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印度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印度的位置。
2、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
3、了解印度的主要气候及水旱灾频发的原因。
4、了解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
二、情感目标:
1、从印度的人口问题,懂得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印度实行的绿色革命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3、通过对印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重难点:
1、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2、印度水旱灾频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通过对三张图片的认识,并提问:这几张图片反映是哪个国家?
今天我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
2、课件展示学习的顺序:
3、承转:了解一个国家我们应先知道它的位置,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印度的位置。
课件展示:
由小组共同完成,并由教师提问检查完成情况。
4、了解印度的地形:课件展示
由师生共同探究,并得出结论:印度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四周较低,中间高;北高南高,中间较低)
5、承转:优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印度众多的人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印度的人口。
阅读教材31页至32页,并点学生回答:印度人口数量在世界的排名和印度的人口政策,这两个问题。(结合课件直观的展示)
学生看教材32页的图7.36,这个图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印度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增加的速度加快。
教师讲解为什么印度的人口多:童婚;宗教信仰,崇尚生育;种姓制度。
6、承转:对于印度来说,人口数量过多,这种现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改善。其实,对于印度来说难以改善的是它的自然在灾害,接下来我们一共来学习。学生阅读教材33页至34页。
教师引领:思考是什么造成了印度的水旱灾害频发?
根据图片知道印度的主要气候
师生探究: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仔细观察降水的明显区别在哪
通过同一个地方不同时期的照片,了解降水的特点。
师生探究:来至印度洋西南季风
教师示范讲解:在旱季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这时的风的性质是干燥、寒冷,由于比较干而且气温相对较低,所以降水就少,我们称为东北季风。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出雨季风向与旱季是相反的,那么风的性质也相反,请同学试着按照老师的来讲解。点学生起来讲解,如有错误教师更正。
7、承转:我们了解了印度的气候和灾害,与它们相关的是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35页的活动,知道印度的粮食分布。
得出结论: 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
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相对较少的地区。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流。
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相对较多和地势地平的地区。沿海平原和恒河平原的下游。
④印度为了自给粮食,进行了两次绿色革命。
8、学生阅读教材35页至36页的内容:
完成: 印度能迅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原因?
为什么称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
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印度带来了什么?
补充知识:金装五国,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巴西——世界原料基地;南非——非洲的门户与桥头。
课堂小结:同学还记得我们课前读的,这节课的四个学习目标吗,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准备,请四个同学分别来回答。(课前的学习目标已经深入学生的脑海,与课前首尾呼应,通过这一过程检查这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