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
课题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单元 1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扩散、布朗运动、热运动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关的实验证据。科学思维:理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理解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F r图像解释分子力。科学探究:通过对布朗运动的探究,学会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揭示其本质,得出结论。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会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 扩散、布朗运动、热运动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如果我们把地球的大小与一个苹果相比,那就相当于将直径1cm的球与分子相比。可见,分子是及其微小的。我们曾经研究过物体的运动,那么,构成物体的微小分子是怎么运动的呢? 阅读课本 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分子的大小
讲授新课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提出问题:这里所说的分子与化学中所说的分子有何不同 化学中讲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物理中所说的分子指的是: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规律的微粒,包括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NA:1摩尔(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二、分子热运动演示实验1:打开香水瓶演示实验2:将红墨水滴在冷水和热水里。问题①:什么是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问题②: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物质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问题③: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温度。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这就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来完成的演示实验3:用显微镜追踪炭粒的运动。问题①:什么是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问题②: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大量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不平衡。问题③:布朗运动反映了谁的运动?布朗运动本身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④:追踪一粒炭粒,每隔一段时间记下它们的位置,用折线分别依次连接这些点,折线是否为炭粒的运动径迹?是否为水分子的运动径迹?均不是。问题⑤:布朗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布朗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颗粒大小有关。总结: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观察布朗运动,温度越高,悬浮微粒的运动就越明显。可见,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这种运动越剧烈。因此,我们把分子这种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thermal motion)。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课堂练习1、(多选)关于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C.扩散现象宏观上可以停止,但微观上分子无规则运动依然存在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解析: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导致的物质的群体迁移,当物质在某一能到达的空间内达到均匀分布时,这种宏观的迁移现象就结束了,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依然存在。布朗运动是由于分子对悬浮微粒的不均匀撞击所致,它不会停止,这两种现象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现象越明显;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答案:CD知识归纳: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的比较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演示:向A、B两个量筒中分别倒入5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再将A量筒中的水倒入B量筒中,观察混合后液体的体积。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不。这表明液体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再如,压在一起的金块和铅块,各自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这表明固体分子之间也存在着空隙。分子间有空隙,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当用力拉伸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要产胜反抗拉伸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用力压缩物体时,物体各部分之间会产生反抗压缩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思考:分子之间的引力或斥力都跟分子间距离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1、当r < r0时,F引 < F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2、当r = r0时,F引=F斥,分子力F=0,处于平衡状态.3、当r > r0时,F引 > F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变化的更快一些。课堂练习2、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由两部分F引和F斥组成,则 ( )A.F引和F斥同时存在;B.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C.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D.随分子间距增大,F斥减小,F引增大 。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变化的更快一些。答案:AB四、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在热学研究中常常以这样的基本内容为出发点,把物质的热学性质和规律看作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这样建立的理论叫作分子动理论。课堂练习3、(多选)关于分子动理论,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D.分子动理论没有实验基础答案:D 思考物理中所说的分子与化学中分子的区别。观察所出现的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观察所出现的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强化记忆。总结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区别和联系。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思考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根据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像,分析当分子间距离当r < r0时、当r = r0时、当r > 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别是那种类型。加强对前面的知识点的理解。 理解物理中只研究分子的运动和力的性质,有别于化学中的分子。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分子的运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布朗运动指的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液体中悬浮的微粒的运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更好的认识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更直观的展示分子间有空隙。引出分子间的作用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拓展提高 课堂练习4、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C.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D.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不相等解析:温度相同,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因两种气体分子的质量不同,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所以分子质量大的(氧气)分子平均速率小。由于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物质的量不同(质量相同),分子数目就不等,故总动能不相等。答案:ABD课堂练习5、下列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B.0 ℃的物体中的分子不做无规则运动C.热运动是单个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D.热运动是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解析: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0 ℃的物体中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热运动是大量分子所做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答案:D课堂练习6、(多选)如图所示是做布朗运动的小颗粒的运动路线记录的放大图,以小颗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 s记下小颗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D、E、F、G等点,关于小颗粒在75 s末时的位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B.一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C.可能在CD连线靠近C的位置D.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是CD连线的中点解析:记下颗粒的一个位置,其连线并不是小颗粒运动的轨迹,所以粒子的具体位置无法确定。答案:CD课堂练习7、如图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正x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或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B.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 mC.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 mD.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解析:分子间斥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比引力快,所以图中曲线ab表示斥力,cd表示引力,e点引力和斥力平衡,分子间距为r0,数量级为10-10 m。答案:B 完成拓展提高练习。 巩固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记忆。
课堂小结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二、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分子这种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便于理解记忆。
板书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二、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