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学设计(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趵突泉》教学设计(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16 16: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趵突泉》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二、教学回点
   1、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色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
   2.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有条件的准备相关录相带。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几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
   2、你们听过趵突泉吗?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二、简介趵突泉
    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甫市旧城区西门官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的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助突泉泉他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钞钟可达16立方米。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三、范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么样?
  四、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学习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五、教学第一段
    齐读,说说"现在单讲的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出课题,引起下文)
  六、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
   2、“活水”是指怎样的水?(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鲜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形容泉水清洁、清澈、明亮)
   3、“妩媚”是什么意思?(指姿态美好可爱)作者为什么说“假如没有助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代作者既强调了胸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
   4、齐读第二段。
  七、识记、书写生字
  八、作业
    抄写词语;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齐背课文一、二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段
  (一)学习描写大泉的第三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几层意思?
    讨论归纳。
    共6句话,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句活是第一层,写来到公园,第二,三两句是第二层,写泉池和池水,第四、五、六三句是第二层,写大泉的特点。
   2、“沿着小溪柱南定,就来到趵突泉公园”这句话在二、三自然段之间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3、趵突泉的泉池和池水各有什么特点?
   4、指名读4至6句,其余同学看着图听,体会大泉的美。
   5、用不同的符号画出4至6句中描写实景和作者联想的部分。
   6、默读4、5两句,看看大泉在外形上有些什么特点?
   7.观察图画,想象如果此时你们站在购突泉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伟大,大自然的力量)
   8、朗读第6句,思考:今天的泉池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今天来到购突泉边看到这美丽、奇妙的景象,又会想些什么?
   9、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描写小泉的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美丽有趣)
   3、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4.结合课文解释“摇曳”和“五光十色”,“摇曳”换个词几说可以用哪个词?(摇荡)"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
  三、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要写趵突泉?
    作者通过对趵突泉美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时祖国河山的热爱。
   2、在写趵突泉时,作者是怎么充分展示它的美的?
    在描写的趵突泉的美景时,作者把观察与联想结合起来,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形象地展示了购突泉的美。
  四、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思考·练习3的造句。
《趵突泉》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济(j!)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要读成“济(j@)南”,当读“j@”时,可以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
     “往上蹿(cu1n)”的“蹿”,不要读成“cu4n”。
     “千佛(f*)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山”,当读“佛(f$)”时,可以组成“佛教”。
     “倒(d4o)映”的“倒”不要读成“d3o”。
     “往(w3ng)上涌”的“往”是多音字,这里不要读成“w4ng”。
     “数(sh()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
     “妩(w()媚”的“妩”,不要读成“f(”。
     “活泼(p#)”的“泼”,不要读成“b#”。
     “清清楚楚(ch()”的“楚”不要读成“ch)”。
     “比较(ji4o)”的“较”不要读成“ji3o”。
    2.注意区别以下字的字形、字义:
     佛——拂
     洁——结
     泼——拨
     秘——密
     摇——遥
     妩——抚
     扁——偏
     倦——蜷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
     幽(y#u)静:幽雅寂静。
     妩(w()媚(m8i):(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开阔(ku^):(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见方: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
     水藻(z3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总称,如水绵、褐藻植物。
     泉眼:流出泉水的窟窿。
     没昼没夜:没有白天和夜晚。形容不分白天夜晚,连续不断。
     腾起:升起。
     摇曳(y8):摇动。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二)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
    (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
    (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