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迄今为止,无论是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化还是后发国家的城镇化,在其启动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都无一例外地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具体言之,未来社区建设首先是一个政策建构和实施的过程,无论是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还是社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整个工程都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对那些特色社区和问题街区的改造,更是要政策先行,聚焦社会总体状况,推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社会融合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所谓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起源于欧美的较为流行的经验是所谓“PPP模式”,PPP主要是强调“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各参与方达到比单方面更有效的结果,在获得最大社会利益的同时,各方也共同承担项目责任和融资风险”。既然我们将城市更新落到具体的社区层面,那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未来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参与之所以如此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城市只有在社区层面存在着活跃的具有较强社区归属认同的社会力量,来自政府和市场的种种政策和举措才能踏实落地,并发挥作用,而不至于在社区规划改造的过程中发生对立冲突。
毫无疑问,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而且,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在对现代性展开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以及乡村社会所面临的严重萎缩的困局,都从根本上改写了现代社会历史,使人类社会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严重的现代性困境及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即深刻指出,在过去的30年间,“城市更新只是表面上换上一种新的形式,实际上继续进行着同样无目的集中并破坏有机机能,结果又需治疗挽救”,“城市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城市使人疏远”。因此,在未来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城市更新模式,而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如何通过未来社区规划,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难点和关键。
自人类社会步入现代以来,即面临激烈的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发展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代化理论即强调,只有告别传统,才能真正地进入现代。但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反思告诉我们,这种非此即彼的“传统-现代”二分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代之而起的新现代化理论则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对传统的重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应努力建立起未来与传统间直接的联结。我们所规划设计的未来社区,不可能脱离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进程,而突兀地建构起所谓的“未来性”。进而言之,只有充分彰显传统性才能体现其未来性,因为未来性的一个最大特性便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田毅鹏《“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材料二
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需要进一步认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企关系内嵌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中,受到相应的关系性规则的影响。关系性规则(比如信任)能够降低交易风险带来的交易成本问题、矫正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中,需要尤其关注到个人、社区、企业三类关系性治理类型在跨部门互动中的基础作用——信任、柔性和交流,跨部门之间的深层交往尤其依赖于这些关系过程。
第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应当了解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比如从属关系、信任关系以及市场关系。社区治理研究需要进一步讨论社区治理中复合治理机制的作用,其中包括了众多异质性治理机制的融合——单边治理与双边治理、关系治理与非关系治理等不同治理机制的对话。
