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八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在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 )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① 甲(黄色)×乙(黑色) 12(黑):4(黄)
② 甲(黄色)×丙(黑色) 8(黑):9(黄)
③ 甲(黄色)×丁(黑色) 全为黑色
A.甲 B.乙和丁 C.丙 D.甲和丁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根据③甲(黄色)×丁(黑色),后代全为黑色 ,说明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可推测甲为隐性纯合子aa、丁为显性纯合子AA;根据组合①甲(黄色)×丙(黑色)的后代中出现黄色aa,说明乙为杂合子Aa;根据②甲(黄色)×丙(黑色),后代黑(Aa)∶黄(aa) 1:1,说明丙为杂合子Aa;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出双亲基因型:(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B.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C.若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属于推理内容
D.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而不是基因的概念,A错误;
B、孟德尔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F1自交后代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具有3∶1的比例”的问题,B正确;
C、“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是根据“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 ”推理出来的,C正确;
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完成对演绎推理内容的检验,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认为假说是错误的。
3.(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发生了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
C.③⑥ D.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②过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2种配子,发生的分离定律;④⑤的过程中虽然是两对等位基因,但是单看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对象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④⑤过程可以看成两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发生了基因重组;③、⑥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受精卵,没有发生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所以发生分离定律的是①②④⑤,发生自由组合的是④⑤,即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是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A.1:2、1:4:1和1:3 B.1:3、1:2:1和3:1
C.1:3、2:1:1和1:3 D.3:1、1:4:1 和 3:1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1:3;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3:1。综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成因:
条件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测交后代比例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性状 9:7 1:3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5.(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再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15:15:2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可将两对基因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由选项可知杂交组合有两种杂交方式Yy×Yy或Yy×yy。若为Yy×Yy,则F1为1/4YY,1/2Yy,1/4yy,自交子代Y_为1/4+1/2×3/4=5/8,即黄:绿=5:3(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绿=3:5(符合);同理可推断另一组杂交组合为Rr×rr,所以双亲为YyRr×yyrr。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出双亲基因型:(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6.(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黄皮基因W对绿皮基因w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Y存在时,基因W和w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四种9∶3∶3∶1 B.三种12∶3∶1
C.两种13∶3 D.三种10∶3∶3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WwYy自交,F1中W_Y_(白色)∶W_yy(黄色)∶wwY_(白色)∶wwyy(绿色)=9∶3∶∶3∶1,即子代出现三种性状,比例为12∶3∶1,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意“ 白色显性基因Y存在时,基因W和w都不能表达”可知,黄色西葫芦的基因型为W-yy、白色西葫芦的基因型为--Y-、绿色西葫芦的基因型为wwyy;由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答题。
7.(2021高一下·临朐月考)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正确的判断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l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如无角母羊Hh与无角公羊hh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有角公羊Hh,A错误;
B、如有角公羊Hh与有角母羊HH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无角母羊Hh,B错误;
C、若双亲均为Hh,则后代雄性有角:无角=3:1,雌性有角:无角=1:3,合并可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l,C正确;
D、绵阳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据表可知,Hh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不同。
8.(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一个棕眼离生耳垂的男人与一个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分别是( )
A.1/4,1/8 B.1/8,1/8 C.3/8,1/8 D.3/8,1/2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父母的基因型为BbAa和bbAa,所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的几率是 1/2 × 3/4 = 3/8 ;未来子女为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是 1/2 × 1/4 = 1/8 。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于生的孩子为蓝眼耳垂连生(aabb),故父亲的基因型为AaBb,母亲的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考虑,AaxAa 3A_:1aa,Bbxbb 1Bb:1bb。
9.(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时,每个四分体具有的数量关系是( )
A.4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B.4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C.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D.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答案】D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答】A、每个四分体中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A错误;
B、每个四分体中有 2条同源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B错误;
C、每个四分体中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C错误;
D、每个四分体中有2条同源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2、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3、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0.(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之比和核DNA含量之比分别是( )
A.2∶1和2∶1 B.1∶1和2∶1 C.4∶1和4∶1 D.4∶1和2∶1
【答案】B
【知识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仍位于一个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因此减一后期和减二后期染色体数目之比和DNA含量之比分别是1:1和2:1。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图:
11.(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且都有染色单体
B.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
C.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D.a细胞中有2个核DNA分子,b、c细胞中均有4个核DNA分子
【答案】A
【知识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A、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其中a细胞不含染色单体,b和c细胞都含有染色单体,A错误;
B、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因此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C正确;
D、a细胞中有2个核DNA分子,b、c细胞中均有4个核DNA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识别细胞分裂的方式:
二、多选题
12.(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A.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B.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C.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D.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答案】A,B,C,D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且观察的样本越多,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A正确;
