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
规范训练3
1.[2021新疆乌鲁木齐第三次质量检测] 党参是我国传统补益中药材,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党参幼苗喜潮湿、荫蔽环境。为验证党参幼苗适合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研究小组利用党参盆栽苗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株党参幼苗,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对_____组进行一定程度的遮光处理,另一组给予自然光照。两组的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
③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每株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计算结果绘图。
生长发育、大小、形状相似
乙
计算甲乙两组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值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遮光,党参幼苗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即选择生长发育、大小、形状相似的多株党参幼苗,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其中一组给予自然光照,为对照组,则另一组进行一定的遮光处理,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组存在光合午休,乙组不存在光合午休,则甲组为自然光照,乙组为给予一定程度的遮光处理。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两组中每株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然后计算甲乙两组净光合速率相对值,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曲线图。
(2) 实验环境中,12:00比11:00的光照强度大,但乙组实验中12:00比11:00的净光合速率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0温度高,呼吸速率比光合速率增加得更快
[解析] 由图知,12点比11点光照强度大,说明光照不是限制因素,乙组已经解除光合午休现象,二氧化碳不是限制因素,又因为12点时温度高于11点,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呼吸速率增加的幅度大于光合速率增加的幅度,导致二者之差减小,即净光合速率减小。
(3) 实验结果能验证党参幼苗适合在弱光条件下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曲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更大,积累的有机物更多
[解析] 曲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以看作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从图中曲线图可知,乙组(遮光组)比甲组(自然光照组)曲线所围成的面积更大,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更多,说明党参幼苗更适合在弱光条件下生长。
2.[2021河南郑州第三次质量预测]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宋代《种艺必用》。泥封树枝促进生根是因为小便中含有_________,该物质的化学名称是
___________,合成原料是_________。
生长素
吲哚乙酸
色氨酸
[解析] 根据《种艺必用》中的这段文字描述可知,尿中的物质能够促进树枝生根,所以小便中含有生长素,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合成原料是色氨酸。
(2)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宋代《格物粗谈·果品》。“气”是指_______,研究发现,该物质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该物质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该物质产生,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调节。
乙烯
正反馈
[解析] 这里的“气”指的是乙烯。因为乙烯的积累能够刺激乙烯的产生,这样的调节机制是正反馈调节。
(3) 2005年,《Nature》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指出 就是人们长期寻找而又一直未果的生长素受体。现有生长素突变超矮生型拟南芥植株,初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生长素受体异常(不能与生长素结合发挥作用);二是植株不能产生生长素(或生长素水平低)。请写出实验思路来探究超矮生型拟南芥植株产生的原因属于上述哪一种。(材料:超矮生型拟南芥幼苗若干,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等。)
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机选取超矮生型拟南芥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另一组不做处理,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测量并比较两组的植株平均高度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两组株高一致,则超矮生型拟南芥幼苗是由生长素受体异常引起的;若使用生长素溶液处理组大于不处理组,则超矮生型拟南芥幼苗是由植株不能产生生长素引起的
[解析] 针对生长素突变超矮生型拟南芥产生的两种可能原因,如果在其生长过程中外加使用生长素之后能够长高,则说明其具有生长素受体但不能产生生长素;若不能长高,说明其是由缺少生长素受体导致的。
3.[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一模] 2021年初,记者报道了西部某地防护林被砍伐而改种经济作物,且截流灌溉水在该林场养鱼,造成“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情形。该防护林带地处沙漠边缘,总体为长条形,被誉为“绿色长城”,种植有新疆杨、柽柳、胡杨等树种。下表为某人工鱼塘构成食物网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该食物网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且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只有一种食物来源。 有三种食物来源,只占第三、四营养级。 仅以 为食, 与 只有竞争关系。
各营养级生物
同化能量 3 780 126 31 920 4 200 1 483 840
(1) 调查该防护林带胡杨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取样方法为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如何计算胡杨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种群密度,再取平均值
[解析] 该地防护林为长条形,调查该防护林带胡杨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法,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种群密度,再取平均值即该防护林带中胡杨的种群密度。
等距取样法
(2) 防护林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沙丘,从沙丘变为防护林,此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生演替
沙丘属于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就是初生演替
[解析] 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该防护林是从沙丘演变而来的,而沙丘属于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就属于初生演替。
(3) 请画出人工鱼塘的食物网。
[答案]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和表格数据分析, 同化的能量最多,应该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 同化的能量接近,同化的能量仅次于 ,且 、 只有竞争关系,说明 、 都属于第二营养级; 同化的能量最少,为最高营养级; 仅以 为食,说明 处于第三营养级;又因为 有三种食物来源,只占第三、四营养级,说明 的食物为 、 、 。
(4) 防护林是人工建造的“生态屏障”,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抵抗力
防护林建造使生态系统的组分增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解析] 防护林是人工建造的“生态屏障”,其使得生态系统的组分增多,食物网更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进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2021江西六校联考] 果蝇为 型性别决定,翅形有长翅、小翅和残翅3种类型。假设翅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 和 、 和 )控制。当 和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有 无 时表现为小翅,无 基因时表现为残翅。现有甲、乙两个纯种品系果蝇,甲为长翅,乙为残翅,两品系果蝇中均有雌、雄果蝇。如图是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该杂交实验,可得出 和 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分离比 (或 的性状分离比 为 的变式)