第三,从本质上来说,建构“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权力变移的单一过程,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新社区何以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治理转型,治理转型的关键是跨部门的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互动的基础作用是信任、柔性和交流。B. 未来社区建设需要社区居民通过引进私人资本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才能避免对立与冲突。
C. 未来社区建设面临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只有告别传统,才能进入现代,只有在对传统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
D. 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因为未来社区建设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建构和实施。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未来社区治理转型,最终为了实现各部门对“治理共同体”有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有情感归属的目的。
B. 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的论述看,要消解现代性困境,城市更新首先必须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C. 社区建设的未来性实质就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
D. 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政府包办,种种政策和举措反而难以落地。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未来社区建设途径的一项是( )(3分)
A. 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
B.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C.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
D. 跨部门的深层对话与交流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未来社区”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赵家大少爷
赵长春
赵家米铺赵老板最后悔的一件事是让少爷去南阳读书。
那时候,“米铺”的牌子已经换成“米行”。檀木板,寸厚,油黑;字洒金,黄澄澄,灿亮。看着这些,赵老板觉得家里得有个正经的读书人了,就下了狠心,让大少爷去南阳读书。
当年,袁店镇还没有谁家敢送孩子去南阳读书,去县上读书的就很少。码头上,赵老板再三叮咛,大少爷频频点头。船远去了,赵老板还一直盯着水流去的方向。
两年后的秋天,大少爷忽然归来。长衫,眼镜,一把油布雨伞,脸上少了读书前的学生味儿,眉宇间多了分英气。与往常站在柜台前算账相比,大少爷回来后多是昼伏夜出,挨家串户,所讲述的不再是米的成色、米的区别,而是男女平等、土地平均、抗日救国、财富归劳苦大众……不厌其烦。
大少爷有些变化,但袁店镇上下的人还认得他,知道他是从南阳念书回来的赵家米行大少爷。不过,对他的言行举止,大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陌生。
接着,大少爷又做了一件事,在袁店镇上下引起了一场轰动:他瞒着赵老板偷偷卖掉了河边的几亩好地,请人打了几十张书桌,又买回来《开明国语课本》《算学》,就在赵氏祠堂办夜校,免费教男生女生识字,学地理、历史。男女生同校,很新鲜。人们说:“大少爷读书多了,喝洋墨水多了,犯晕了。”袁镇长也这样说时,他的女儿极力为大少爷辩护:“这是开民智。”
如此热闹了一阵子后,来看热闹的人少了,大教室换成了小教室,汽灯换成了煤油灯。灯下,几个人,年轻男女,和大少爷一起看书,低声地讨论什么。有人来,大少爷就教黑板上的生字,领读课文:“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看花。”
就像突然从南阳回来一样,半年后,大少爷又突然从小镇上消失了。走前,他解除了与袁镇长女儿的婚约,断绝了与赵老板的父子关系。
赵大少爷如此做派的明显后果有两个:赵老板头发一片花白;袁镇长的女儿脸色苍白。
袁店镇上的人们最后一次见到赵家大少爷,是在三四年以后的又一个秋天的傍晚。那个傍晚月亮升得很早,月色朦胧,裕隆茂布行的老板正要关门,看见一个背油纸伞、穿长衫的青年从店外走过,走向通往袁店河畔的竹林。虽然看见的只是一个背影,但裕隆茂老板断定是赵家大少爷。
第二天一早,袁店镇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不少标语。人们一处一处地瞧,目光互相交流。袁镇长带着镇公所的团丁来了,驱赶着众人,揭下红红绿绿的标语。县党部也来了人,拥向赵家米行。赵老板拿出了父子断绝关系的书约,一脸的老泪。人群的后面,袁镇长女儿倚着一棵大槐树,抚着微鼓的肚子,口唇喃喃有词。袁镇长骑在马上,侧眼看着女儿,阴着脸。
几天过后的一个晚上,镇上人刚要入睡,几声枪响传来。一群投靠了日伪的“红枪队”的人,手执红枪,紧追着一位戴眼镜穿长衫的青年,往山上跑……约后半夜,忽然从竹林里传出了一阵恐怖的打骂声、凄厉的叫喊,杂着大少爷“你们还是不是中国人”的质问。慢慢地,这些声音就低下去了,好像有人被捂了口鼻……夜静了下来,细听,风呼呼,水哗哗。
早上,有人到竹林里去看。几株粗大的竹子下,一副碎裂的眼镜,一件长衫血迹斑斑,被撕裂成几条;地上淤着几摊血,半干;草丛里、竹竿上迸溅着星星点点的血迹、肉块。---这是“红枪队”的杀人手法:将几株竹子压弯后,顶梢绑在一起:再将人绑在竹梢中心,然后,砍断绳子---呼!
赵家大少爷就这样走了。
赵家大少爷走的那个晚上,赵老板被袁镇长早早地请到县城喝酒去了,还有镇上另外几家大商行的老板。
那个晚上,袁镇长的女儿心里忽然地疼。她脚步蹒跚地挪动身子,想找丈夫问询一下竹林里的喧嚣。
可是,早早出去的丈夫一直没有回来。直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的他,眼睛布满血丝,瞅着她,嘿嘿地笑,目光停留在她惨白的脸上……
几十年过去了。1985年,袁家老宅翻修。在袁镇长密藏的一个铁箱子里,袁镇长的女儿发现了一本书中夹的一页纸---赵家大少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证。
她一下子哭了,泪流满面!
