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巴勃罗·毕加索
马晓露
西安市曲江第二中学
巴勃罗·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
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格尔尼卡》 (壁画,349.3厘米×776.6厘米,现藏于西班牙 普拉多美术馆) 1937 毕加索
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1.作品给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2.作品中的色彩和构图是什么?
3作品绘制哪些形象、并传递怎样情感?
《格尔尼卡》 毕加索
牛
马
抱孩子的妇女
断臂的人
拿灯的女人
坠楼的人
逃跑的女人
花
灯
恐怖的牛头露出残忍的狞笑,它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
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是人类受苦难的普遍象征。
倒在地上的战士手握着一把断剑的剑柄,肢体残缺,死不瞑目
剑旁有一朵鲜花,是对死去战士的哀悼和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
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的射向四周,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人民都明了战争的邪恶。
被刺伤的马昂头张嘴发出哀鸣,显示了最后痛苦之中的抽搐。代表受苦的人民。
从窗子里探出身体的妇女,右手举着一盏灯,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画家以此向全世界揭露这一切罪恶和黑暗,,象征着一只与邪恶势力抗衡的英勇的手臂,象征光明与希望。
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手抬头向上呼救,充满了悲剧气氛;从楼上跳下的人神
情中流露出的是惊恐和绝望,代表着受的人民。
其下面是奔跑的人,我们发现他的后腿拉得很远似乎跟不上前腿的脚步,这不就是在战争时逃命的场景吗
这种美的表达,画家采用了怎样的
绘画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呢?
画面形象 表情动作或形状 象征意义
牛 龇牙咧嘴、冷漠 法西斯的冷血、残暴邪恶
马 被刺伤、仰头嘶鸣 正在遭受灾难的西班牙人民
抱孩子的母亲 抱着孩子、仰天痛哭 失去亲人的西班牙人民
举灯的女人 伸长胳膊、举着灯、灯光射向四周 让人联想到纽约的自由女神
跳楼的人 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恐惧、无奈 象征战争中所有受苦受难的、受到残害的西班牙人民
奔跑的人 奔跑、痛苦、渴望、希望
断臂倒地的战士 拿着断剑、倒地、顽强斗争、死不瞑目
鲜花 盛开的鲜花 寓意画家对死难者的哀悼
灯 锯齿状、向剑一般发出犀利的光 光明、和平、希望,寓意法西斯的罪恶在灯光里暴露无遗
牛
抱孩子的妇女
坠楼的人
马
通过牛马的事物,象征了法西斯的暴行,
画面的形象采用了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而且毕加索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
立体主义主追求碎裂、解析、重组的形式,——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立体主义——组合法
格尔尼卡
一、背景(1)
二、作品赏析
1、色彩(黑白灰——压抑 阴郁 恐怖)
2、构图(画面呈三角形,采用对称式构图)
3、画面内容(牛马等形象体现了法西斯的残暴)
4、绘画语言(画面整体夸张变形,采用了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
三、影响
总结:
格尔尼卡
战争,世人都憎恨的恶魔,它张着满口臭虫的血淋淋的口,贪婪的眼神将黑暗的眼珠挤出灰黑的眼眶。
面对战争,毕加索采用抽象、夸张、打碎重组的绘画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愤怒。
崇尚和平 反对战争
实践:
采用《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夸张、抽象、立体主义)来绘制一张作品。
主题:“你心目中的我”或“我眼中的班主任”,可以从他多变的性格,多变的穿衣风格来绘制。
谢谢观赏
《格尔尼卡》
Pablo Picasso
马晓露
西安市曲江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