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复述故事情节。
2.通过细节把握爸爸这一人物形象,体会爸爸的教育对英子成长的影响。
3.理解“成长”内涵,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曾经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写道:(PPT呈现)“我是多么想念童年时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为背景……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师读,缓慢)
为什么爸爸去了,“我”的童年就结束了呢?英子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她和爸爸之间的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速读课文,把握记叙要素。
梳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文章比较长,老师推荐的这两种读法,也许能让你更高效地读懂文章。PPT呈现:
(1)从事件入手,跳读课文,勾画或圈点能概括事件的相关语句。
(2)从人物人手,尽量用有表现力的语音语调读出人物的语言内涵。
一、二组和三、四组同学分别从事件、人物人手有选择地读。读后交流:
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件事情:上学赖床被爸爸打;爸爸送夹袄和零钱;爸爸让我独自到银行汇款;毕业典礼前去医院希望爸爸能到会;毕业典礼后爸爸去世,冷静地面对。
过渡:
文章讲述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的全过程,在典礼中回忆了和爸爸之间发生的几个故事。
PPT呈现:关于文章的内容框图
三、揣摩细节,理解人物。
(抓住:一句话,一个动作,一处心理活动。)
(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浸泡着泪水的,是心酸的、凝练的。)
这些故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爸爸对“我”的爱的细节。此环节激励学生要找得又快又准。)
主要有:
(1)上学赖床,打了“我”。(爸爸以严厉方式表达出来的爱,他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端正的态度。)
(2)打了“我”之后又赶到学校为“我”送夹袄,看我穿上。(表现爸爸的爱默默而又细腻的一面,心里很疼我。)
(3)逼我去汇款。(引导我进人社会,去独立地做事。)
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深深感受到,在平常生活中,爸爸用其独特的方式传达出沉甸甸的父爱。
PPT呈现:爸爸的爱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成为英子成长的动力!
—“世界上有许多种爱,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离开。”
在离开这个世界前,爸爸是如何让英子理解这种“为了离开”的爱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第4-12段。分角色朗读(全班读旁白,男、女生各一人读爸爸、英子)。
评价朗读并作指导。
这是病重的爸爸和女儿的最后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都会永远刻在英子的脑海里。让我们跟着英子一起回忆爸爸留下的最后一幕。
全班齐读第8段。对朗读进行评价、指导:语速缓慢;要符合当时人物的心境;三句话,呈现出三组镜头,要留有想象的余地;角色替换,把自己想象成“我”,眼前浮现的就是一个病重的爸爸。
一句朴实的话,一个微妙的动作,一段看起来平静的沉默,都会满含着深深的爱。让我们通过分析细节来读懂爸爸。
分析一个动作、揣摩一处心理:“不说话”,此时无声胜有声;“把脸转向墙那边”,掩饰心中的痛苦,不愿让女儿担心;“举起手……看指甲”,此时的内心活动、神态(掩饰含泪?);“叮嘱”,不是一般说说,而是郑重交代。
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父亲在面对死亡时,最无法舍弃的是自己的孩子,更何况他的孩子还那么小。爸爸内心的痛苦不愿意让女儿看到,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
领悟一句“叮嘱”(学生自己先读,在老师分析、指导之后再读),你从爸爸的最后一句话里读住了哪些含义?
PPT呈现:“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体会含义:
(1)“没有爸爸”—语意双关。(爸爸不在身边;爸爸去世)
(2)“你更要自己管自己”—要自力更生,以身作则。
(3)“管弟弟和妹妹”—担当起做姐姐的责任。
(4)“你已经大了,是不是?”体会爸爸说这话时的内心复杂的情感:有因自己生病而不能继续抚养孩子的愧疚,更多的是对女儿的鼓励和期待。
小结:
刚才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细致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内涵。我们在作文中要能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理解文章主旨—“成长”的含义
在爸爸爱的教育影响下,英子有了哪些变化?最能表现她成长的是哪件事?
学生交流,认为主要有以下变化:
(1)不再迟到,到校很早,成为优秀毕业生。
—学习态度的教育。
(2)独自去银行汇款。(读46-53段,重点理解爸爸的语言含义)—“闯练”,培养自立的生存教育。(世界上所有的爱当中,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离开。)
(3)镇定、安静地面对爸爸的去世。—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可以说,这些变化就是成长。
大人们总希望我们快快长大,但正如文中所说,“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为什么孩子们喜欢长大又怕长大呢?长大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不长大呢?
学生谈感受。
成长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喜悦的,然而对于失去了爸爸的英子来说,成长却是满含着心酸的,是含泪的成长。
英子可以不想长大吗?为什么英子在知道爸爸去世的时候表现出的镇定、安静就是长大了呢?
学生交流想法。
资料链接(PPT呈现)
作者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写道(PPT):
“那时我十二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如果说一个人一生要分几个段落的话,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林海音)
—当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时,英子表现出的是镇定、安静,看似平静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她心里的那种波澜。在爸爸的教导下,在爱的鼓励下,面对家庭变故,英子已经明白了“长大”的真正含义。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她必须要积极面对她所面临的一切。因为(PPT呈现):
对于成长,年龄不是记号,责任才是标志,长大就是一种勇气与承担。成长在这里还是生命的延续、责任的延续。
英子把对爸爸的爱与怀念深埋在心底,只是默念(PPT呈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你能体会最后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吗?
学生交流想法。
“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两层含义:爸爸种植的夹竹桃花落了;喜爱花儿、热爱生活的爸爸的生命之花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表示真正地长大了;与前面爸爸的那句话呼应。
英子用诗一样的语言怀念爸爸,淡淡的忧伤中饱含着浓浓的情感,是对自己的肯定、鼓励,也是对爸爸的承诺。反复诵读,读出这两种含义来。
(与第11段爸爸病床上的最后一句话连起来读){ PPT呈现: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再美丽的花也会凋谢,但是会留下浓浓的花香。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英子真正成长起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故事情节作了梳理,了解了英子成长的背景。文章通过细节表现出爸爸爱的独特的方式,而英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严厉而又默默的爱。我们知道,长大意味着要负责任,让我们在理解父母爱的前提下,在培养自己有责任感的过程中茁壮成长。(完成板书)
课堂小结(PPT呈现):
我学会了:概述故事;我了解了:细节的作用;我懂得了:长大二责任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城南旧影:追忆林海音》《城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