(选自《百花园》2021年第5期)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赵老板送儿子去南阳读书,是希望他能够多学知识,增加阅历,学有所成,将来可以救国救民。
B. 赵大少爷回来后,挨家串户讲述新思想、在祠堂办夜校,说明他意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C. 袁店镇人对赵大少爷的言行举止感到陌生,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嘲讽,为他最后的牺牲做了铺垫。
D. 赵大少爷主动解除婚约、断绝父子关系,是不想借助袁镇长的权势和家里的财力来从事革命活动。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赵家大少爷自南阳读书回来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小说结构清晰,故事主题集中。
B.小说用“风呼呼”“水哗哗”等叠词突出了赵大少爷遇害当晚竹林的寂静环境,给人一种压抑、沉重、悲凉之感。
C.小说通过正面描写来刻画赵家大少爷形象,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 小说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刻画了赵大少爷牺牲时惨烈的情形,体现了赵大少爷坚守信念、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8. 从文中画横线句中可以读出什么?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5分)
9. 小说结尾袁镇长的女儿发现赵家大少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泪流满面,这一情节是否自然合理?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
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 ”帝遂已。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谋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待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妻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戎云南。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B. 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样/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C. 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D.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古人认为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如《诗经 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 洪武,年号名,其含义是“洪大的武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年号为洪武。
C.崩,也称作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及其亲人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D.学士,最早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作为官职,魏晋时掌管典礼、编撰诸事,唐以后成为皇帝的秘书,参与机要,明清时职务职责又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马皇后在父亲去世以后,被郭子兴当作女儿收养,后来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被郭子兴猜忌时,一直善待自己的妻子,逐渐化解了猜忌。
B. 朱元豫攻克太平以后,马皇后组织将士的家人渡江。在战争期间,又亲自准备衣服财物搞劳将士,给予了朱元璋极大的支持。
C. 马皇后劝谏朱元璋以不杀人为本,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朱元璋性情严厉,称帝后多次要处死大臣,因马皇后劝阻而中止。
D. 朱元璋在朝堂上议事,有时生气发火,马皇后就等他回到后宫时,根据具体情况委婉地加以劝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
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
(注)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属玉:鸟名。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莫:即“暮”。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题目,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小市人家避雨在家以菜蔬度日的孤城风雨图。
B.颔联触物起兴,近观山水如属玉,远眺白鹭翩飞,于闲适宁静中见出诗人内心的波澜。
C.白鹭,满身雪白,看似清高闲雅,一个“苦”字,表面写白鹭,而实际则是诗人的自喻。
D.本诗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与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
15.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古人之翻案法,常反用化用典故成语,本诗颈联、尾联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情景式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逍遥游》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国家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反诘句惊心动魄地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还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人民______的梦想,历经多年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一幅________的时代画卷,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动人歌谣,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奇迹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的煌煌伟业,伴随着多少奉献和牺牲!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有着扶贫工作者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他们怀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助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_______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群众的精神风貌______,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大增。许多学者表示:脱贫是由于依靠制度优势所创造的奇迹,为这些国家摆脱贫困不仅提供了新的借鉴,也鼓舞了众多发展中国家脱贫的信心。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孜孜以求 声势浩大 铸造 焕然一新
