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通过默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俄国的伟大领袖列宁,还读了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灰雀,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打开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短的一两句话概括。
三、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题目是灰雀,请你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灰雀?从哪看出来的?(灰雀很可爱、很欢快)
⑴用( )标出写灰雀的句子,从哪个词看出来灰雀可爱?(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理解“婉转”。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⑵你喜欢灰雀吗?还有谁也喜欢?找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从哪个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抓重点词:“每次”:今天来,明天来,后天可能还来。“经常”:什么是经常?几乎每天都喂。“找遍了”:什么是找遍了?怎么找的?)
2、自己读第2段,边读边思考: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担心、着急)
导语:让我们一起看看列宁是如何找到灰雀的
(二)根据自学提示的要求学习3~10自然段
1、用“ ”画出列宁的话,用“~~”画出小男孩的话
2、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3、思考:列宁说话时的心情?小男孩心里在想些什么?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汇报读书,谈感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⑴“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为什么这么读?)
⑵“没……我没看见。”(你就是那个男孩,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想想一个孩子没说实话,他的神情、动作及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
⑶下面我们回过头来把列宁和男孩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出示第3、4、5段对话,分角色读,指名读。
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理解词语:自言自语、可惜)
⑸ “一定会飞回来!”(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为什么那么肯定?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⑹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矛盾——肯定,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导语: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第二天又是怎么回来的?
(三)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自读,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⑴思考、讨论: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知道后会批评他。)
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果然)你们读一读,为什么好?(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2、分小组讨论:男孩一开始就说了谎话,为什么列宁还认为他是个诚实的孩子?(原谅过错,给他机会、给男孩留面子,不想伤害这个诚实可爱的小男孩,知错就改也是诚实的孩子,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很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3、列宁和小男孩都喜爱灰雀,做法却不同,对比这两种爱,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男孩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也正是在列宁那颗真诚的爱心的感染下,小男孩受到了教育,把灰雀放了。)你想对列宁或小男孩说些什么?
生:我爱灰雀,因为它们很美丽。
生:我们都应该爱鸟,因为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四、体会写作方法,升华情感
1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话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他们说话的神态、语气、动作,再次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这个诚实的男孩的喜爱,以及他们说话时的心情
五、作业
1 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2 根据想象,写一段话:从灰雀失踪,到第二天又站在枝头歌唱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灰雀是什么反应?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六、结束语
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板书设计:
5灰雀
列宁
爱
灰雀 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