的制度;然后梳理科举制的诞生过程,强调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补充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列表,对比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分析其选官依据和影响的不同,从而总结出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有一条运河留存千古
我出示了大运河的三幅图片,点出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有1400多年的历史来进行过渡。
大运河的开通
我让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示意图、找出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时间 、皇帝、概况、 长度、地位和作用。解说大运河是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它贯通南北,有利于隋朝统治者加强对东北地区、关东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有效控制,所以大大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保证了两岸农田的稳产丰收,还是一条旅游路线,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还将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一段重要输水线路。
2、结合示意图强调记忆口诀:一二三四五。
一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二是:二千多千米;三是:三个城市:中心是洛阳;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达余杭(在今杭州)。四段是: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五是连接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评价大运河:
指导学生阅读胡曾和皮日休的诗,来评判谁说的更有道理,引导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客观、全面:既要看到其积极性,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也要看到其消极性:开通大运河,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有一场败亡警世恒久
隋炀帝的暴政导致短暂而亡
用史料说话,论从史出:补充五则史料说明隋炀帝的暴政:沉重的徭役、兵役、赋税,他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导致隋朝的败亡。强调:农民起义是瓦解了隋朝的统治;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标志隋朝灭亡。
2、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和深刻启示
结合所学,让学生明确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直接原因是农民起义。隋朝的兴亡给了我们深刻启示:隋的繁盛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残暴统治的后果。由此可见,统治者个人的素质、才能对国家的兴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堂小结
总结四目内容,音乐和流动图片的展示相结合,营造氛围,老师结合一只大船的动态展示,声情并茂的吟诵将本课推向高潮。学习隋朝的历史,要引以为鉴: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艘大船,那么统一和安定就是助他启航的风帆,而人民是水,只有顺应民心,在人民的支持和推动下,国家这艘大船才会扬帆远航,才会得到大发展!
四、作业布置
1、比较学习:对比秦朝和隋朝相似点。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比较学习,培养学生注意知识的前后贯穿联系,也加深了对隋朝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2、评价人物:结合材料和本课的学习“你觉得隋炀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出隋炀帝有功有过,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随堂小练习:单项选择题
1、隋朝建立于( ) A.581年 B.582年 C.589年 D.907年
2.在重大工程建设上,隋朝的历史贡献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
A.东汉 B.西汉 C.秦朝 D.西晋
3、隋场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B.巡游江都 C.搜刮各地财赋 D.巩固统治
4、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作用(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方的边防
设计意图:通过四道有梯度的问题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通过堂练习,不仅现固了所学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及时反馈,为教师制定下节课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