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
规范训练4
1.[2021广东茂名模拟考试] 中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图1是将玉米的 酶(与 的固定有关)基因与 酶(催化 初级受体 的生成)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图2是在光照强度为 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温度和 浓度
(1) 图1中原种水稻 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转基因水稻_____(填“是”或“否”)通过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来增强光合速率。
否
[解析] 分析图1,原种水稻在 点达到光饱和点,所以 点以后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和 浓度;从图2中看出,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都在 ,所以转双基因水稻不能通过提高酶的最适温度增强光合速率。
(2) 在温度 条件下,重复图1相关实验, 点会向_______移动,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下
图1是在 时做的实验,在 下重复实验,净光合速率减小
[解析] 结合图2进行分析,图1是在 时做的实验,在 下重复图1相关实验,则净光合速率减小, 点向左下移动。
(3) 据图分析,转双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相比,更适宜栽种在
_______________环境中,研究者提取并分离了这两种植株的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两种植株各种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则可推断转双基因水稻是通过提高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光合速率的。
强光照和高温
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宽度
的固定速率
[解析] 由图可知,转双基因水稻的光饱和点,要高于原种水稻,且温度相同时,转双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更强,说明其更适宜栽种在强光照和高温 环境中,研究者提取并分离了这两种植株的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通过观察比较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宽度,可以确定其含量,如果色素含量无差异,且酶的最适温度不变,结合题干信息可以推测,水稻通过提高 的固定速率来提高光合速率。
2.[2021河南郑州第二次质量预测] 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联系紧密。动物在应激反应时,内脏神经被激活调整机体生理功能以应对不良刺激。
(1) 兴奋在内脏神经和心肌细胞之间的传递通过_______完成。
突触
[解析] 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2) 人在紧张时心血管中枢兴奋,支配心脏的内脏传出神经元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跳加快,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同时支配肾上腺的内脏传出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些肾上腺素也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跳加快,同时也作用于免疫细胞影响其活动,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人在紧张时心血管中枢兴奋,支配心脏的内脏传出神经元释放肾上腺素” ,则该过程有相关的神经元及中枢参与,为神经调节;“同时支配肾上腺的内脏传出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些肾上腺素也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跳加快,同时也作用于免疫细胞影响其活动” ,该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相关激素的调节作用,故为神经—体液调节。
(3) 肾上腺素能够作用于心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细胞有肾上腺素的受体
[解析] 激素必须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故肾上腺素能够作用于心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原因是这些细胞有肾上腺素的受体。
(4) 研究表明:低氧应激时,小鼠内脏神经对脾脏淋巴细胞的正常增殖有抑制作用,请以正常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提示:药物 可以抑制内脏传出神经)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正常小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甲组正常条件饲养;乙组置于低氧条件饲养;丙组饲喂药物 的同时在低氧条件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三个小组的脾脏,测定每组小鼠淋巴细胞的平均数目
甲组和丙组的平均数目基本一致,且都大于乙组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为“验证低氧应激时小鼠内脏神经对脾脏淋巴细胞的正常增殖有抑制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氧气含量的高低,因变量为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
3.[2021广西三市第一次质量检测] 研究人员对某近海海域人工贝壳礁附近的群落演替进行跟踪研究发现,人工贝壳礁投放到海中,从无大型海藻附着,到不同海藻群落出现,替代原有群落,直到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人工贝壳礁投放对底栖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礁体内部及周边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相继出现。请回答问题:
(1) 从无大型海藻附着,到不同海藻群落出现,替代原有群落,直到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投放人工贝壳礁后,近海海域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___。
次生演替
[解析] 近海海域中原本就有一定的生物成分,投放人工贝壳礁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 人工贝壳礁和海藻为各种底栖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解析] 人工贝壳礁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藻类为各种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3) 随着演替的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和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化情况),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提高(或“逐渐增强”)
[解析] 演替过程中处于生态位顶端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数量逐渐增大到一定值后保持稳定。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4) 该演替过程与深海火山口附近的演替相比,速度快、时间短,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
人类活动
[解析] 与深海火山口附近的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速度快、时间短,人类活动对该过程影响较大。
4.[2020河南焦作期末] 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原阳水稻 为非糯性水稻。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育种人员在非糯性水稻田中偶尔发现了一株糯性水稻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某人从水稻田中随机选取若干株非糯性水稻,对其花粉加碘液染色,结果发现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全呈蓝黑色。若糯性、非糯性这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利用现有水稻为材料,探究糯性、非糯性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这株糯性水稻与非糯性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
若子一代出现糯性水稻,则糯性为显性性状;若子一代都是非糯性水稻,则糯性为隐性性状
