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20:2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
A.劳累 果实累累 B.新鲜 鲜为人知
C.爪牙 张牙舞爪 D.乘法 一乘轿子
2.下面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录 盛放 经验 青铜器 B.石匠 创举 冲击 赵洲桥
C.作坊 溜达 笼头 张择瑞 D.拦杆 智慧 积累 石拱桥
3.根据语境可知,下列填入横线上的短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我从盛开的鲜花,读出了世界的色彩;从初升的太阳,读出了______;从飘落的枯叶,读出了__________;从排成队的大雁,读出了___________。
①季节的变换 ②团结的可贵 ③向上的力量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二、书写
4.看拼音,写词语。
jiè wèn xiōng dì jì lù lì sh xiàn zh ng
shí jiàng ér qi líng hún jiā jié w i dà
三、填空题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每逢重阳节,独自出门在外的人最容易想起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日”是指农历的__________,从《元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联想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热闹景象。
(3)清明时节到了,外面阴雨连绵,我想起了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5)__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
(6)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6.形近字组词。
州( ) 齐 ( ) 贴( )
川( ) 艾( ) 站( )
钱( ) 币( ) 炒( )
线( ) 巾( ) 抄( )
四、信息匹配
7.选词填空。(请填序号)
A.价钱 B.价格
①用蚕丝织成的帛( )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②由于连年丰收,农产品( )低廉。
A.建立 B.建造
③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之间( )起深厚的友情。
④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 )的。
A.不但……而且…… B.虽然……但是……
C.既……又…… D.因为……所以……
⑤( )明天有雨,( )我们不能去郊游了。 ( )
⑥这座桥( )坚固,( )美观。 ( )
⑦这种纸( )轻便( )好用。 ( )
⑧帛( )轻便,( )价钱太贵。 ( )
五、句型转换
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张择端画的画很传神。(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
②骑马的人把马笼头拽住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③站在桥上欣赏风景的人被毛驴惊扰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
④这是一本好书, 让人喜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纸的发明(节选)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9.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蔡伦的造纸方法为什么能传承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学问高。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价廉物美 巧夺天工)这个成语来形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12.用摘录关键词的方法完成下图,理清蔡伦纸的制造过程。

阅读短文。
粽子
每年端午节,妈妈总要给我包粽子。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翠绿的芦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粽子不但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老人们说吃粽子时,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13.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圈一圈。
14.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这几段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写粽子。
15.用横线画出文中用比喻的句子,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16.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至少写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1.C
【详解】
本题考查多音字。
A项中,“劳累”的“累“读“lèi”,“果实累累”的“累”读“lěi”;
B项中,“新鲜”的“鲜”读“xiān”,“鲜为人知“的“鲜”读“xiǎn”;
D项中,“乘法”的“乘”读“chéng”,“一乘轿子”的“乘”读“shèng”。
2.A
【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字形的辨析能力。
选项A,正确。
选项B,“赵洲桥”的“洲”,应改为“州”。
选项C,“张择瑞”的“瑞”,应改为“端”。
选项D,“拦杆”的“栏”,应改为“栏”。
3.B
【详解】
本题考查排列句序。“初升的太阳”充满了生命力,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向上的力量”;“飘落的枯叶”象征着秋天到来,因此可以从中读出“季节的变换”;由“排成队的大雁”可以看出“团结”。本题选B。
4.借问 兄弟 记录 历史 县长
石匠 而且 灵魂 佳节 伟大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看拼音写汉字。看拼音写汉字是小学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拼音知识要过关,平时要多听、多读、多写。拼音知识扎实了,汉字书写才会正确。同学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笔画规范,笔顺正确;要多读几遍,再下笔。这样,同学们做题的正确率会更高。书写时要注意“匠、灵、魂、佳”这些容易写错的字。
5.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正月初一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遥知兄弟登高处 爆竹声中一岁除 借问酒家何处有
【详解】
本题考查了古诗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重要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是每逢重阳节,独自出门在外的人最容易想起的诗句,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里“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由此可想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热闹景象。诗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到了清明时节时,阴雨连绵,会让人想起的诗句。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 神州 齐头并进 贴窗花 四川 艾草 站台 金钱 钱币 炒菜 红线 毛巾 抄写