B. 孜孜以求 波澜壮阔 锻造 焕然一新
C. 孜孜不倦 波澜壮阔 铸造 耳目一新
D. 孜孜不倦 声势浩大 锻造 耳目一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精神上的硕果远胜过物质上的丰收
B. 精神上的硕果促成了物质上的丰收
C. 物质上的丰收远不及精神上的硕果
D. 物质上的丰收催生了精神上的硕果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脱贫是依靠制度优势创造的奇迹,不仅鼓舞了众多发展中国家脱贫的信心,也为这些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新的借鉴。
B. 脱贫是由于依靠制度优势创造的奇迹,不仅鼓舞了众多发展中国家脱贫的信心,也为这些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新的借鉴。
C. 脱贫是依靠制度优势所创造的奇迹,为这些国家摆脱贫困不仅提供了新的借鉴,也鼓舞了众多发展中国家脱贫的信心。
D. 脱贫是由于依靠制度优势所创造的奇迹,不仅鼓舞了众多发展中国家脱贫的信心,也为这些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新的借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很多水果成熟之前都是绿色的,但随着果实慢慢成熟,颜色就会发生改变。那么,①_______ 科学家研究发现,当水果果实还很小的时候,由于叶绿素的含量非常高,果皮的颜色多呈绿色,但随着果实不断长大,②_______。与此同时,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量则会逐渐增加。各种水果成熟后能够呈现出什么颜色,③_______。如果最终叶绿素的含量高,则呈绿色;如果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则呈黄色或橙黄色;如果花青素含量高,则呈红色、蓝色或淡紫色。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的水果成熟后其内部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使我们看到了颜色各不相同的水果。
吃水果时,我们往往会舍弃水果皮,其实这很可能是一种无知的浪费,水果皮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有一部分水果的果皮富含某些特有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葡萄中含有白藜芦醇,它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皮中。此外,一些果皮还具有药用价值,比如我们常吃的橘子的皮,将它处理干净后和冰糖一起煮水服用,可以缓解咳嗽、多痰等症状。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01年(辛丑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强迫清政府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全国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2021年(辛丑年)3月,中美外交高层阿拉斯加战略对话,面对美方的傲慢施压和无端指责,国务委员杨洁篪掷地有声地反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
2021年3月19日,“两个辛丑年的对比话题”刷屏。“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却不是那个中国了!”“令美方无法居高临下的资格,是中国人自己挣来的”的评论成为高赞评论;有不少网友认为,“中方代表的话语背后,是14亿人民几十年来拼搏奋斗,为自己贏得的尊重”,“是无数志士仁人奉献、牺牲,奋斗出来的,这条路,中国人民走了120年”;也有网友表示“中国时代已经到来,努力奋斗,更美的还在后面!” 材料中体现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外交历史变迁,请结合历史与当下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1. D 2. A 3. C
4. 未来社区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的治理共同体。
5. ①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②谋求政府与企业及居民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③未来社区的建设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需要保持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从而体现“未来性”。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社区居民通过引进私人资本”错误。由原文“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可知,“引进私人资本”的主体不是社区居民,而是政府。
C.“只有告别传统”错误。由原文“新现代化理论则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对传统的重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应努力建立起未来与传统间直接的联结”可知,不是要“告别传统”,是要承继传统因素,且对现代性本身也要反思。
A.“关键”错误。由原文“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应当了解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可知,原文是“应当了解”,不是“关键”。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最终为了实现各部门对‘治理共同体’有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有情感归属”错误。由原文“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可知,文化认知、价值认同、情感归属等是治理转型的条件,而非目的。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这是未来社区建设的目的,而非建设途径。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由原文“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可知,未来社区的一大特点是在政府的主导下。
由原文“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可知,未来社区要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
由原文“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可知,未来社区要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
由原文“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而且,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可知,未来社区要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
