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考前冲刺—限时提分练
热点专练1
1.(诺奖:丙型肝炎病毒)[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3位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科学家。丙型肝炎病毒 是一种单股正链 病毒,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进入肝细胞后,其 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得到多聚蛋白,该蛋白经切割后产生多种病毒蛋白,包括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丙肝神药”索非布韦是一种依赖 的 聚合酶抑制剂,属于广谱抗 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聚蛋白被切割后产生的结构蛋白包括依赖 的 聚合酶
B. 增殖过程中需要的氨基酸种类数与 的种类数一定相同
C. 中依赖 的 聚合酶的序列可能高度保守
D.若一个正链 分子由 个核苷酸组成,则其复制1次,共消耗核苷酸 个
C
[解析] 该蛋白经切割后产生多种病毒蛋白,包括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酶起催化作用,故依赖 的 聚合酶属于非结构蛋白,A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 转运, 增殖过程中需要的氨基酸种类数与 种类数可能不同,B错误;索非布韦属于广谱抗 药物,说明 中依赖 的 聚合酶的序列可能高度保守,C正确;若一个正链 分子由 个核苷酸组成,则其复制1次,需要先合成负链 ,再合成正链 ,故共消耗核苷酸 个,D错误。
2.(社会热点:蝗灾)[2021福建龙岩连城一中5月模拟] 近日,一篇名为《细数2020年成本:气候崩盘的一年》的报告罗列了发生在2020年的15个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其中包含2020年2月暴发的东非蝗灾。研究发现,蝗虫成虫产卵于土壤中,虫卵在气温超过20摄氏度后快速孵化,从孵化成蝗蝻到发育为成虫大约需要35天,蝗蝻的翅不发达,在地表或矮草间跳跃,活动范围小;成虫的翅发达,善于飞翔。蝗蝻和成虫大量取食植物的叶片,对农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特定时期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一年中,蝗虫的种群密度受气候、食物的影响不大
C.卵、蝗蝻、成虫分布呈现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使用性外激素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法
A
[解析] 蝗蝻的翅不发达,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蝗虫成虫的翅发达,善于飞翔,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成虫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一年中,蝗虫的种群密度受气候、食物的影响很大,B错误。蝗虫的卵、蝗蝻、成虫属于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使用性外激素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法,D错误。
3.(科技热点:疫苗)[2021宁夏银川二中期末] 新冠肺炎由新冠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其血清中仍可能检测到相应抗体
B.将新冠病毒在完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再经灭活和纯化,可制成灭活疫苗
C.给人体注射 疫苗,通常人体细胞能利用 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
D.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一般需要多次注射
B
[解析] 新冠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不能在完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错误。
4.(社会热点:碳中和)[2021湖南衡阳八中模拟] “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科学路径之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是指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碳中和”受到严重干扰
C.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细胞呼吸等
D.植树造林、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A
[解析] 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循环,而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的过程,A错误;化石燃料的燃烧使 的全球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温室效应,使“碳中和”受到严重干扰,B正确;在碳循环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了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而通过细胞呼吸可以使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C正确;植树造林、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可缓解温室效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
5.(科技热点:基因编辑技术)[2021山西吕梁期末] 核基因 控制的 蛋白质是 入侵人体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研究人员对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将 基因中的32个碱基去除,使之无法在细胞表面表达正常受体,以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B.编辑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该变异改变了 中 的碱基序列
D.基因编辑能改变人类基因库,要严防滥用
C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编辑后的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不变,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该变异没有改变 中 的碱基序列,C错误;基因编辑能改变人类基因库,群体危害性高,不可随意而为,要严防滥用,D正确。
6.(社会热点:生活垃圾)《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开始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在条例中对乱放垃圾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1) 请将下列四种垃圾从左至右放入图中的垃圾桶中,排序为___________。
①过期药品 ②剩菜剩饭 ③尘土 ④矿泉水瓶
④②①③
[解析] ④矿泉水瓶是可回收利用的,②剩菜剩饭是厨余垃圾,①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③尘土属于其他垃圾。
(2) 厨余垃圾(上海称湿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从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提高 浓度;提供矿质元素
[解析] 厨余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这些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处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提高 浓度、提供矿质元素。
(3) 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厨余垃圾再利用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
[解析] 厨余垃圾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等营养物质,厨余垃圾再利用的优点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
(4) 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这些重金属在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移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生物体中重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浓度越高(含量越高)
[解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的重金属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越高,生物体中重金属浓度(含量)越高。
7.(社会热点:毒品与人体健康)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回答问题:
(1) 图示为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受体蛋白存在于___________上。
突触
突触后膜
[解析] 由图可知,图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因此受体蛋白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2) 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_______,最终在___________产生愉悦感。
增加
大脑皮层
[解析] 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增加,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
(3) 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
[解析] 由图可知,吸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会减少,为了获得同等愉悦的效果,就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