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6.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6.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3 16: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描述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关系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再让学生举例,对所举例子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提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利用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学习掌握新知,并能灵活运用新知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题3,教材第61页例题4、 “试一试”、“连一连”。
教学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具过程:
一、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师:猜谜:“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
生:(积极举手,齐答)纽扣。
师: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
生:因为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很难看,会让人笑话。
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呢?
板书:a+b=b+a (a+b)+c=a+(b+c)
师:乘法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谜语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探索规律做好知识铺垫。)
二、猜测验证,探索规律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2)看图思考,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列式得出:5×3=15(人)或3×5=15(人)
(3)师:这两个算式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相同的?
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3×5=5×3
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
(4)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你能仿照加法交换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交换律?
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5)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板书)师给学生一些鼓励。
(6)随堂练习
看谁填的最快。
25×4=( )×( )
( )×( )=37×12
5×3×6=5×( )×( )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规律,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并加以确认,这样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发现新规律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题4。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两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
(23×5)×6
=115×6
=690(人)
算法二: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
23×(5×6)
=23×30
=690(人)
师:通过观察两道算式的结果,这两道算式中间可以用什么连接?
生:等号,师加以表扬。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汇报:
①每组两道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
②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你能仿照加法结合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通过比较明确: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在这里设计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总结用语言完整地表述乘法结合律,不仅帮助学生规范数学语言,而且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能创造足够的空间。)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c=a×(b×c)(板书)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然后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师引申说一说,第三个算式,这样的好处是什么?为下面铺垫。
四、知识延伸
教学“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16×15×2 25×(37×4)
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做,并说出各用了什么定律。学生独立完成。
五、挑战自我
492×5×2 25×166×4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