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18:0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高
2、过程与方法
研读、分析相关资料,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交方面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巨大成就,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5、教学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与检测及课堂展示【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 检测及课堂展示
目标导学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打分(桌子上只有本学科课本、学案文具)。2.目标导入(即情景引入,微视频、旧知识回顾、故事引入等)。3.设计有学习目标(学生读或者教师解读) 自学自研 一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 1.教师查。 2.组长交叉查打分 交流展示 1.交流:(5-10分钟)对学、合学(共同讨论研究预习时留下的难题,并订正好标准答案)。 2.展示:(展示每组5分钟之内、板书预展3-5分钟)抽签展示导学案上的相关知识点。 3.二查:教师参与学生的合学,检查各组学习的具体情况,有无学生不参与、不认真的现象。 4.此环节教师确定A展B板或者A板B展,其中一个共同体上去板书时,另一共同体在下面进行预展。 5.查学情。学生的导学案是否用双色笔。 6.学生的导学案里,上过的内容是否订正好答案。 7.教师是否及时进入点评。 巩固提升 (三查) 教师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通过练习试题 学教反思 课堂小结,学生的相关练习册里是否按时按量完成,是否也用双色笔。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模块一 1、联合国成立时间:1945年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1971年10月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模块二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的时间:1979年,中日建交时间:1972年 模块三 1、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时间:1972年 2、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3、中美建交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模块四 1、中日建交的原因:①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提高②美国改善了对华关系 2、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模块五 1、中国外交的布局: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策略:(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模块六 1、中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政策取得的外交成就:①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④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⑤亚信峰会 2、中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在右下图所示大会上,中国取得的外交胜利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2、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请问这是发生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  ) A.第24届 B.第25届 C.第26届 D.第27届 3、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人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  )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 C.美国急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 4、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会晤。习近平指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美关系正常化45年来,两国关系得到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际利益。45年前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  ) A.中美建交 B.万隆会议召开 C.基辛格访问中国 D.尼克松访华 5、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以后,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改善。中国领导人出国访问,看到国外的世界跟我们原来想的是不一样的,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中国与世界接轨后,引起了国人对国内政治和体制改革的思考。这对后来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 B.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C.中美关系改善的进程 D.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人物 6、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进行道歉,中日两国最终建立外交关系。当时推动两国建交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7、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多方面呈现。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丧权辱国的旧外交到独立自主的新外交的转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丧失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摘编自徐昕《晚清中国外交——历史冲突中的失落与更新》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且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949-197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哪一个条约的签订使清王朝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2)据所学知识,1953年在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我国政府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据材料二图一,在这次会议上为协调各方矛盾,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 (3)据所学知识,图二所报道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1979年,什么样的外交成果使中美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4)据材料三,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前提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贡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B 6、C 二、材料分析题 7、(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2)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方针:求同存异(3)年份:1971年;外交成果:中美建交(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前提:独立自主。 贡献: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