由原文“建构“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权力变移的单一过程,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可知,未来社区要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
所以下定义的时候要找准概念的属性,可以概括为:未来社区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的治理共同体。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首先说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
第一段虽然说到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所谓的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而是应根据“PPP模式”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所以谋求政府与企业及居民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材料一二、三段说到未来社区建设的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在未来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城市更新模式,而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所以,未来社区的建设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需要保持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从而体现“未来性”。
【答案】6. B 7. C
8. ①“直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的他,眼里布满血丝”,这一时间交代和外貌描写可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丈夫参与了昨天晚上对赵家大少爷的追捕和杀害。②“瞅着她,嘿嘿地笑”,通过神态描写可读出他在杀害赵大少爷后的得意,可看出他人性的残暴,表明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反革命刽子手。③“她惨白的脸”,通过外貌描写可以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不祥预感,以及她由此而生的沉重的忧虑。
9. 这一情节自然合理。①赵大少爷当年的行为暗示他是共产党员。他讲男女平等、土地平均、抗日救国等新思想;他举办夜校、组织青年秘密讨论;他回到镇上后,大街小巷出现了不少标语。②袁镇长的女儿理解赵大少爷。袁镇长讥讽赵大少爷办学时,她极力为大少爷辩护,说那是开民智。在他遇难的当晚,袁镇长的女儿“心里忽然地疼”。③小说的主题是讴歌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奉献和牺牲,表达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这些情节和主题一致,因此自然合理。
【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A.“将来可以救国救民”错误。小说开篇写到“赵老板最后悔的一件事是让少爷去南阳读书”,说明赵老板还没有达到让儿子读书来救国救民的觉悟程度。
C.“为他最后的牺牲做了铺垫”错误。文中对袁店镇人的描写,突出了当时国民的愚昧无知、思想僵化禁锢,没有为他的牺牲做铺垫。
D.“是不想借助袁镇长的权势和家里的财力来从事革命活动”错误。赵大少爷深知从事革命活动可能遭受到的逼迫和危险,他这么做是不想给未婚妻、家里人带来麻烦。
故选B。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小说通过正面描写来刻画赵家大少爷的形象”错误。小说不仅运用了正面描写,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如“不过,对他的言行举止,大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陌生”,是通过大家的反应来写赵家大少爷进步的思想举止不为人理解。
故选C。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直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的他,眼睛布满血丝”中“直到第二天早上”交代了时间,前文说到“早早出去的丈夫一直没有回来”,说明袁镇长女儿的丈夫一晚上没有回来,而“眼睛布满血丝”为外貌描写,说明袁镇长女儿的丈夫一晚上耗费了很大的经历。结合前文的情节,可以看出这一时间交代和外貌描写可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丈夫参与了昨天晚上对赵家大少爷的追捕和杀害。
“瞅着她,嘿嘿地笑”是对袁镇长女儿的丈夫的神态描写,“嘿嘿地笑”表现出他的得意,从而也知道他是上文提到的投靠日伪“红枪队”中的一员,所以通过这一神态描写可读出他在杀害赵大少爷后的得意,可看出他人性的残暴,表明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反革命刽子手。
“她惨白的脸上”是对袁镇长女儿的外貌描写,袁镇长的女儿本想向丈夫询问一下昨晚竹林中的喧嚣,但是当看到丈夫的神态和外貌时,她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所以从中可以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不祥预感,以及她由此而生的沉重的忧虑。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要表明观点,这一情节是自然合理的。
前文说到赵家大少爷在南阳读了两年书之后回到家乡,回来之后多是昼伏夜出,挨家串户,宣传男女平等、土地平均、抗日救国、财富归劳苦大众等新思想,并且不厌其烦;卖掉河边的几亩好地,请人打了几十张书桌,又买回来《开明国语课本》《算学》,就在赵氏祠堂办夜校,免费教男生女生识字,学地理、历史,组织青年秘密讨论;他再次回到镇上时,袁店镇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不少标语。所以赵大少爷当年的行为暗示他是共产党员。
当赵大少爷回到镇上办夜校时,镇上人们说“大少爷读书多了,喝洋墨水多了,犯晕了”,袁镇长也这样说时,袁镇长的女儿极力为大少爷辩护,说他是开民智。赵家大少爷遇难的那天晚上,袁镇长的女儿心里忽然地疼。所以袁镇长的女儿理解赵大少爷。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赵大少爷的行为讴歌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奉献和牺牲,而这一情节和主题是一致的,所以是自然合理的。
【答案】10. D 11.C 12. A
13. (1)普通百姓家为子弟聘请老师,尚且要自始至终以礼相待,更何况天子(皇帝)家呢 宋濂一直住在家中,一定不知道这件事情。
(2)生死由命,祷告祭祀有什么用!况且医生怎么能让人活下来!假使吃药不见效,恐怕又要因为我的缘故怪罪医生吧
【解析】
【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本句中虚词较多,可先从虚词的角度来判断,如“者、也、以、之、焉”,根据“者……也”的判断句式来判断,排除AB。再比较CD两项,根据句式相同来判断,“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两个句式应该一样,故选D。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题详解】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只有帝王、太后和皇后死称为驾崩。
