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编花篮冀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编花篮冀少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13 20:5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编花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编花篮》,学生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并感受其河南独特的地方韵味。
在演唱歌曲《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的
基本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演唱歌曲《编花篮》并能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课件出示各种鲜花图片请学生观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生:牡丹花。
师:这些花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些花是河南洛阳的牡丹花,河南洛阳被誉为牡丹之
乡,牡丹被誉为国花,有花中之王之称。
师:牡丹花颜色多,种类也多,所以说洛阳牡丹花之奇。
师: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和老师走进河南一起去看看呢?
生:有兴趣
二、走进河南,新课教学
师:河南除了有花中之王牡丹之外,音乐文化也非常的有名,民歌也很受人
们的喜爱,同学们想不想听呢?
生:想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
初听歌曲《编花篮》
师:歌曲听完了,同学们你们感受到河南民歌有什么特点?
生:这首歌的旋律轻快,活泼。
师: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是轻快,活泼的。它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
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织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摘到鲜美
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放歌曲,学生复听,边听边看歌谱,找出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音符或符号,
听后与同学们交流,互相解决,如倚音记号。
结合倚音引出河南方言,如花篮,南山等,让学生试着说说,从而引
出地方方言运用对增加歌曲演唱表现具有良好的效果。
师:这首歌曲听起来好听,但唱起来有难度,同学们交流一下,对于你来说,
这首歌哪些地方有难度?
生:提出难点的地方,师生一起解决。
师:刚刚同学们提出的有难度的地方也是我们这首歌曲最有特色的乐句,我
们再听听这首歌曲,感受这些有特色的地方,体会它的特色在哪?
生:唱“编”的时候,声音是往上扬的。
师:对,这个地方加了一个小倚音,所以唱的时候声音要往上扬,我来示范,
同学们跟我做。 
4、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2)学习演唱歌词。
(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3)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提示: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4)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师:《编花篮》这首歌曲的旋律轻快,活泼,被人们广泛传唱。
师:河南有花中之王牡丹,有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歌,还有著名的豫剧。下面,
我们来欣赏著名艺术家常香玉奶奶演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
  (播放常香玉演唱的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编花篮》最后一句和豫剧的甩腔相似,他们都有河南方言的特色。
  小结:
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能够感受到你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这节课,
我们了解了河南的三大特色,河南洛阳的牡丹花,河南的民歌,还有河南的
豫剧。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
并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