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2《六国论》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2《六国论》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19: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六 国 论
苏 洵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课文详细的注释,通读全文,解决基本的正音和词句疏通工作。
2.概括每段段意,梳理文章思路。
学习目标:
(1)流畅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句读。
(2)能够准确翻译第一、二段。
第一次“先学后教”
——诵读课文
自学指导(一)
内容:朗读课文
方法: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断句)
时间:4分钟
检测方式:字音填空
时间:2分钟
六国互丧( )
思厥先祖父( )
草芥( )
与嬴( )
殆尽( )
下咽( )咽喉( )
呜咽( )
字音填空
sàng
jué
jiè

dài
yàn
率赂秦( )
shuài
暴霜露( )

暴秦( )
bào
洎( )

胜负之数( )
shù

yān
第二次“先学后教”
——研读一、二段
自学指导(二)
内容:仔细阅读课文第一、二段,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时间:10分钟
要求:自主翻译,在书上做好标记,如有疑问,可小声问同桌,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检测方式:解释标红的字,翻译划线句子。
检测:解释标红的字,翻译划线句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讲 析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不赂者以赂者丧
  
分论点
文章第一段四句的关系怎样?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兵: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
故上兵伐谋 《孙子 谋攻》
兵器 武器
军队
战争 军事
用兵的策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
善万物之得时
好事,好的行为
交好,亲善
好好地
喜欢,羡慕

1、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3、力拔山兮气盖世
4、技盖至此乎?
连词,表原因
遮盖,掩盖
超过,胜过
通“盍”,何,怎样
检测:解释标红的字,翻译划线句子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蔺相如固止之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形容词,坚固的地势
副词,坚决,坚持
顽固,固执
确实,本来
讲 析
第二段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论证的观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论证:战胜而得——受贿所得;
战败而亡——贿赂所失
创业之艰——割地之易
地有限——欲无厌
薪不尽——火不灭
数量上
对比论证
程度上,
对比、事实论证
道理 引用论证
当堂训练
要求:
1.合上课本,独立完成。
2.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时间: 15分钟
1、C 2、C 3、D
4、B 5、D
6、 ①途径 ②全都 ③本来 ④相当于“其”
⑤失去 ⑥才 ⑦更加 ⑧因为
⑨它的实际数量 ⑩适宜
7、①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②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③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