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7:2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主要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其词风的特点。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重点难点】
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巩固基础
一、繁华都市
1.都市:北宋时的________、南宋时的________、元朝时的________。
2.市民: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不断壮大。
3.娱乐:宋代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__”。
4.戏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5.节日:春节、________节、________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二、宋词元曲
1.宋词
(1)代表: ①苏轼:________文学家,词风豪迈而飘逸。
②____________: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③辛弃疾:________人,词风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元曲
(1)代表
①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②“元曲四大家”:关汉卿、________、郑光祖、白朴。
三、史学巨著
________(朝代)著名史学家______主持编写了《 》,是一部________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共1300多年的历史。
合作交流
宋朝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传承下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
(1)春节、中秋、端午节等。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因而,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高度重视、加以保护,并使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历史的责任。
学以致用
1.宋代开封城内出现了“瓦子”、庙会等,同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宋代政府的重视 B.宋代经济的发展
C.人们思想的转变 D.社会政治的稳定
2.《水浒寻宋》中记载:瓦肆早的五更头回就上演“小杂剧”,迟来的就看不到;不论风雨寒暑,勾栏里看客之多,日日如此;“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据此可知( )
A.唐朝长安的繁荣 B.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宋朝市民生活的丰富 D.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3.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 50 余座……可容数千人。“《清明上河图》中也有大量熙熙攘攘街头热闹的景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B.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进步发展
4.“汴京梁家瓦子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常常营业到三更。”材料中的“瓦子”相当于现在的
A.娱乐场所 B.政府部门 C.贸易场所 D.运动场所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6.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 ”,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 D. 马致远
7.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③在“宛囿”里赏花、喝茶,品茶
④去“夜市”吃夜宵 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8.人们誉称的“史学两司马”是指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分别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A.A B.B C.C D.D
9.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10.一位学者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人们如此心仪宋朝的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统一、强大
③文化生活丰富 ④都市生活繁华热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一认为“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试指出当时最早使用的“纸钞”是什么?它出现在何地?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 《中国古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哪个朝代?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南宋的财政收入中海外贸易占重要地位。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五·四学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设立了哪一机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请写出当时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四: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故而文化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课堂小结】
学以致用
1-5:BCCAD ; 6-10:ACBDC ;
11. (1)交子。四川地区。
(2)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南宋
(3)市舶司。广州、泉州。
(4)原因: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