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冲刺课件】高中生物 必修1 教材拾遗(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轮冲刺课件】高中生物 必修1 教材拾遗(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3 21:2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基础、结构基础与物质运输
第1讲 细胞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 必修1 教材拾遗
1.(必修1 P19拓展题1)组成细胞的元素追根溯源来自无机环境,但细胞内各种元素的比例与无机环境的大不相同是因为细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动地、选择性地从环境中摄取所需元素。
2.(必修1 P23与生活的联系)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鸡蛋煮熟后,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发生变性。
3.(必修1 P24科学史话)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4.(必修1 P32正文)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与同等质量的糖类相比,需要的氧更多、释放的能量更多,原因是脂肪分子中氧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含量更多。
5.(必修1 P35思考与讨论)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是 、 、 、 、 ;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是 、 、 、 、 。
6.(必修1 P38知识迁移)种子晒干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干种子高温烘烤出的水珠的来源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破坏后的种子不能萌发。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基础、结构基础与物质运输
第2讲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出入细胞
1.(必修1 P41与生活的联系)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2.(必修1 P43拓展题2)用台盼蓝染色排除法鉴定死细胞和活细胞,只有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主要原因是死细胞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
3.(必修1 P44“小框内容”)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4.(必修1 P46相关信息)硅肺的形成原因是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当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硅尘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
5.(必修1 P47小字内容)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6.(必修1 P49相关信息)脂质体靶向给药——利用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小球包裹的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7.(必修1 P50与社会的联系)透析型人工肾替代病变的肾行使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8.(必修1 P54模型建构)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的模型。
9.(必修1 P66思考与讨论)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10.(必修1 P70相关信息)氧、二氧化碳、乙醇、苯、甘油(脂溶性物质)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11.(必修1 P73与社会的联系)囊性纤维病的病因是有的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 和 的跨膜运输。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第3讲 酶和ATP
1.(必修1 P81资料分析)最早提取的纯酶为脲酶,是从刀豆种子中提取的,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作用是分解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提取剂为丙酮。
2.(必修1 P83学科交叉)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
3.(必修1 P84探究 设计实验1)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而不用过氧化氢酶,原因是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建议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对酶活性的影响,而不用淀粉酶,原因是盐酸可催化淀粉的水解。
4.(必修1 P85问题——酶为什么这么“娇气”)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强酸、强碱、高温等剧烈条件都会影响到蛋白质的结构,甚至破坏其空间结构,使其变性失活,所以酶比较“娇气”。
5.(必修1 P85与社会的联系)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院里用的葡萄糖是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方法来生产的。
6.(必修1 P87科学·技术·社会)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7.(必修1 P88相关信息)据图分析 中三个字母的含义—— 代表腺苷 腺嘌呤 核糖, 代表三个; 代表磷酸基团,其元素组成为 。
8.(必修1 P88问题探讨+P89小字内容)萤火虫中与发光有关的物质:荧光素、荧光素酶、ATP和氧气,最终发光的物质为氧化荧光素。
9.(必修1 P90拓展题)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的细胞内都具有能量“通货”—— ,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也反映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
10.(必修1 P90图5-7)吸能反应;主动运输;生物发光、发电;大脑思考都需要消耗ATP。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第4讲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1.(必修1 P93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2.(必修1 P93小字内容)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3.(必修1 P94、P103相关信息)细胞呼吸产生的还原氢,其实是NADH,而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原氢是NADPH,两种物质不同。
4.(必修1 P96拓展题)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其维持体温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此外还需要ATP水解供能。
5.(必修1 P99学科交叉)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紫外光和红外光是不可见光)。
6.(必修1 P102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7.(必修1 P105正文)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无机物释放出的化学能,将 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8.(必修1 P108知识迁移)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从而更好地吸收矿质元素,但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减缓温室效应,因为植物和微生物有氧呼吸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第5讲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1.(必修1 P111实验讨论3)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2.(必修1 P111批判性思维)细胞越小,细胞表面积相对就越大,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但细胞并非越小越好,因为细胞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结构和物质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
3.(必修1 P114技能训练)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细胞内有两个细胞核,一个核与营养代谢有关,一个核与生殖有关,从结构与功能观角度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草履虫细胞较大,一个核不能有效地控制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4.(必修1 P122小字内容)自由基学说: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此外,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
5.(必修1 P122小字内容)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6.(必修1 P126图6-16)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
7.(必修1 P126、P127小字内容)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且老年人的患癌率较高。
8.(必修2 P22拓展题)人类的“21 三体综合征”遗传病患者含有47条染色体,其是由含2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后发育成的。
9.(必修2 P25想像空间)受精过程中,仅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精子的头部除了细胞核外,只含极少量的细胞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线粒体含有少量DNA,对生物的遗传也有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