[解析] “某人从水稻田中随机选取若干株非糯性水稻,对其花粉加碘液染色,结果发现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全呈蓝黑色”,说明非糯性水稻是纯合子。因此利用现有水稻为材料,探究糯性、非糯性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实验方案:让这株糯性水稻与非糯性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一代出现糯性水稻,则糯性为显性性状;若子一代都是非糯性水稻,则糯性为隐性性状。
(2) 若水稻的非糯性、糯性由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 控制,且糯性为隐性性状。
① 通过基因工程将小米的一个黄色素基因 导入基因型为 细胞的某一条染色体上,培育出黄色糯性水稻,该过程利用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若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黄色糯性水稻 ,则可利用_____________方法。
基因重组
单倍体育种
[解析] 通过基因工程将小米的一个黄色素基因 导入基因型为 细胞的某一条染色体上,培育出黄色糯性水稻 ,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若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黄色糯性水稻 ,则可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由于 产生 和 两种花粉,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后,再加秋水仙素处理,最后即可选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糯性水稻 。
② 若要利用水稻花粉的特性,设计实验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含有 基因的花粉有 死亡,则非糯性水稻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让纯合的糯性水稻与纯合的非糯性水稻杂交得到子一代,取子一代植株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
[解析] 利用水稻花粉的特性,设计实验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实验设计思路:让纯合的糯性水稻与纯合的非糯性水稻杂交得到子一代,取子一代植株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若含有 基因的花粉有 死亡,则非糯性水稻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5.[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2021广东普宁二中第二次模拟] 阅读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有着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开展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相关研究,过程如图1。请回答:
图1
图2
固体
(1) 从物理状态来看 平板属于_______培养基。富集培养后的菌种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法接种于 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鉴定并挑取产纤维素酶菌株 。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时,通过向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筛选出
_____________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
菌落特征(或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透明圈直径
(2) 顶破强力直接反映了针织物在受外力顶压作用变形和破裂时的耐用性指标,顶破强力越大表明针织品能承受越大力量的顶压。纤维素酶也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的处理,在进行毛巾织物抛光处理时,一般用中性抛光酶处理而不采用酸性抛光酶,请依据图2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酸性抛光酶处理的棉纤维的顶破强力明显低于未经酶处理的棉纤维,而经中性抛光酶处理的棉纤维强力仅略低于未经酶处理的棉纤维
(3) 经筛选获得一菌株,该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酶、 酶和葡萄糖苷酶,这三种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7000、35000和56 000。采用凝胶色谱法将这三种酶分离时,最先洗脱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填“ 酶”“ 酶”或“葡萄糖苷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苷酶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移动路程最短,移动速度最快
6.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021河南名校联盟4月联考]生物科技创造美好未来,对生物的观察与改造,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生物科技专题的学习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下列关于现代生物科技的问题:
(1)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常用“荧光 技术”进行检测,方法是取检测者的mRNA在试剂盒中逆转录出 ,并大量扩增,同时利用盒中荧光标记的新冠病毒核酸探针来检测PCR产物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的 。“荧光 ”技术所用的试剂盒中应该含有:检测者mR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逆转录酶、引物、 、缓冲体系。
酶
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
[解析] PCR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提供DNA模板、两种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酶)、 等物质,同时控制温度才能进行,最后通过荧光标记的基因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2)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株,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株,该技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 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 ,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传统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外,从不同角度、再简要写出两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基因工程向浆细胞的细胞核染色体DNA中导入 ,使可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无限增殖,制备单克隆抗体;提取该浆细胞细胞核,和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融合为重组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
[解析] 据题意,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向浆细胞的细胞核染色体DNA中导入 ,使可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无限增殖,制备单克隆机体;提取该浆细胞细胞核,和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融合为重组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
(4) 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进行胚胎分割时,应该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_______________,将其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用分割针或分割刀进行分割。
桑椹胚或囊胚
[解析] 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将其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用分割针或分割刀进行分割。
(5) 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
对已被破坏或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解析]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或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