7. A B A B D A C B
【详解】
一、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价钱和价格属于一个意思,但是在平时习惯用语的搭配中有所不一样。第二小题“价格低廉”搭配较为合适。
建立:1.开始成立:~政权。~新的工业基地。2.开始产生;开始形成:~友谊。~邦交。
建造:建筑;修建。
第三题深厚的友谊应该是开始产生或者形成,选用“建立”,第四题表达赵州桥的修建,选用“建造”。
二、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1.此句前后分句属于因果关系,故选用“因为……所以……”
2.此句前后分句属于递进关系,故选用“不但……而且……”
3.此句前后分句属于并列关系,故选用“既……又……”
4.此句前后分句属于转折关系,故选用“虽然……但是……”
8. 张择端画的画可真传神呀! 马笼头被骑马的人拽住了。 毛驴把站在桥上欣赏风景的人惊扰了。 这是一本好书, 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详解】
本题考查了改写句子的能力。
1.本题考查了将陈述句改感叹句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陈述句变感叹句的方法。陈述句变为感叹句,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可以在句子中加上“啊”“呀”等语气词,有时还可应加上“真”“很”“多么”“太”等词。句末的标点句号,应改为感叹号,以表示强烈的情感。本句可改为:张择端画的画可真传神呀!
2.本题考查了“把字句”改“被字句”的能力。“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第一个“谁”是主动者,第二个“谁”是被动者,而“怎么样”是动作。用公式表示为: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被字句”的基本格式为:谁被谁怎么样。其中,第一个“谁”是被动者,第二个“谁”是主动者,而“怎么样”是动作。用公式表示为: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将“把”字句改为“被”字句,需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互换位置,将“把”改为“被”,“动作成分”不变。本句中“主动者”是“骑马的人”,“被动者”是“马笼头”,动作成分是“拽住了”。所以,将本句改为“被字句”为:马笼头被骑马的人拽住了。
3.本题考查了“被字句”改“把字句”的能力。“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第一个“谁”是主动者,第二个“谁”是被动者,而“怎么样”是动作。用公式表示为: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被字句”的基本格式为:谁被谁怎么样。其中,第一个“谁”是被动者,第二个“谁”是主动者,而“怎么样”是动作。用公式表示为: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将“被”字句改为“把”字句,需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互换位置,将“被”改为“把”,“动作成分”不变。本句中“主动者”是“毛驴”,“被动者”是“站在桥上欣赏风景的人”,动作成分是“惊扰了”。所以,将本句改为“把字句”为:毛驴把站在桥上欣赏风景的人惊扰了。
4.本题考查了陈述句改反问句的能力。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是: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所以本题可改为:这是一本好书, 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9.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10.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1.学富五车 价廉物美
12.浸在水里捣烂成浆 捞浆晒干
【解析】
9.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可根据文段的中心句进行概括。“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是文段的中心句,可根据“谁+干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
10.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文,文段中“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作答即可。
11.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根据原文,“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学问高”。学富五车,意思是形容学问渊博。蔡伦发明的纸“原料容易得到,价格又便宜”因此选择“价廉物美”。
价廉物美,意思是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1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需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提取出蔡伦纸的制造过程的关键字,再进行概括。划线句是纸的制造过程,第一步:把原料剪碎、切断;第二步:浸在水里捣烂成浆;第三步:捞浆晒干;第四步:制成轻便好用的蔡伦纸。进行填空即可。
13.翠绿 雪白 鲜红 深红
14. 形状 用料(或:颜色) 味道
15.粽子用翠绿的芦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枣子 玛瑙
16.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7.还有赛龙舟、插艾叶、吃五黄的习俗。
【解析】
13.
考查了对表示颜色的词语的积累。
从“粽子用翠绿的芦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可知,文中写的颜色的词语有翠绿、雪白、鲜红 深红。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粽子用翠绿的芦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粽子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可知,第二、三、四自然段主要从形状、用料、味道这几方面来写粽子。
15.
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粽子用翠绿的芦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枣子比作玛瑙。
16.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粽子不但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老人们说吃粽子时,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可知,端午节之所以要吃粽子,是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
17.
本题主要考查对端午节习俗的积累。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