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考前冲刺—答题技法
二、非选择题答题规范
非选择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分值大、内容多、考查综合,侧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与推理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非选择题答题的文字量加大,很能体现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考生作答时存在或多或少,这样或那样的误区,答题技巧和规范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掌握答题规范才能超越自己,获得更高分数。
(一)细胞代谢类试题答题规范
例1 [2021贵州六盘水一中月考] 是生物体及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化合物,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细胞中 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 补偿点是指由于 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 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 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当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甲植物的 补偿点将变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
(3) 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与神经调节相比, 参与的调节方式在作用途径和作用时间上的特点是__。
(4) 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但人类对__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我的答案
(1)__
(2)__、__、__
(3)__
(4)__
标准答案与答题规范
[解析] (1)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 ,场所是线粒体基质。(2)甲种植物的 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当甲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原 补偿点是在最适光照强度下测得的,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减慢,需要提高环境中的 浓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通过体液运输等特点。(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产生 ,人们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针对训练1.[2021湖南五市十校大联考]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为研究补光措施与效率,科研人员向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 溶液和必要物质,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闪光实验,结果如图。
(1) 实验中测定的是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速率,a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用来表示一个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内 的积累量或者 和ATP的积累量,阴影a部分的面积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阴影b部分的面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于
一个光周期内吸收的 和释放的 量是相等的(或一个光周期内光反应产生的 和ATP和暗反应消耗的 和ATP是相等的)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由于该实验中用的是离体的叶绿体,因此测出 的释放速率是真正(或总)光合速率。一个光周期内吸收的 和释放的 量是相等的(或一个光周期内光反应产生的 和ATP和暗反应消耗的 和ATP是相等的),所以阴影a部分的面积等于阴影b部分的面积。
真正(或总)
(2) 据图推测光照强度、光照总时间和实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闪光照射时的光合效率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连续光照下的光合效率,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时的_________________会有物质和能量上的联系。闪光照射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
光反应和暗反应
暗反应更能充分地利用光反应提供的 和ATP
[解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两者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独立进行,一般情况下,光反应的速度比暗反应快,光反应的产物ATP和 不能被暗反应及时消耗掉,原因是暗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和数量都是有限的。光照和黑暗间隔处理实际上是延长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时间,因为在光照的同时,光反应在进行,暗反应也在进行,如果间隔处理,光照5秒然后黑暗5秒,
暗反应等于进行了10秒,而连续光照5秒则光反应也只进行了5秒,光照强度、光照总时间和实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闪光照射的光合效率要大于连续光照下的光合效率,闪光照射时暗反应更能充分利用光反应提供的 和ATP。
(二)稳态调节类试题答题规范
例2 碳酸氢钠是一种易溶于水,可使溶液呈弱碱性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给某小鼠静脉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溶液,则由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__,判断依据是__。
(2)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水螅生长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杀死所有水螅。
①腔肠动物水螅具有动物世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其对外界刺激存在趋利避害的本能,当池塘中的水溶液呈碱性时,水螅会迅速撤离,该行为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
②科学家为获得碳酸氢钠溶液对水生动物生活有影响的理论依据,利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水螅进行毒性(抑制生长或致死)实验:
a.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做预实验的原因是__,通过预实验可确定__。
b.正式实验时,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
我的答案
(1)__、__、__
(2)①__、__
②a.__、__
b.__
标准答案与答题规范
[解析]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所以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不变。(2)①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水螅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当池塘中的水溶液呈碱性时,水螅迅速撤离,该行为不属于反射。② .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先做预实验,主要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做预实验可以确定致死浓度和最小抑制生长浓度的大致范围。 .重复实验,每组中加入多只水螅等,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针对训练2.[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二次模拟]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数字代表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下丘脑感受的“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这种刺激增强时,人的尿量将发生变化。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解析] 下丘脑存在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人的尿量将减少。
(2) 在排尿反射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_________;神经中枢的兴奋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
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
[解析] 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3) 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用箭头和图中数字来表示)。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⑦→②→③→④
正
[解析] 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大脑皮层通过传出神经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⑦→②→③→④→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依题意,这种调节使调节效应的结果进一步加强,属于正反馈调节。
(4) 某患者神经系统部分受损,但能产生尿意。若该患者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而出现尿失禁,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填数字)部位;若该患者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部位。
②
③(或④或③④)