B、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B正确;
C、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C正确;
D、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ABCD。
【分析】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有遗传因子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3.(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小鼠基因型为CCRR时,毛皮才为黑色
B.基因型为ccRr的小鼠不能合成中间产物,所以为白色
C.F2表现型比例为9∶4∶3
D.基因型为Ccrr与ccRr的小鼠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答案】B,C,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当R、C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显然当小鼠基因型为C_R_时,毛皮表现为黑色,A错误;
B、基因型为ccRr的小鼠不能合成中间产物棕色素,所以cc__表现为白色,B正确;
C、F2基因型和表现比例分别为9C_R_(黑色)、3ccR_(白色)、1ccrr(白色)、3C_rr(棕色),表现型黑色、白色、棕色的比例为9∶4∶3,C正确;
D、基因型为Ccrr与ccRr的小鼠交配,后代基因型为1CcRr(黑色)、1ccRr(白色)、1Ccrr(棕色)、1ccrr(白色),表现型比例为黑色∶棕色∶白色=1∶1∶2,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分析题意:白色的基因型为ccR_、ccrr,棕色的基因型为C_rr,黑色的基因型为C_R_。
14.(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某植物产量的高低有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5种类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产量的高低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中产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两种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1∶4∶6∶4∶1
D.对中高产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中产∶中低产=1∶1
【答案】A,C,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中产植株含有2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AaBb三种,B错误;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高产(1/16AABB):中高产(2/16AABb、2/16AaBB):中产(1/16AAbb、1/16aaBB、4/16AaBb):中低产(2/16Aabb、2/16aaBb):低产(1/16aabb)=1:4:6:4:1,C正确;
D、对中高产植株(AABb、AaBB)进行测交,即与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中产(AaBb):中低产(Aabb或aaBb)=1:1,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显性基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表现型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显性基因越多,作用越强。
15.(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亲本无香味易感病植株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后代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
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D.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32
【答案】A,B,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信息可知,有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所以香味性状(aa)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B正确;
C、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有香味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不可能出现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因此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0,C正确;
D、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香味相关的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分别去自交得到aa的概率为3/8,子代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为1/2Bb和1/2bb,所以自交得到BB的概率为1/8,所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香味抗病植株的比例为3/8×1/8=3/64,D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分析题图:后代中感病:易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因此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
三、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表现型
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 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有 种可能。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 。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 ,判断依据是 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 。
【答案】(1)白色;A
(2)2
(3)1:2
(4)紫茎;D组和E组
(5)绿茎∶紫茎=3∶1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 (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A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6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B组红花和白花杂交,子代出现5红花∶1白花的比例,说明亲本红花中含有AA和Aa,因此出现的可能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AA∶Aa=1∶2。
(4)根据表格中D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E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如果紫茎为显性,则其为杂合子,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
(5)F组绿茎为杂合子,自交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
【分析】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1)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17.(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的表现为黄色圆粒F1, F1自交得到 F2,请回 答下列问题。
(1)F1的基因型为
(2)F2的性状有 种,欲选择F2的黄色皱粒个体自交所生子代的表现型以及比例为 。
(3)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4种,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从中随机选取一粒黄色圆粒甲,欲鉴定其基因型,于是选择了表现型为 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试验,若子代只出现黄圆、黄皱两种表现型,则甲的基因型为
【答案】(1)YyRr
(2)4;黄色皱粒:绿色皱粒=5:1
(3)绿色皱粒;YYRr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Rr。
(2)F1自交得到F2,F2的性状有2×2=4种,性状分离比为9:3:3:1,F2中黄色皱粒由1/3YYrr和2/3Yyrr,自交子代黄色皱粒Y_rr:绿色皱粒yyrr=(1/3+2/3×3/4):(2/3×1/4)=5:1。
(3)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共4种,欲鉴定其基因型,需要进行测交实验,选择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试验,若子代只出现黄圆(Y-R-)、黄皱(Y-rr)两种表现型,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
【分析】1、遗传图解:
2、探究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1)自交法:对于植物来说,鉴定个体基因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植物自交,通过观察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推理出待测亲本的基因型。
(2)测交法:如果能找到纯合的隐性个体,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推知待测亲本的基因组成。
18.(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
(2)B细胞中有核DNA分子 个,其子细胞名称为 。
(3)D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D细胞的名称为 。
(4)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依次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A、B、D
(2)8;体细胞
(3)减数分裂Ⅰ后期;初级精母细胞
(4)A→D→C→E
【知识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1)同源染色体是大小和形状基本相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图中染色体颜色不同,来源不同,A~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
(2)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核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相同,没有染色单体时,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故B细胞中有8个核DNA分子,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体细胞。
(3)D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为初级精母细胞。
(4)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依次是A→D→C→E。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2、减数分裂过程: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1 / 1辽宁省沈阳市八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在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 )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① 甲(黄色)×乙(黑色) 12(黑):4(黄)
