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8课 《茶馆(节选)》
——老舍
1
导 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而王蒙更是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它就是《茶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裕泰茶馆,由一方小小的茶馆,来领略一幅庞大的历史画卷。
素养目标:
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剖析剧中人物的对话,分析舞台上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形象。
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感受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以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知人论世
老舍(1899年—1966年),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弃自我”,亦即“忘我”)。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龙须沟》)。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剧本:《茶馆》《龙须沟》。
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创作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同年8月,作者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故事梗概: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通过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全剧折射出黑暗腐朽的时代,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一幕:发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裕泰茶馆开始营业。
第二幕:是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时代。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第三幕: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之时。 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
题目解说:
“茶馆”,卖茶水的铺子,设有座位,供顾客喝茶,是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
文中,“茶馆”指王利发在北京开的“裕泰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展示社会面貌的窗口。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节选扮演 走入情境
吴祥子 瞎混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
宋恩子 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常四爷 要是洋人给饭吃呢?
松二爷 四爷,咱们走吧!
吴祥子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
松二爷 您说的对!嗻!四爷,走吧!
常四爷 再见吧,二位,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同松二爷下)
宋恩子 这小子!
王利发 (倒茶)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让茶)二位喝碗吧,刚沏好的。
片段1
节选扮演 走入情境
片段2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太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你,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你聪明,二爷,要不然你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你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活动一:
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第一幕人物众多,按照社会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阶层 人类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
乡妇、小妞、康顺子。
秦仲义
松二爷,常四爷
打手二德子、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江湖骗子唐铁嘴、人口贩子刘麻子、
流氓黄胖子
下层劳动人民
民族资本家
有闲阶级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社会渣滓
活动二:
《茶馆》中先后登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七十多个,他们各有自己的经历,各有自己的故事,汇成一个总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请你梳理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并探讨其揭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情节 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常四爷谈国事被抓
茶客对话
秦庞交锋
庞太监买妻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帝国主义横行
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豪门骄奢,普通百姓人如草芥,还不如一只鸽子
民族资本家兴起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
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封建势力的荒淫
二德子打人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活动三:
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物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艺术形式。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庞总管买妻、康六卖女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达官贵人争鸽子、82岁老人卖货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封建小业主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活动四:
作者老舍塑造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方式。着重刻画时代的、阶级的、职业的和气质的特点以及地方色彩,通过描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塑造出反映不同社会面貌的人物形象,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吴祥子 瞎混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
宋恩子 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常四爷 要是洋人给饭吃呢?
松二爷 四爷,咱们走吧!
吴祥子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
松二爷 您说的对!嗻!四爷,走吧!
常四爷 再见吧,二位,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同松二爷下)
宋恩子 这小子!
王利发 (倒茶)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让茶)二位喝碗吧,刚沏好的。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善于用精练、生动、个性化的语言,“三笔两笔画出个人来”。细读文中一段对话,分析吴祥子、宋恩子、常四爷、松二爷等人的身份个性。
1.吴祥子、宋恩子的身份个性:
2.常四爷、松二爷的身份个性
是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极其凶恶的狗腿子,说起话来肆无忌惮,毫无廉耻,而宋恩子比吴祥子更凶狠露骨。
都是失去“皇粮”的旗人。常因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坐了一年多牢,仍不改“又硬又倔”的脾气,话语带辛辣的讽刺。松则一面附和一面拉常走,显示出他胆小怕事。
