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9: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压轴卷(一)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80座窖穴内发现了粮食堆积,一般厚度0.3-2米.其中有10座窖穴堆积达2米以上,出土时部分颗粒清晰可见有粟的痕迹;在河北正定南杨址中,同样也发现了粟。据此可知,当时此地
A.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C.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D.原始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2.战国中期.各国国君对各级官吏一般是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青铜)。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既有万担厚禄的高管.也有“斗食”的小吏。这种俸禄制度说明
A.国家政治构建发生转变 B.国君集权趋势已经出现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3.公元204年曹操下租调令: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厅而已.地方官不得擅兴发。《资治通鉴》称:“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两税法改为“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即通过评定户等实现的按资征税。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
A.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被消除 B.士族豪强势力削弱
C.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D.土地兼并得到抑制
4.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中严厉禁止工匠隐藏技艺,如有发现,则强行服役。如果政府不需要如此多的工匠,则允许他们纳资代役.纳于少府、将作监。但对于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手工业者则不在此列,甚至官营手工业中如“有缺,则先补工巧业作之子弟”。据此可知,唐朝时期的官营手工业
A.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 B.保证了技术的传承发展
C.以“庸”代役的现象普遍 D.提高了工匠的政治地位
5.康熙二十三年(1684)规定:“外国贡船所带货物,停其收税。贡船回国,带去货物,免其收税。”乾隆年间,因琉球国地处偏僻,物产无多,为勉其向化之诚,“凡贡船只,准带土产货物银两,在闽贸易,建设柔远驿馆,抚恤安置”。这表明康乾时期
A.地方经济自主性大幅提高 B.“闭关锁国”政策已名存实亡
C.“海禁”造成对外贸易锐减 D.朝贡贸易中的天朝上国心态
6.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以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学士”为代表的清流派,借机攻击洋务派,认为数十年粉饰之局已彻底破露,其言论往往与民族主义、爱国之情、圣人之道联系在一起,在当时往往能“坐致时誉”,博得时人的喝彩。据此可知,清流派
A.抵制外国事物传承儒家思想 B.揭露了洋务派卖国投降的实质
C.利用传统观念来攻击洋务派 D.指出了洋务派器物变革的弊端
7.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上海租界的人口突然猛增,粗略统计在10万人以上。租界土地严重紧张,地价房价联袂飞涨,长期空置的小木屋被洋房东用高价格租出去。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列强抬高租界房价剥削平民百姓 B.国内战争影响社会经济秩序
C.民族资本大量注入到房地产行业 D.适应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8.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公布新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别称:新约法)。据此可知,新约法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人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法律上均为平等
第十七条 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解散立法院;但须自解散之日起,六个月以内,选举新议员,并召集之
第三十条 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行之。立法院之组织及议员选举方法,由约法会议议决之
A.得到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拥护 B.成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奠基石
C.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范畴之内 D.否定了《临时约法》民主精神
9.日内瓦会议召开前,中美呈对立关系……但随后情况出现了转机。通过英国代表的牵线和双方富有诚意的接触,促成了中美双方代表就美国在华被押人员和中国侨民和留学生滞留美国等问题进行了四次正式会谈,并达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说明日内瓦会议
A.瓦解了美国孤立中国的策略 B.消弭了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
C.促使了中英两国关系正常化 D.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大突破
10.1955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化社的通知》:区别不同地区的情况,或者暂时停止发展,全力巩固,或者适当收缩,或者在巩固中继续发展,即毛泽东提出的“停、缩、发”。该通知旨在
A.平稳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 D.调整农业合作化的总方向
11.公元前298年,第三次萨姆尼特战争爆发,陷入沉重债务的平民士兵发生了严重的骚动。以至于独裁长官霍腾西阿不得不通过一项法律:规定平民会议作出的决议无须公民大会或元老院的同意便具有法律效力,可以施之于全国。这表明古罗马
A.消弭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 B.法律制定深受自然法理念影响
C.统治者迫于形势进行政策调整 D.平民会议成为国家的权力中枢
12.《论俗语》不仅是但丁尝试去解决运用近代语写诗所引起的问题,而且还应该看作他想实现统一意大利和建立意大利民族语言的政治理想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此可知,《论俗语》
A.成为宗教改革的前提条件 B.奠定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基础
C.冲击了意大利的封建制度 D.体现人文精神助推民族觉醒
13.马克思将苏伊士运河称之为“东方伟大的航道”。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由此可见,苏伊士运河
A.改变了人民日常生活 B.是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
C.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D.改变了埃及的经济结构
14.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执政的八年里(1952-1960年),非洲出现了22个独立国家,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非洲的独立是“早产的”,他们缺乏自治能力,无法管理国家,应该在欧洲的管理和统治之下,否则会容易受到苏联的“蛊惑”。艾森豪威尔政府反对非洲独立的根本出发点是
A.履行界大国的责任 B.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C.非洲的经济基础薄弱 D.为了非洲的长远发展
15.以布哈林为首的缓冲集团,名为缓冲列宁与托洛茨基的冲突,实际上袒护托洛茨基,认为“军事共产主义在我们想来不是战时的,也就是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这反映了当时
A.党内对经济政策产生分歧 B.新经济政策受到普遍欢迎
C.列宁的领导地位受到冲击 D.党内派系的斗争比较尖锐
16.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7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由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欧盟成立
C.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D.美苏冷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葛金芳教授在《中国经济通史》一书中提到,宋代钱荒的根源在于社会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交易规模扩大,这和细碎性的金属货币支付能力不足形成了一个矛盾。而民间百姓削钱铸造兵器以获取暴利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此外,官府和地方的大地主、商人囤积了大量的铜钱也是导致宋代发生钱荒的重要原因。而宋代的货币流通体制是一种垄断性很强的货币投放体系,在这种体系控制下民间的铜钱不断地流向官府,进而加剧了民间钱荒的严重程度。