② 甲(黄色)×丙(黑色) 8(黑):9(黄)
③ 甲(黄色)×丁(黑色) 全为黑色
A.甲 B.乙和丁 C.丙 D.甲和丁
2.(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B.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C.若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属于推理内容
D.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3.(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发生了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
C.③⑥ D.④⑤
4.(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是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A.1:2、1:4:1和1:3 B.1:3、1:2:1和3:1
C.1:3、2:1:1和1:3 D.3:1、1:4:1 和 3:1
5.(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再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15:15:2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6.(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黄皮基因W对绿皮基因w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Y存在时,基因W和w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四种9∶3∶3∶1 B.三种12∶3∶1
C.两种13∶3 D.三种10∶3∶3
7.(2021高一下·临朐月考)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正确的判断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l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8.(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一个棕眼离生耳垂的男人与一个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分别是( )
A.1/4,1/8 B.1/8,1/8 C.3/8,1/8 D.3/8,1/2
9.(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时,每个四分体具有的数量关系是( )
A.4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B.4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C.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D.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10.(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之比和核DNA含量之比分别是( )
A.2∶1和2∶1 B.1∶1和2∶1 C.4∶1和4∶1 D.4∶1和2∶1
11.(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且都有染色单体
B.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
C.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D.a细胞中有2个核DNA分子,b、c细胞中均有4个核DNA分子
二、多选题
12.(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A.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B.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C.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D.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13.(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小鼠基因型为CCRR时,毛皮才为黑色
B.基因型为ccRr的小鼠不能合成中间产物,所以为白色
C.F2表现型比例为9∶4∶3
D.基因型为Ccrr与ccRr的小鼠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14.(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某植物产量的高低有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5种类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产量的高低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中产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两种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1∶4∶6∶4∶1
D.对中高产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中产∶中低产=1∶1
15.(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亲本无香味易感病植株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后代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
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D.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32
三、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表现型
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 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有 种可能。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 。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 ,判断依据是 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 。
17.(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的表现为黄色圆粒F1, F1自交得到 F2,请回 答下列问题。
(1)F1的基因型为
(2)F2的性状有 种,欲选择F2的黄色皱粒个体自交所生子代的表现型以及比例为 。
(3)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4种,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从中随机选取一粒黄色圆粒甲,欲鉴定其基因型,于是选择了表现型为 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试验,若子代只出现黄圆、黄皱两种表现型,则甲的基因型为
18.(2022高一下·沈阳开学考)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
(2)B细胞中有核DNA分子 个,其子细胞名称为 。
(3)D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D细胞的名称为 。
(4)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依次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根据③甲(黄色)×丁(黑色),后代全为黑色 ,说明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可推测甲为隐性纯合子aa、丁为显性纯合子AA;根据组合①甲(黄色)×丙(黑色)的后代中出现黄色aa,说明乙为杂合子Aa;根据②甲(黄色)×丙(黑色),后代黑(Aa)∶黄(aa) 1:1,说明丙为杂合子Aa;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出双亲基因型:(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答案】A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而不是基因的概念,A错误;
B、孟德尔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F1自交后代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具有3∶1的比例”的问题,B正确;
C、“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是根据“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 ”推理出来的,C正确;
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完成对演绎推理内容的检验,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认为假说是错误的。
3.【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②过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2种配子,发生的分离定律;④⑤的过程中虽然是两对等位基因,但是单看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对象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④⑤过程可以看成两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发生了基因重组;③、⑥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受精卵,没有发生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所以发生分离定律的是①②④⑤,发生自由组合的是④⑤,即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1:3;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3:1。综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成因:
条件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测交后代比例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性状 9:7 1:3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5.【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可将两对基因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由选项可知杂交组合有两种杂交方式Yy×Yy或Yy×yy。若为Yy×Yy,则F1为1/4YY,1/2Yy,1/4yy,自交子代Y_为1/4+1/2×3/4=5/8,即黄:绿=5:3(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绿=3:5(符合);同理可推断另一组杂交组合为Rr×rr,所以双亲为YyRr×yyrr。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出双亲基因型:(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6.【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WwYy自交,F1中W_Y_(白色)∶W_yy(黄色)∶wwY_(白色)∶wwyy(绿色)=9∶3∶∶3∶1,即子代出现三种性状,比例为12∶3∶1,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意“ 白色显性基因Y存在时,基因W和w都不能表达”可知,黄色西葫芦的基因型为W-yy、白色西葫芦的基因型为--Y-、绿色西葫芦的基因型为wwyy;由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答题。