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胆小怕事,不乏善良、自私自立、圆滑机灵、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乱世艰难求生的底层商贩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忧国忧民、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硬气仗义、正直、倔强、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胆小而懒散的旗人
游手好闲、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怕事(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旗人)
这个形象寄寓着作者对传统旗人生活及文化的反思,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腐朽。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
主张维新的民族资本家
家境殷实,主张维新、实业救国
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缺乏同情心
敢与保守势力针锋相对
这一形象揭示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及其斗争性。
地痞流氓——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唐铁嘴——看相说卦,算命骗人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
一群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地痞流氓——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任务五
个性化语言 鲜明的形象
任务设计
人物有茶馆掌柜,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对白是两个或多个人物交谈的话;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
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
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品味戏剧语言
1、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
2、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潜台词。
就是品味“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外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是一种深层意义。
3、细读舞台说明。
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对唐铁嘴之流,厌恶仍笑脸相迎,精于处世
1、作为裕泰茶馆掌柜的王利发,有哪些性格特征,请找出有代表性的句子 ,并简要分析。
①(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个性化语言
鲜明的形象
对地痞特务,讨好,巧应付,怕得罪,圆滑世故
②(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磁片)
③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对难民,同情,但无能为力,只好表现出强硬的一面
个性化语言
鲜明的形象
④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 也没带个底下人
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对房东秦仲义,表示同意涨房租,吃了亏,受了气,还要乐呵呵、热呼呼地赔礼奉承,精明,干练,善于应酬。
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个性化语言符合茶馆掌柜的身份
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态度
个性化语言
鲜明的形象
2、下面对白中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 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地痞流氓二德子,正在向常四爷寻衅,但吃洋教的马五爷端坐茶馆一角,“并未立起”,只消说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就让二德子“威风”扫地,赶紧过来向马五爷请安。
刻画了马五爷的不可一世、二德子的欺软怕硬个性,暗示了“洋人侵略势力越来越大”的晚清社会现实。
3、从对话中看出秦仲义是个怎样的人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考虑着多赚钱,想搞实业救国。
小妞(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对王利发)轰出去!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赏语言,探结构
个性化的京味语言
丰富的潜台词
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秦庞
斗嘴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天下太平了”“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我早就知道!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听出敌意,先是礼数周到喊一声“庞老爷”,继而假装关心庞老爷的心情状态,表面是应酬和讨好,实则暗讽,“这两天”背后是说你只是暂时安稳,前些日子你也有惶惶然的时候,不要太得意,高兴得太早。
庞太监自然听出其中含意,尤感不爽,开口谈国事,一个“那还用说吗”表示应答和回击,派头十足,以谭嗣同问斩一事炫耀保守派的胜利,“天下太平了”意即我不仅是这两天安顿,以后我都安顿。随后又提出警告,开始放狠话,言外之意是谁敢支持维新派,谭嗣同就是下场,你秦仲义小心着点。
秦仲义接受了警告,但不服软,不畏惧,意即你不用威胁我,同时,一方面是知道变法掉脑袋但还讲维新,表示他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是早就知道自上而下的变法长不了,还是认为实业救国才是良策,不吃庞太监的含沙射影,让庞有点悻悻然,因为变法的失败没影响秦仲义发财。
第一回合不分伯仲,庞太监见警告无效,退一步寻求新的攻击点,以经济实力为借口发动进攻,意即你不老老实实学聪明点,你那点财产怕是都不保,以个人利益为恐吓点。
?如何理解庞太监出场时与秦仲义的语言交锋
讲维新的秦仲义见到保皇派庞太监说:“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表面好像在恭维,骨子里是在嘲讽。
太监听出了对方话里的刺儿,便说 :“那还用说吗 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把他的保皇气焰发作出来。
可见,秦仲义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表现了新兴阶级的一种挑战和锐气。
探结构
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戏剧结构指剧本题材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一般包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人物关系及人物行动发展的合理安排等。《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何特点?
“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众多,身份殊异
作者采用“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构思。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 ,二是人物杂陈,作者将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2、散点式的戏剧冲突
打破了“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将不同人物的一个个戏剧片段巧妙地连缀起来。一方面,这一幕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从戏一开场王利发与唐铁嘴之间的对白开始,戏剧性冲突就接连不断。这些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它们连缓在一起,又共同构成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让观众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本质。
学习活动六
主题思想
《茶馆》第一幕描绘了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被杀害那个黑暗时代的社会生活。话剧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透视了戊戌政变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吃洋教的流氓地痞横行、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现实,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