[解析] 尿意在大脑皮层产生,某患者神经系统部分受损,但能产生尿意。若该患者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而出现尿失禁,说明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生理活动,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②;若该患者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说明传入神经正常,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③脊髓(或④传出神经或③④)。
(5) 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分析婴儿经常尿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故婴儿经常尿床
[解析]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它受大脑控制,婴儿经常尿床,原因是婴儿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
(三)生态环境类试题答题规范
例3 下图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湖中挺立着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的意义在于__。
(2)图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在__之间。碳元素在 之间以__形式传递,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人们每年都要从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捕捞一定数量的鲤鱼,使鲤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左右,这样做的原因是__。
我的答案
(1)__、__
(2)__、__、__、__
(3)__
标准答案与答题规范
[解析] (1)湖中挺立着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2)图中 为大气中 库, 为生产者, 、 、 为消费者, 为分解者。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 ,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在 、 之间。碳元素在 之间即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3)种群数量在 时鲤鱼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鲤鱼的种群数量的恢复,故人们从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捕捞鲤鱼时应使鲤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左右。
针对训练3.[2021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 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水生生态系统,它又可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小至一个水坑、小溪,大至湖泊、水库、江河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天气闷热时,导致鱼浮出水面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夏天天气闷热时,导致鱼浮出水面的环境因素是气压较低,水中的溶解氧降低,不能满足鱼类自身对氧气的需要。
(2) 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能使“沧海(沿海滩涂)变良田”,从而改善土壤条件。海边盐碱地种植海水稻后,演替中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
增大
土壤条件后改善生物种类增多,食物网变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大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海边盐碱地种植海水稻后,改善了当地土壤条件,生物种类增多,食物网变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大;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种植海水稻后,改良了土壤条件,生物更容易繁殖生存,更容易恢复原状,因此恢复力稳定性也增大。
(3)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芦苇、荷花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结构。调查发现,在芦苇和荷花占种群优势的池塘中,不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
藻类不能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的矿质元素和光照
[解析] 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在水中表现为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故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调查发现,在芦苇和荷花占种群优势的池塘中,竞争中呈弱势的藻类不能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的矿质元素和光照,不易大量繁殖,因此不易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
(四)遗传变异类试题答题规范
例4 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有眼 雌
雄
无眼 雌
雄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判断依据是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 相互交配后, 中雌雄均有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 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填“显性”或“隐性”)。
我的答案
(1)__、__、__
(2)__
(3)__、__
标准答案与答题规范
[解析] (1)依题意,子代雌雄个体都是 表现有眼, 表现无眼,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无眼果蝇与有眼果蝇杂交,只有当雌果蝇为杂合子时后代才能既有有眼果蝇,又有无眼果蝇,据亲代雌果蝇为无眼灰体长翅,说明无眼为显性。(2)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眼性状若为显性,则亲代无眼果蝇为杂合子,子代无眼果蝇也为杂合子,所以无眼果蝇与无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无眼:有眼 的性状分离比;若无眼性状为隐性,则无眼果蝇与无眼果蝇杂交,后代均为无眼果蝇,所以要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可以选无眼果蝇与无眼果蝇杂交。(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
残翅 ,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 表示)和长翅(用基因 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C或c表示),灰体长翅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 和 ,可推出 的基因型为 , 个体间相互交配, 的表现型为 (种)。 中黑檀体 长翅( )无眼所占比例为 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
,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针对训练4.[2020广东二模] 控制果蝇的刚毛( )和焦刚毛( )、长翅( )和残翅( )、细眼( )和粗眼( )三对等位基因,已确定分别位于 、Ⅱ、Ⅲ号染色体上。而控制正常肢( )和短肢( )的一对等位基因,未确定在Ⅱ、Ⅲ号中哪一号染色体上。各种野生型(显性性状)均为纯合子。现有若干只野生型和各种变异类型(隐性性状)雌雄果蝇可供实验,请回答:
(1) 已确定在染色体上分布的三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各自独立遗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用野生型雄果蝇与焦刚毛残翅粗眼雌果蝇交配, 中出现焦刚毛残翅粗眼雌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野生型雄果蝇与焦刚毛残翅粗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因此杂交后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和 ,所以子二代中焦刚毛残翅粗眼雌果蝇的概率为 。
(3) 用某种野生型果蝇与相应变异类型杂交, 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全为野生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一定
如果野生型果蝇为刚毛雄果蝇( ),与焦刚毛雌果蝇( )杂交,其子代雄果蝇均为焦刚毛(突变型),雌果蝇均为刚毛(野生型)
[解析] 由于刚毛(W)和焦刚毛(w)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所以在遗传时遵循伴性遗传的特点,如果野生型果蝇为刚毛雄果蝇 ,与焦刚毛雌果蝇 杂交,其子代雄果蝇均为焦刚毛(突变型),雌果蝇均为刚毛(野生型),因此后代不一定全部表现为显性。
(4) 要探究正常肢(B)和短肢(b)基因是在Ⅱ号染色体上还是在Ⅲ号染色体上,实验设计的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短肢长翅雌果蝇(或雄果蝇)与正常肢残翅雄果蝇(或雌果蝇)杂交, 雌雄相互交配,观察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否为 ,若是,则要研究的基因在Ⅲ号染色体上;若不是,则要研究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基因的位置关系,一般选择两对基因探究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来进行推断,由于长翅(V)和残翅(v)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因此可以选择用短肢长翅雌果蝇(或雄果蝇)与正常肢残翅雄果蝇(或雌果蝇)杂交, 雌雄相互交配,观察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否为 ,若是,则要研究的基因在Ⅲ号染色体上;若不是,则要研究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