——摘编自舍娜莉《宋代货币流通体制与“钱荒”》
材料二 始于明朝中期的白银货币化对明朝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社会生活,甚至于对大明王朝的兴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银的大量使用,使得整个社会都通过白银连为一个整体,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出现松动。税收的白银化使得农产品必须通过市场交易才能转化为货币,农产品大量走向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也就为市场所左右,银贵物贱成寻之事,百姓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小农经济向市经济转变。传统社会中以土地为主业的群体开始失去优势,而以末业致富者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伴随着传统势力的衰落,市民阶级开始出现。与此相应的市民文化出现,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摘编自何宇《浅析明朝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形成“钱荒”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采取政策增加人口。《周礼》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春时期,越国规定女子十七之前须出嫁,男子二十之前须娶妻,同时对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战国时期,国家会派出医生照顾临产妇女,还为多胞胎户提供帮助。宋代政府下令“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女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宋代立养子法,准许无后嗣的民户领养孤儿,在各地创设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幼局或婴儿局,并设立举子仓资助贫困之家养子。宋初规定“县吏能招增户口者,县即升等,乃加其奉”“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黜陟”,明清时期延续了这一规定。
——摘编自倪玉平《中国古代的人口增加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明确的人口政策。1941年,国民政府社会部
邀请国内专家学者成立“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从事人口政策纲领之研究。1945年5月,人
口政策研究委员会经过近四年艰苦努力起草的《人口政策纲领草案》以《民族保育政策纲领
案》之名终获通过。“保育有两种意义:一求生育率的提高,二求死亡率的减少。”保育之更重
大的任务,不但是要求民族体质健全,并且要求心智理性发展,以期中华民族,千年万世,续
存于世界。该纲领提出奖助稠密区域之人口移植稀疏或边远地区,并且通过边区开发促进
边民之繁殖。纲领还规定“鼓励健全夫妻之生育,指导适当的节孕,维护孕妇产妇之安全,以
期优良子女之增加”。
——摘编自俞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增加人口的措施。(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确立人口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国民政府人口政策的特点。(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马丁·路德公然挑战教会和教皇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自由。这就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平等。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主义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使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材料二 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已经摧毁了天主教会的势力,所以此时资产阶级反对的主要是世俗封建主即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故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又一次反封建的运动,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不满足文艺复兴对人性的尊重,主张以人的理性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标志着欧洲进入理性时代。所以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相比,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矛头主要指向封建专制主义;二是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或者说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标志着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慧《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新发展。(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当代人把“文明”理解为三大类内容:实用技术、抽象知识、社会形态。
类别 内涵
技术文明 指的是方便人类物质生活的实用技术。实用技术来自物欲,让人类日常生活越来越丰裕、方便
知识文明 指的是由人造符号概念构筑的,关于自然及社会的抽象因果关系。抽象知识属于人类精神世界,未必由物欲推动,能促进实用技术却得不到“专利”
社会文明 指的是公共生活形态,是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公共生活形态为技术、知识的创造和普及提供或优或劣的环境
——摘编自潘维《什么是社会进步的标准?》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就上表中任一文明内容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
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压轴卷(一)
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 根据材料“清晰可见有粟的痕迹”“同样也发现了粟”可以看出,粟米的害藏较为普遍且储量丰富,故选D项。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生产方式,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饲养业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贫富分化,排除C项。
2.B 战国时期,随着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不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给予一定的俸禄,这种俸禄制度,便于因召控制官吏,这表明国君集权趋势已出现,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不涉及国家政治建构,排除A项:秦朝郡县制的设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排除D项。
3.C 唐朝后明两税法征收户税和地税,取消其他一切杂税,简化了税收名目,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C项。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但没有消除社会阶级矛盾,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土地兼并问题不会因赋税制度的改变而得到解决,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严厉禁止工匠隐藏技艺”“有缺,则先补工巧业作之子弟”可以看出,政府对官营手业者管控严格,故选A项。掌握核心技术的手工业者不能纳资代役,只能服务于官家,这不利于技术的传承,排除B项:“庸”是农民纳绢代役,是租庸调制的一部分,排除C项;“提高工匠的政治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5.D 根据材料“页船回国,带去货物,免其收税”“为勉其向化之诚……建设柔远驿馆,抚恤安置”等信息可知。康熙乾隆时期,政府对来朝贡诸国予以免税,对于琉球这种物产不多的小国,则抚恤性地子以贸易,可见在当时的朝页贸易中,清朝统治者天刺上国的心态,故选D项:材料内容属于朝廷主管的朝页贸易,地方经济的自主件没有得到提高,排除A项:“闭关锁国”在清朝前中期一直实行,B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外贸易锐减,排除C项。
