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15:1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3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巩固拔高练习
一、单选题
1.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动能随着位移x的变化而改变,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2. 在2021年10月10号举办的中国北斗应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透露将对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定位和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方向之一是考虑引入低轨卫星增强系统。如图是北斗系统中三类不同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假定这三类卫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a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b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c为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已知b卫星周期是a卫星周期的一半,c卫星与a卫星周期相同,地球自转周期为T,a卫星轨道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卫星运转线速度
B.a卫星运转加速度与b卫星运转加速度之比为
C.b卫星动能比c卫星动能大
D.a卫星与c卫星在相同时间内扫描到的地球区域面积相同
3.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滑块的质量,在水平面上受水平方向上恒定的外力(方向未知)作用下运动,如图所示给出了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一段轨迹,滑块过P、Q两点时速度大小均为.滑块在P点的速度方向与PQ连线的夹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恒力F的方向与PQ连线成53°角
B.滑块从P到Q的时间为3 s
C.滑块从P到Q的过程中速度最小值为
D.P、Q两点的距离为15 m
4.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成功飞天,开启历时三个月的太空驻留。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返回舱从工作轨道I返回地面的运动轨迹如图,椭圆轨道II与圆轨道I、III分别相切于P、Q两点,轨道I、III的半径分别为r1、r3;返回舱从轨道III上适当位置减速后进入大气层,最后在东风着陆场着陆。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返回舱的质量为m。关于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返回舱在I轨道上P点点燃反推发动机进入Ⅱ轨道前后,其加速度减小
B.返回舱在II轨道上从P点运动到Q点经历的最短时间为
C.返回舱从I轨道转移到III轨道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为
D.返回舱在II轨道上经过P点时的速率可能等于在III轨道上运动速率
5. 某质量为m的动车由静止沿平直路线启动,其加速度a与位移x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运动中阻力恒为车重的k倍,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车位移为x1时的速度为
B.动车位移为x2时的速度为
C.若,在0-x2的过程中,牵引力做功为
D.动车从x1-x2所经历的时间为
6. 、两小球分别固定在轻杆的正中间和一端,轻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水平光滑转轴上,让轻杆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如图所示。两球质量均为,轻杆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若系统恰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 )
A.小球在经过最低点时的动能为
B.小球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C.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轻杆对小球做的功为0
D.通过最低点时段轻杆的弹力为
7. 质量为800kg的赛车在平直赛道上以恒定功率加速,受到的阻力不变,其加速度a与速度的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图像斜率k的数值大小为500。则赛车( )
A.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B.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C.赛车运动时发动机输出功率为400kW
D.图中b点取值应为0.01,其对应的物理意义表示赛车的最大时速为160km/h
8. 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25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为( )
A.0.1J B.0.2J C.2J D.10J
9.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小球沿着倾角不同的两个光滑固定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关于A、B两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 B.动能的变化量相同
C.速度的变化相同 D.运动到斜面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10.一小球从高空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从下落时刻开始计时,不计空气阻力。若用a、v、t、h、P分别表示小球的加速度、速度、时间、下落高度、重力的瞬时功率,则如图所示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从A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回到A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 )
A.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 B.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μmgs D.弹簧的最大弹力为μmg
12.如图所示,小球用轻绳悬挂在O点,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小球从静止开始由A经B向C运动。则小球( )
A.在B点绳子拉力等于重力 B.在B点加速度为零
C.在C点速度为零 D.在C点加速度为
13.一货物传输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传送带以恒定速率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B分别为传送带的底端和顶端。现有一小煤块从A端冲上传送带,初速度大小v0=8m/s,方向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到B端时速度恰好减为零。此过程中,煤块速度大小的平方v2随位移大小x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sin=0.6,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传送带的速度为2m/s
B.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C.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为2.8m
D.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1.6s
14.如图,一演员表演飞刀绝技,由O点先后抛出完全相同的两把飞刀,分别垂直打在竖直木板上M、N两点。假设不考虑飞刀的转动,并可将其看做质点,与M点的飞刀相比,N点的飞刀( )
A.击中板时动能较大 B.击中板时动能较小
C.抛出时重力的瞬时功率较大 D.抛出时重力的瞬时功率较小
15.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礼记传》中提到:“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不同位置沿水平方向各射出一支箭,箭尖插入壶中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7°和53°。已知两支箭的质量,竖直方向下落高度均相等,忽略空气阻力、箭长,壶口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所射箭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6:9
B.甲、乙两人所射箭落入壶口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4
C.甲、乙两人投射位置与壶口的水平距离之比为9:16
D.甲、乙两人所射箭落入壶口时的动能之比为16:9
三、解答题
16.如图甲所示,在相对水平地面的高度h1=1.4m的平台右端固定一倾角α=37°的斜面体。斜面体的右侧面与平台的右侧面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斜面体底端B处与平台平滑连接,斜面体顶端C相对平台的高度h2=0.6m。质量m=0.8kg的滑块静置于平台上的A点,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F随滑块运动的位移x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滑块到达B点时撤去F。A、B之间的平台表面光滑,长度L1=1,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滑块从斜面体顶端C飞出后,落到水平地面上的D点(图中未画出)。滑块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sin37°=0.6,cos37°=0.8,取g=10m/s2。求:
(1)滑块在B、C两点间运动的时间;
(2)C、D之间的水平距离。
17.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绳子(绳子长度为8.5m)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固定在B点,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4m,高度差为0.5m。绳子上挂着一个小动滑轮,动滑轮下面固定一个小木块,总质量为M=2kg,平衡时小木块位于如图所示的C点。在C点的右下方的竖直平面内有一圆弧光滑的形轨道和粗糙的水平轨道,圆弧形轨道的半径为R=11m,圆心角为37°,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为D点,最低点E点与水平轨道相切。水平轨道上E点的左侧距离E点d=5m的位置有一质量为m=2kg的小球,以v0=13m/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小球与粗糙水平面的动摩擦因素μ=0.25。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E点,滑上圆弧轨道后从D点抛出,到达最高点恰好与小木块相碰,碰撞瞬间完成,碰撞之后小球和小木块粘连在一起,以碰前速度的一半通过滑轮向上滑动,运动到A点的正下方时速度恰好为0。小球和小木块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g=10m/s2,sin37°=0.6,cos37°=0.8。
(1)小球运动到圆弧轨道的最低点E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C点距离D点的高度h和水平距离x;
(3)小球和小木块通过滑轮向上滑到A点的正下方时,滑轮克服摩擦力做功。
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3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D D C A B C
二、多选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B CD AD BC AD
三、解答题
16.(1);(2)4m
17.(1);(2)1.8m;4.8m;(3)12J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