[解析] 分析该杂交实验, 的性状分离比为 (或 的性状分离比 为 的变式),可得出 和 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
(2) 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对于上述2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合理假设有2种。假设①: 和 位于常染色体上, 和 位于 、 染色体上。当假设①成立时,则 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假设②成立时,则 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种。
或
A和 位于常染色体上, 和 只位于 染色体上
6
[解析] 因为 中小翅果蝇全为雄性,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不可能全位于常染色体上。对2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合理假设除了题中的假设① 位于常染色体上, 位于 、 染色体上,还有假设② 位于常染色体上, 只位于 染色体上。若支持假设①,亲本中甲的基因型应为 ,乙的基因型为 ,则 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和 。若支持假设②,亲本中甲的基因型应为 ,乙的基因型为 ;当假设②成立时,则 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_ 和 _ ,有6种。
(3) 已知乙品系雌蝇有2种基因型,请利用甲、乙两个品系果蝇继续实验,进一步确定假设①和假设②哪个成立,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请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只统计翅形,不统计性别)。
杂交方案:将甲品系(长翅)雄蝇与乙品系(残翅)雌蝇交配,得 ;将 雌雄果蝇交配得 ,单独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 、 的翅形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若有的杂交组合 中长翅:小翅 , 翅形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②成立。若有的杂交组合 全长翅, 翅形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①成立。
长翅:小翅:残翅
长翅:小翅:残翅
[解析] 利用甲品系雄蝇( 或 )与乙品系雌蝇( 或 )交配,情况1: :长翅 长翅:残翅 。
情况2: :长翅:小翅 长翅:小翅:残翅 。情况3: :长翅 长翅:残翅 。情况4: :长翅 长翅:小翅:残翅 。情况1和情况3结果相同,不可区分。情况2时假设②成立,情况4时则假设①成立。
5.[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2021广东四校联考] 漆酶降解木质素能力较强,在纸浆生物漂白、废水处理、苯胺基类除草剂去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实际应用于生产的漆酶主要来源于白腐真菌,从白腐真菌中筛选出高产漆酶菌株对实现木质素的降解至关重要。
请回答下列问题:
液体培养基: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
固体培养基:主要成分有马铃薯浸出液、葡萄糖、琼脂、愈创木酚(漆酶可将其催化成一种红褐色物质)
(1) 研究人员从不同环境地表上采集土壤、腐烂的树枝等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在 条件下摇床培养。
高压蒸汽灭菌
增加溶液中的氧气;使菌株与溶液中的营养物质充分接触
① 液体培养基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摇床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液体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摇床培养的目的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以满足菌株的细胞呼吸的需求,同时使菌株与溶液中的营养物质充分接触。
② 取培养液 采用_______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选择培养基上,于 恒温箱倒置培养。实验结果如图。
选择菌落____作为高产漆酶菌株,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释涂布平板
C
菌落 、 周围均出现红褐色圈且大小相似,但菌落 直径小于菌落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漆酶可将愈创木酚催化成一种红褐色物质,菌落 周围没有出现红褐色圈,说明不能分泌漆酶;菌落 、 周围均出现红褐色圈且大小相似,但由于菌落 直径小于菌落 ,说明菌落 分泌的漆酶数量多、活性强,因此应选择菌落 。
(2) 实际生产中,通过培养白腐真菌获取的漆酶往往与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因此,得到漆酶的粗提取物后,先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纯化,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鉴定漆酶的纯度。
凝胶色谱法和透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电泳)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要将漆酶与其他成分分离开来,应该先通过透析法和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化,再通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鉴定漆酶的纯度。
(3) 游离的漆酶稳定性差,在环境中易受温度、 等因素的影响,且不易分离和回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漆酶的工业化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项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固定化技术固定白腐真菌细胞(或固定化漆酶)
[解析] 游离的漆酶稳定性差,在环境中易受温度、 等因素的影响,且不易分离和回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漆酶的工业化应用,利用固定化技术固定白腐真菌细胞(或固定化漆酶)可以解决分离和回收的问题。
6.[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021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我国科学家历经五年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两只克隆猴名字叫“中中”“华华”,寓意为“中华”。克隆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克隆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进行细胞培养时,除了要提供必需的营养、适宜的温度、 和渗透压、气体环境外,还必须保证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的环境。培养的贴壁细胞在生长增殖时会发生___________现象。
无菌、无毒
接触抑制
[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时应该保证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条件下;动物细胞贴壁生长时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
(2) 去核时,需将M Ⅱ中期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_______________一并吸出。重组细胞中的体细胞核能够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第一)极体
诱导(激发)体细胞核表现全能性
[解析] 核移植过程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提供的是细胞质,因此应该将其细胞核和第一极体一并吸出;由于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且含有诱导(激发)体细胞核表现全能性的物质,因此重组细胞中的体细胞核能够表现出全能性。
(3) 重组胚胎在受体猴丙体内能够存活,是因为受体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 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在人类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猴与人在进化上_______________,因而比模型小鼠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由于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克隆出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用于药物对照实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药效。
亲缘关系很近
遗传物质(性状)基本相同
[解析] 由于猴与人在进化上亲缘关系很近,所以克隆猴比模型小鼠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克隆属于无性繁殖,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克隆出的后代遗传物质基本相同。
[解析]由于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重组胚胎在受体猴丙体内能够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