6.C清流派恪守传统,注意操守,利用传统观念攻击洋务派,故C项正确。清流派并不同于顽固派,不反对学习西方.排除A项;清流派指贵洋务派卖国投降不符合历史实际,洋务派也主张反抗外国侵略,排除B项:清流派也主张学习外国,但其主张并不高于洋务派,认识不到洋务派学习西方存在的问题,排除D项。
7.B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上海租界的人口突然猛增,土地严重紧张,地价房价联袂飞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太平大国运动期间,周边人口不断涌入租界而造成的,故选B项。“剥削平民百姓”以偏概全,排除A项:“民族资本大量注入到房地产行业”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列强在中国大规模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可以看出,其包含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故选C项。“得到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拥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八项;材料内容中没有体现专制的内容,排除B项:通过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新约法继承了《临时约法》的民主精神,排除D项。
9.D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利用英国的牵线,促成中美进行了一系列会谈,说明日内瓦会议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桥梁作用.也体现出了中、英和美国的多边外交的成就,故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策略,排除:项:这一会谈并不能消除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分歧,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的是中美关系的问题.英国只是牵线搭桥作用.排除C项、
10.A“或者暂时停止发展,全力巩固,或者适当收缩,或者在巩固中继续发展”体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存在冒进、工作过粗现象,收缩、停止或调整是为了确保农业合作化运动适应国情需求,稳步前进,故选A项。过渡时期,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而不是国民经济同步协调发展,排除B项:对农业合作化进行调整,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排除C项;1955年农业合作化的方向未发生变动,排除D项。
11.C 根据材料可知,面对士兵的骚动,罗马的统治阶层做出让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利益,故选C项。
该法律是平民士兵斗争的结果,为平民争取到了一定权益,但并不能消弭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罗马共和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实际上是元老院,不是平民会议,排D项。
12.D 由“他想实现统一意大利和建立意大利民族语言的政治理想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知,但丁的《论俗语》为建立民族语言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思想,体现了意大利人文主义精神对民族觉醒的重要作用,故选D项。宗教改革的前提条件不是《论俗语》的发表,排除A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基础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非《论俗语》的发表,排除B项;文艺复兴把矛头指向封建神学,而非封建制度,排除C项。
13.C 苏伊士运河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每年往返的船只很多,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故选C项。改变人民的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苏伊士运河并不是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排除B项;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的经济结构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14.B 根据材料“应该在欧洲的管理和统治之下,否则会容易受到苏联的蛊惑”可以得出,冷战时期,艾森豪威尔政府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害怕非洲独立国家受到苏联“蛊惑”,所以并不支持非洲的独立,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
15.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产生分歧,布哈林等人认为可以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支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只能看出苏俄内部领导人对经济政策的分歧,不涉及列宁领导地位的冲击以及党内的派系斗争,排除C、D两项。
16.A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共体、日本等的崛起以及美国实力的下降,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走向瓦解,故选A项。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排除B项;材料中不涉及西欧与美国的矛盾尖锐,排除C项;美苏冷战只是次要原因,排除D项。
17.(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削钱铸造兵器;大地主、商人囤积大量铜钱;宋代货币流通体系垄断性强,铜钱不断由民间流向官府。(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农耕社会出现松动,封建经济的基础开始动摇;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波动,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拜金、追求物质财富现象增多,助长了社会腐败;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学兴起;增加了政府的税收。(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措施:及时婚配;保护临产妇女,资助多胞胎户;保护弃婴,鼓励资助领养孤儿;行政考核。(5分,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满分)
(2)原因:抗日战争使人员伤亡巨大;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西方人口思想的推动。(4分,答出两点即可)特点:人口数量的合理增加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并重;民族主义色彩浓厚;重视人口的合理分布;鼓励适当生育与优生优育。(6分,答出三点即可)
19.(1)核心思想:反对教会和教皇权威,信仰自由,因信称义。(2分)
不同: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影响范围更大,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3分)
(2)发展: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提倡科学、自由、平等。(8分)
20.示例:
观点:技术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
阐述: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的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技术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促使西欧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近代化进程;资本主义发展积累的生产技术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进一步加快了近代化进程;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扩大了工业革命的深度和广度,先进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的整体进步;二战以来持续进行的技术革命进一步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进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8分)
总之,方便人类物质生活的实用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