【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一直善待自己的妻子”错,原文是“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
点睛: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延师:聘请老师;以:介词,用;家居:古今异义词,住在家中。第二句得分点:死生,命也:判断句;且:况且;使:假使;以:因为。
【答案】
14.B
15.(1)颈联中,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临渊不羡鱼,暗示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2)尾联中,虽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短暂,不觉悲从中来。尾联虽用其字面,其意却相反: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以达道之言作结,表现出超迈脱俗的胸襟
【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B.“近观山水如属玉,远眺白鹭翩飞”错,原句“水远山长双属玉” 那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可知应该是“远眺山水如属玉,近观白鹭翩飞”。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中的“翻案法”就是“反用典故成语”,考生找出诗中运用的典故,说明是如何“反用”的,表达了什么情感即可。颈联是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汉书·董仲舒传》),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而我并不羡慕鱼美可口,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
“俯仰之间已陈迹”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逸少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短暂,不觉悲从中来。黄庭坚虽用其字面,其意却相反: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这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的:“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胸中元有不病者,记得陶潜归去来”。诗以达道之言作结,表现出超迈脱俗的胸襟。
16.(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之极邪?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答案】17. B 18. D 19. A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孜孜以求:孜孜,勤勉的样子,意思是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这里是说“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不知疲倦地探求的梦想,应选“孜孜以求”。
第二空处,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声势浩大: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这里形容“时代画卷”,不仅声势大,而且规模大,应该用“波澜壮阔”。
第三空处,铸造:比喻创制,建立;培养、造就。锻造:本意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造的过程比较艰难。这里比喻攻坚精神的形成过程艰难,应选“锻造”。
第四空处,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这里形容“精神风貌”,应选“焕然一新”。故选B。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前半部分讲的是物质,后半部分讲的是精神,排除AB;按照逻辑关系,应是物质丰收催生了精神硕果,排除C。故选D。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部分的语病:“由于……所……”杂糅,排除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应在“鼓舞了”之前,排除C;B项,“是由于依靠制度优势创造的奇迹”成分残缺,应删去“由于”,排除B。故选A。
20.答案:1.①水果为何会有变色的现象 ②叶绿素的含量会相应减少 ③取决于不同色素的最终含量;
①空根据前文“颜色就会发生改变”,及后文“由于叶绿素的含量非常高,果皮的颜色多呈绿色”,可以推断此处是猜测颜色改变的原因;
②空根据前文“当水果果实还很小的时候,由于叶绿素的含量非常高,果皮的颜色多呈绿色,但随着果实不断长大”可知,果实小的时候,叶绿素含量高,相对的,果实不断长大,叶绿素含量减少;
③空根据最后“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的水果成熟后其内部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使我们看到了颜色各不相同的水果”,可知颜色改变和色素有关。
由于有些水果的果皮含有独特的营养物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所以值得珍惜,不应舍弃。
第二段共有三句话,其中第二句为中心句,主要说明“果皮富含某些特有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第三句补充介绍“还具有药用价值”,不应该舍弃。最后用因果关系的语句表达,注意字数即可。
作文
按高考作文标准阅卷
材料由两个有对比性的事件组成,考生在写作时的联想、思考和感悟皆应由此展开。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是中国屈辱的时刻;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这是中国今非昔比、强大起来的表现。
立意时可以将两个事件进行对比。凸显中国的发展变化和民族自信,在感慨沧海桑田、感叹“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道理的同时,思考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具体可参考立意:
国家只有强盛,才能有实力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尊严。
中国人民应该增强人民自信,励精图治,建设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青年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强化使命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之中,做有理想有梦想的时代青年。
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实力、让中国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充满底气、满怀硬气。有底气,才能够硬气。
百年变迁,中华民族以自立自强,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昂首阔步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
参考标题
昔比今朝,九州红光照千古
百年变迁展国威,今朝奋斗谱新篇
抚今追昔,鉴往开来
星燧贸迁辛丑变,大国泱泱现世行
历览往昔屈辱之壑,行舟时代浪潮之巅
回望百年,昂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