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各地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5:3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对外开放练习题
1.(2021·辽宁抚顺·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岛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2.(2021·辽宁鞍山·八年级期中)用“一夜城”来形容其发展变化快的城市是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北京
3.(2021·辽宁大连·八年级期中)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4.(2021·辽宁盘锦·八年级期中)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上海
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2021·辽宁锦州·八年级期中)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连 ②深圳 ③上海浦东 ④海南岛 ⑤重庆
A.②①④③⑤ B.②④⑤①③ C.③①④②⑤ D.④①②③⑤
6.(2021·辽宁辽阳·八年级期中)流行语往往带有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反映了改革开放时代特征的是( )
A.“公私合营” B.“招商引资”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7.(2021·辽宁盘锦·八年级期中)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8.(2021·辽宁锦州·八年级期中)在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我省大连市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技术开发区
9.(2021·辽宁·海城开发区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10年
10.(2021·辽宁锦州·八年级期中)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实行对外开放 B.文化大革命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对内改革
11.(2021·辽宁抚顺·八年级期中)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哪一重要国际组织的一员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卫生组织
12.(2021·辽宁抚顺·八年级期中)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提出利用自身优势,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特别行政区 B.经济特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13.(2021·辽宁鞍山·八年级期中)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现中国21世纪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加入WTO D.中国加入APEC
14.(2021·辽宁营口·八年级期中)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放沿海城市
15.(2021·辽宁锦州·八年级期中)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16.(2021·辽宁辽阳·八年级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海南岛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属于(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17.(2021·辽宁抚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18.(2021·辽宁大连·八年级期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中共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思想解冻】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人民日报》等社论
(1)针对材料一中“两个凡是"的方针,当时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
【命运抉择】
材料二: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2)材料二中所说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 此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 大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实践探索】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图片,填写字母所对应的经济特区的名称。
材料四:中国40年来有目共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开放是密不可分的。开放推动了改革,促进了发展。可以说中国人民从开放当中得到了甜头。……中国将继续维护自由贸易,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如果说中国的开放有新变化的话,那就是门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已经深度地融入了世界经济,关上门等于挡住了我们自己的路。
——摘自新华网·2018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记者问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认识。
19.(2021·辽宁·海城开发区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梦】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的标志事件?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了一个集中统一、比较高效的中央政府,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有苏联对我国的“一五”计划建设提供全面的经济技术援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列举在此期间工业领域的成就两例。
【强国之梦】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7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3)材料三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四个地区被设为经济特区?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指哪里?
20.(2021·辽宁鞍山·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
材料一: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进的力量,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
——习近平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节选
材料二: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 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地开辟为开放区。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
材料三:大包干,小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
(2)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3)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怎样的格局?
(5)材料三歌谣反映我国农村实行新体制是什么?
(6)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学习党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D符合题意;上海浦东开发区不是经济特区,A排除;海南岛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之一,但与题意不符,BC排除。故选择D。
2.B
【解析】
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号称“一夜崛起之城”,是经济特区的代表。B项正确;综合以上所述,AC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3.D
【解析】
通过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后逐步开放内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逐步扩大开放融入世界,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④上海不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排除含④的ABC,故选D。
5.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连开放是在1984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是在1990年,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重庆开放是在1992年。由此可知,②①④③⑤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6.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国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招商引资”这一流行语反映了改革开放时代特征,B项正确;“公私合营”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我国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从1985年起,我国相继在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年代起,开放内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连市是我国在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故选C;经济特区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不包括大连,排除A;沿海经济开放区指的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与大连无关,排除B;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是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内容,排除D。
9.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这一发展趋势,促进了我国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便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吸收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故C符合题意;1999年澳门回归,故A不符合题意;2000年是千禧年。故B不符合题意;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所以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实行对外开放,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1.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者,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西途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B符合题意;1945年建立的联合国,我国是创建国之一,A不符合题意;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组织,与题干时间不符, C不符合题意;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置在瑞士日内瓦,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题干“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哪一重要国际组织的一”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教材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历程得出答案。
12.B
【解析】
根据题干“广东利用自身优势,在沿海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中地点和目的两个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经济特区。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特别行政区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的行政区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民族自治区是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沿海经济开放区指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闽南金三角)以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地区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3.C
【解析】
2001年12 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C项符合题意;AB项都处于改革开放之前,不符合21世纪的时间,排除AB;中国加入APEC是1991年,时间与材料不符合,排除D项。
14.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20世纪9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箭头”在弓的中间位置,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故D符合题意;深圳、珠海、海南在位置和开放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国家将海南设立为经济特区,推动了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A项正确;海南岛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经济特区,而非沿海开放城市,排除B项;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和环渤海地区等,与海南定位不符,排除C项;海南岛不属于内地区域,排除D项。故选A项。
17.(1)地方: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或者小岗村)(1分)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1分)
(2) 由改革在前、开放在后到交互进行、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2分)
(3) 2013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开放。(1分,意思相近即可。)
(4)认识: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和开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等。(1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给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阅读分析能力。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或者小岗村),他们在最早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依据材料一的内容看,我国对外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由此可知,它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
(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二,我们可知,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相互经历了由改革在前、开放在后到交互进行、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的过程。从“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材料三中的2013年,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似,设立中国(上海)自贸区,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相似。由此,我们可知“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2013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开放。
(4)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能力。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并且不断深化,并且形成促进生产力的合力,使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由此,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和开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等。(1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给分。)
18.(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
(3)A:厦门;B:深圳;C:海南岛
(4)开放推动了改革,促进了发展;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等。
【解析】
(1)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当时中国思想界掀起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会议、决策及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我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3)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厦门特区;B是深圳特区;C是海南岛经济特区。
(4)认识:根据材料“开放推动了改革,促进了发展。可以说中国人民从开放当中得到了甜头”和所学知识可知,开放推动了改革,促进了发展;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等。
19.(1)新中国的成立。
(2)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的支持;苏联的援助;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成、鞍山钢铁公司的建成
(3)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分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
(5)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的标志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新中国建立了一个集中统一,比较高效的中央政府,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反映出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有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的支持;“有苏联对我国的一五计划建设提供全面的经济技术援助” 反映出苏联的援助。一五计划时期在 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有:长春一汽的建成。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成、鞍山钢铁公司的建成等等。
(3)根据材料“20世纪的最后7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 ,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分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根据材料可知,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沿海城市;1985年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开放逐渐向内地推进.由此,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5)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20.(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100 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解析】
(1)根据“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可得出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根据所学,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根据所学,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根据“大包干,小包干”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之,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 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立,现在是100 周年。根据所学可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