7.【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如无角母羊Hh与无角公羊hh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有角公羊Hh,A错误;
B、如有角公羊Hh与有角母羊HH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无角母羊Hh,B错误;
C、若双亲均为Hh,则后代雄性有角:无角=3:1,雌性有角:无角=1:3,合并可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l,C正确;
D、绵阳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据表可知,Hh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不同。
8.【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父母的基因型为BbAa和bbAa,所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的几率是 1/2 × 3/4 = 3/8 ;未来子女为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是 1/2 × 1/4 = 1/8 。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于生的孩子为蓝眼耳垂连生(aabb),故父亲的基因型为AaBb,母亲的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考虑,AaxAa 3A_:1aa,Bbxbb 1Bb:1bb。
9.【答案】D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答】A、每个四分体中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A错误;
B、每个四分体中有 2条同源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B错误;
C、每个四分体中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C错误;
D、每个四分体中有2条同源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2、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3、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0.【答案】B
【知识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仍位于一个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因此减一后期和减二后期染色体数目之比和DNA含量之比分别是1:1和2:1。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图:
11.【答案】A
【知识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A、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其中a细胞不含染色单体,b和c细胞都含有染色单体,A错误;
B、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因此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C正确;
D、a细胞中有2个核DNA分子,b、c细胞中均有4个核DNA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识别细胞分裂的方式:
12.【答案】A,B,C,D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且观察的样本越多,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A正确;
B、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B正确;
C、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C正确;
D、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ABCD。
【分析】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有遗传因子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3.【答案】B,C,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当R、C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显然当小鼠基因型为C_R_时,毛皮表现为黑色,A错误;
B、基因型为ccRr的小鼠不能合成中间产物棕色素,所以cc__表现为白色,B正确;
C、F2基因型和表现比例分别为9C_R_(黑色)、3ccR_(白色)、1ccrr(白色)、3C_rr(棕色),表现型黑色、白色、棕色的比例为9∶4∶3,C正确;
D、基因型为Ccrr与ccRr的小鼠交配,后代基因型为1CcRr(黑色)、1ccRr(白色)、1Ccrr(棕色)、1ccrr(白色),表现型比例为黑色∶棕色∶白色=1∶1∶2,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分析题意:白色的基因型为ccR_、ccrr,棕色的基因型为C_rr,黑色的基因型为C_R_。
14.【答案】A,C,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中产植株含有2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AaBb三种,B错误;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高产(1/16AABB):中高产(2/16AABb、2/16AaBB):中产(1/16AAbb、1/16aaBB、4/16AaBb):中低产(2/16Aabb、2/16aaBb):低产(1/16aabb)=1:4:6:4:1,C正确;
D、对中高产植株(AABb、AaBB)进行测交,即与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中产(AaBb):中低产(Aabb或aaBb)=1:1,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显性基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表现型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显性基因越多,作用越强。
15.【答案】A,B,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信息可知,有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所以香味性状(aa)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B正确;
C、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有香味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不可能出现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因此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0,C正确;
D、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香味相关的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分别去自交得到aa的概率为3/8,子代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为1/2Bb和1/2bb,所以自交得到BB的概率为1/8,所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香味抗病植株的比例为3/8×1/8=3/64,D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分析题图:后代中感病:易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因此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
16.【答案】(1)白色;A
(2)2
(3)1:2
(4)紫茎;D组和E组
(5)绿茎∶紫茎=3∶1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 (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A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6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B组红花和白花杂交,子代出现5红花∶1白花的比例,说明亲本红花中含有AA和Aa,因此出现的可能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AA∶Aa=1∶2。
(4)根据表格中D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E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如果紫茎为显性,则其为杂合子,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
(5)F组绿茎为杂合子,自交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
【分析】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1)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17.【答案】(1)YyRr
(2)4;黄色皱粒:绿色皱粒=5:1
(3)绿色皱粒;YYRr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Rr。
(2)F1自交得到F2,F2的性状有2×2=4种,性状分离比为9:3:3:1,F2中黄色皱粒由1/3YYrr和2/3Yyrr,自交子代黄色皱粒Y_rr:绿色皱粒yyrr=(1/3+2/3×3/4):(2/3×1/4)=5:1。
(3)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共4种,欲鉴定其基因型,需要进行测交实验,选择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试验,若子代只出现黄圆(Y-R-)、黄皱(Y-rr)两种表现型,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
【分析】1、遗传图解:
2、探究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1)自交法:对于植物来说,鉴定个体基因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植物自交,通过观察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推理出待测亲本的基因型。
(2)测交法:如果能找到纯合的隐性个体,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推知待测亲本的基因组成。
18.【答案】(1)A、B、D
(2)8;体细胞
(3)减数分裂Ⅰ后期;初级精母细胞
(4)A→D→C→E
【知识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1)同源染色体是大小和形状基本相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图中染色体颜色不同,来源不同,A~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
(2)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核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相同,没有染色单体时,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故B细胞中有8个核DNA分子,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体细胞。
(3)D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为初级精母细胞。
(4)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依次是A→D→C→E。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2、减数分裂过程: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