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2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2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22:3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 12 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学习目标
1.了解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知道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主要表现,理解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重构的关系。
3.了解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主要表现,理解欧洲殖民文化侵略的特点和影响。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役以英军的失败告终。这场战役的胜利增强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从此美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英军指挥官约翰·伯戈因向美军指挥官投降
萨拉托加大捷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
2
3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元性。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元性。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一、发展过程
1.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
(1)背景: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
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的派别之一,产生于16世纪的英国,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清教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教迫害,来到北美大陆。所以当人们说起清教徒时,一般是指美国的清教徒。清教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成为美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影响了美国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成为以后美国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之一。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2人到达美洲。其中35人为清教徒,67人为“陌生人”(非清教徒人员)。当年冬天,移民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友好的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生活必需品,还教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等作物。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获得了丰收,为感谢上天眷顾和印第安人的慷慨帮助,移民们举行庆祝仪活动。庆祝丰收的纪念日逐渐成为美国重要的全国性节日。
美国感恩节: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一、发展过程
1.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
(2)主要表现:
①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
tamarack
落叶松
pone
玉米饼
Arizona
亚利桑那
woodchuck
土拨鼠
hominy
玉米粥
okra
秋葵
banana
香蕉
②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③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3)影响:
①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 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②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独立战争的影响:
(1)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2)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美国独立战争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发展
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
结束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根本目的: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美国的宪法建立在七个基本原则之上:
人民主权
共和制
联邦制
三权分立
制约与均衡
有限政府
个人权利
1787年美国宪法原件
自由女神像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又名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的哈德逊河河口附近。这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一百周年而建造的。1886年10月,铜像落成。
自由女神头戴冠冕,冠冕上面的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她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身穿古希腊风格的服装;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自由和挣脱暴政的约束。
独立战争后美国政治文化最显著的表现是什么?
1.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2.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二、主要表现
三、存在问题
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一、拉丁美洲文化的形成过程
1.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残酷的殖民战争和掠夺,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
2.随着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拉丁美洲的民族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1)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欧洲人、美洲印第安人、非洲人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按等级依次排列为:欧洲白人为第一等级,占据政治、经济、教会的要职;殖民地土生白人为第二等级,占据那些名望和利益仅次于半岛人的职位,第三等级是混血种人,他们是异族通婚后出现的。印第安人名义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没有一点公民权利,而黑人大多在热带种植园中从事奴隶劳动,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和权利。
——《世界文明史》
一、拉丁美洲文化的形成过程
2.随着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拉丁美洲的民族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2)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
①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②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③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3)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葡属巴西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共和国。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墨西哥大教堂
二、拉丁美洲独立后政治文化的主要表现
1.颁布宪法,取消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2.战争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考迪罗(Caudillo),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拿破仑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
2
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拿破仑战争
一、背景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
二、传播地区
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
三、内容
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
四、结果及影响
1.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2.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拿破仑战争
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
——[苏]列宁:《纪念赫尔岑》,《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89页。
一、俄国“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
1.背景:
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2.过程
这些贵族青年军官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3.结果及影响
起义尽管很快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欧洲的文化重建
谈谈你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
十二月党人是贵族,在当时的俄国社会,贵族与人民的社会地位悬殊;十二月党人能够接触启蒙思想,搞秘密组织策划并发动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十二月党人是贵族革命家,他们虽然起义失败,但传播了革命主张,作出了榜样;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1905年俄国革命,可视为十二月党人革命精神和革命目标的继续。
二、波兰
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欧洲的文化重建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生于俄国统治下的华沙,1829年起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他的许多作品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亡国的悲愤之情。
肖邦(1810-1849)
1831年10月,他在旅途中得知俄军入侵华沙镇压革命的消息后万分悲恸,愤然创作了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又名《革命练习曲》)。在弥留之际,他特意叮嘱亲人,一定要在他死后将他的心脏送回波兰。
1831年1月25日,波兰宣布独立。
1831年2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兵镇压起义。
1831年9月8日,华沙被俄军攻陷。起义最终失败。
起义进一步激发了波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48年,波兰人民又一次掀起革命,迫使普奥当局废除农奴制度。
1.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不得不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2.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
3.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欧洲的文化重建
三、德国
1807年颁布的《普鲁士改革敕令》规定:
10.从本令之日起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担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
11.因本令之公布,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
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德国1848年革命
德意志
拿破仑战争
波兰
俄国
“十二月党人起义”
起义
改革与统一
反对封建专制
争取民族解放
争取民族统一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在回应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过程中,被殖民者会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但也会努力保护传统文化,其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3
一、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目的
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二、被欧洲殖民者侵略后的民族文化特征
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三、代表
中国、印度、埃及
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掺和着种种旧见,但他是从传统的华夷观念中探出头来认识西方的人。而后才有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的议论,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
2.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思想传入中国。
中国
中国的统治阶级怎么面对外来文化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印度
英国的教育制度把西方的文学和政治思想整个主要部分引入印度,也促进了印度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原则、个人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原则,不可避免地变得对外来的英国统治者不利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英国的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对印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2.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
3.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并未能全面流行开来;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背景: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
2.表现: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
埃及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艾哈迈德·阿拉比
(约1839-1911)
埃及爱国军官
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
(1918-1970)
埃及第二任总统
萨阿德·扎格鲁尔
(约1857-1927)
埃及独立运动领袖
华夫脱党创始人
思考点
比较项 美国文化多元性的表现 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种族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 融合较少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
融合较多
血统 多源,但并不是混血社会 多源,已形成混血社会
宗教 多种信仰 多种信仰,天主教为主要信仰,印第安人的多神信仰仍然存在。
语言 美式英语为主 拉丁语,印第安语
政治文化 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实行权力制衡。 自由女神像是重要的文化符号。 实行大庄园黑人奴隶制; 存在种族歧视 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大多数国家建立起联邦制共和国,考迪罗主义盛行。
主要文化是拉丁舞等。
实行大庄园黑人奴隶制度;
存在种族歧视。
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异同。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拿破仑战争前,大部分欧洲国家虽已经接受到启蒙思想的冲击,但仍比较普遍地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拿破仑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德意志、意大利及东欧国家和地区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争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也迅速兴起。
思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