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撒哈拉以南非洲
所在单元 第十章第二节
本单元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非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与河流的关系。
本单元的 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
本节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地图知道非洲区域的划分,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通过矿产分布图,知道非洲资源丰富并掌握一些主要矿产的分布 3.明白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及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4.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三个国家主要商品出口额占本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图的分析,把握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主要特点。 5.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阳贫困的重要出路,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分析该地区长期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 解析该地区存在严重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含学习环节的名称、时间) 活动内容及活动规则 (围绕学习目标达成的活动设计,含教师设问、 活动的任务、活动规则等) 设计意图 (目标指向、重难点突破等)
导入: (情景创设与社会、生活、科技密切相连) 活动一:(活动的名称、时间) 【自主学习】 时间:5分钟 【展示】 时间:6分钟 小结 :2分钟 欣赏一组有关黑种人的风土人情的图片,提问可引入:前面我们知道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但是不是非洲只有黑种人分布呢? 非洲的分区 活动1:.出示非洲分区图,介绍非期有器域划分。 黑种人的发源地——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人 活动2:根据图1.21,说出黑种人在非洲的分布地以及及找出黑种人迁移的路线,并思考迁移的原因。 教师小结: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也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这里90%以上是 黑色人种。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黑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补充材料: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很多人拥有艺术的天赋。我们应该尊重非洲黑人以及其文化和风俗习惯,大家和平共处。历史上黑人却遭受过悲惨的命运。15世纪中叶,欧洲殖民主义者为了开发美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从非洲殖民地诱骗、 架、掳掠黑人到美洲贩卖,这种罪恶的奴隶贸易 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被掳掠和杀害的黑人将1亿人。正由于此,所以现在世界上除了非洲外还有美洲、大洋洲等都有黑种人分布。但至今分界上有些地区对黑人还是存在种族歧视的现象) 世界原料宝库 活动3:完成课本p.87活动题,了解非洲的资源状况和主要的矿产及分布。 规则:1. 展示的同学站位准确、面向黑板、声音洪亮、脱稿。+1分 2.先回答同学所在小组+2分,补充回答+1分 3.其他组员认真倾听+1分 单一商品经济 1.经济特点 活动4.按课本P 88和图10. 25.分析这些国家出口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出口的比重怎样? 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本区的科特迪瓦主要出口可可,占出口总总额的45%;尼日利亚主要出口原油,,占 到本国总出口额的90% :博茨瓦纳主要出口金刚石,占到本国总出口额的72%有的国家还出口咖啡、金刚石、活牲口、术材等产品,所占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上述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一种初级产品,而且所占比重都很大。因此,得出结论:本区的国家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 教师小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物产丰富,但出口的多半是矿产、木材、经济作物等工业原料、 半成品,很多国家依赖某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 商品经济”。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非洲国家买人的是昂贵的东西,卖出的是廉价的东西,做亏本生意,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对少数经济发达的国家的依赖性高,经济基础薄弱。 2.形成原因及后果 活动5:单一的商品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四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规则:1. 展示的同学站位准确、面向黑板、声音洪亮、脱稿。+1分 2.先回答同学所在小组+2分,补充回答+1分 3.其他组员认真倾听+1分 教师小结: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人侵非洲建立各自的殖民地,欧洲殖民者为了从非洲获得原料再转手将自已制造的产品返销到非洲,从中牟取暴利,在非洲发展的只是采矿 业和原材料粗加工。所以一直以来非洲的民族工业十分落后,经济基础也十分薄弱。 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该区资源的恶果。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撒哈拉以南非洲只能出口原料和粗加工产品,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进口的工业品价格贵。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一旦价格下跌,则国家外汇收入减少,外债负担加重。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改善途径 活动6:结合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下面的资料,请你为非洲的发展出谋划策。 (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规则:1. 展示的同学站位准确、面向黑板、声音洪亮、脱稿。+1分 2.先回答同学所在小组+2分,补充回答+1分 3.其他组员认真倾听+1分 资料展示:科特迪瓦1960年从法国统治下获得独立,经济上是一个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可可、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家。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上可可、咖啡价格成倍上涨,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大增; 70年代后期,人均年生产总值超过1000 美元以上。国家利用赚取的外汇,换取工业品和粮食,办学校、建高速公路、修机场、发展城市建设,使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人们说“科特迪瓦创造了奇迹”,是“非洲成功的经验”。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可可、咖啡产量增多,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经济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科特迪瓦 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泛种植油棕、菠萝橡胶、 甘蔗、椰子和水稻等多种作物, 努力增产粮食;同时,还吸引外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初步改变了单一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科特迪瓦的民族经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师生讨论结果: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C. 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D. 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E. 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教师小结:独立自主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摆脱“单一商、品经济困境的唯一途径,也是微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挤路飞的经验。当然该区还要解决人口环境、粮食等问题,这是该区经济得以发展和腾飞的前提条件。 课后活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和学生识图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展示自己的能力。
学法总结 主要采取看图片、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以自主学习、对学和合作探究为主)
板书设计 (思维 导图)
课堂检测 (可粘贴)
学生课堂学习获得率(%)
课后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