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加热胆矾成白色硫酸铜粉末
B.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C.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变成金刚石
D.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下列微粒中,既可以看做酸又可以看做碱的是
A. HCO3- B. CO32- C. S2- D. NH4+
3.0.25 mol A的质量是16 g,A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 )
A.32 g·mol―1 B.64 g·mol―1 C.32 D.64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5.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 B.熔点:铁<汞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80℃>20℃ D.核外电子数:钠原子<钠离子
6.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边缘科学”即代表了一个新名词,页说明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学科间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有所不同。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 B.原子弹发生剧烈爆炸
C.钢铁厂冶铁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是电解质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与是否通电无关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x
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铝也是两性金属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
B.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水是纯净物,所以海水也是纯净物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B、光线通过时,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氧气、液氯是单质,氯水、氯化氢、纯碱是化合物。
D、“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涉及物理变化。
10.某同学对“CO2是共价化合物和NH4Cl是离子化合物”, 有下列四点感悟,其
中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均能导电的化合物
B.同温同压下,任何不同气体分子的间距均几乎相同
C.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1molAl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均为3NA
12.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
A.HCl B.FeCl2 C.NaCl D.Na2O2
13.下列四种判断:①两种弱酸相互反应生成两种强酸;②两种弱酸盐相互作用后生成两种强酸盐;③一种弱酸和一种盐溶液作用后,得到一种强酸和一种盐;④两种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性减弱。其中有具体例证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将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化学。不仅化工生产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化学实验也应遵循绿色化学原则,实现原料和过程的绿色化。下列实验或实验过程遵循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A.用多量的氯气进行性质实验 B.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制氧气
C.用溴水代替碘水进行萃取实验 D.用铜粉代替铜丝进行Cu和浓HNO3的反应
15.化学中存在一些守恒或平衡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原子)守恒定律,某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是烃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根据电子守恒定律,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失电子数一定等于正极反应得电子数
D.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在任何时刻一定等于逆反应速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A).【物质结构与性质】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A
B
C
D
E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元素D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
(2)D、E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 素
D
E
电离能
/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D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 ;
(3)A的氢化物的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C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分子构型为 ,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的分子式为 。
(4)B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右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右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右图丙所示。晶胞中B原子的配位数为 ,一个晶胞中B原子的数目为 。
(B).【实验化学】
牙膏是生活必需品。下面是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加水、搅拌、静置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
(2)在②中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操作方法是 。
(3)写出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4)将⑤中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时,未见沉淀出现,则可能的原因是 、
(任答两条)。
(5)在⑥中检验Ca2+的存在,除可用焰色反应外,还可利用Ca2+和 溶液的反应来进行。
17.现有下列电解质溶液:①Na2CO3 ②NaHCO3 ④CH3COONH4
⑤NH4HCO3
(1)在这五种电解质溶液中,既能与盐酸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填写序号)
(2)已知酸性。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②、③溶液pH大小顺序为(填序号) > >
(3)写出⑤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已知常温下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根据这一事实推测⑤溶液的pH 7(填>、=或<)理由是
18.(11分)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编号
元素特征信息
A
其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
B
阴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C
其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与B可以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
D
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都有两性,与C同周期
E
与C同周期,原子半径在该周期最小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C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A、B、C形成的化合物M的电子式________;
(3)实验测得DE3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则DE3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4)D单质与M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19.A、B、C、D、E为五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C原子的最外层中有两个不成对的电子。D、E的原子核内各自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可分别与A、B、D、E形成XC2型化合物(X代表A、B、D、E中的一种元素)。已知在DC2和EC2中,D与C的质量之比为7:8;E与C的质量之比为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单质B2中键与键的数目之比为
(2)化合物BH3(H代表氢元素)的立体构型为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是 。
(3)C和E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甲和乙,请比较相同条件下甲、乙的沸点大小,并说明理 。
(4)A可以形成多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其中M是所有已知晶体中硬度最大的,其晶体类型是 ;若该晶体晶胞(如图所示)的边长为a cm,则其密度是 g·cm -3(只要求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20.(16分)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已知:①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②B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③C元素有多种化合价,且常温下C元素的单质与某种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两种含C元素的化合物;④B、C两种元素质子数之和是A元素质子数的4倍。
(1) 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C的单质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N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B4气态分子。B4分子结构与白磷分子结构相似,已知断裂1 mol B—B吸收167 kJ的热量,生成1 mol B≡B放出942 kJ热量。试写出由B4气态分子变成B2气态分子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由B、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常温下为易挥发的淡黄色液体,X分子为三角锥形
分子,且分子里B、C两种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X遇水蒸气可形成一种常见的漂白性物质。则X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A、B两种元素可形成一种硬度比金刚石还大的化合物Y。在化合物Y中,A、B原子间以单键相结合,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Y晶体的熔点比金刚石熔点______(填“高”或“低”)。
(6) B2H4是一种可燃性液体,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平衡:
H2B-BH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B项胶体的聚沉是物理变化;A、C、D项均为化学变化。
2.A
【解析】BC只能结合氢离子,分别生成CO2和H2S。D能够给出质子(H+),生成氨气。只有选项A既能结合质子,生成CO2。又能够给出质子(H+),生成CO32-,答案选A。
3.D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的关系。
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表达式:
,
所以A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为64。
提示: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4.D
【解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因此选项ABC都是化学变化,D是物理变化,答案选D。
5.A
【解析】
正确答案:A
正确,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钢是指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
不正确,汞常温下是液态;C、不正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不正确,钠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钠离子
6.B
【解析】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钢铁厂冶铁属于物质的制备,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物质的变化,它们都是化学研究的范畴。而原子弹的爆炸属于原子核的变化,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核物理研究范畴。
7.A
【解析】A正确
B错误,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3O2=2O3
C错误,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千克碳12中包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数量,约等于6.02×1023
D错误,铝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但两性金属这样的提法不准确,通常情况下两性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8.A
【解析】
正确答案:A
B.不正确,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CO;
C.不正确,水是纯净物,但海水也是混合物
D.不正确,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Na2CO3+2HCl=2NaCl+H2O+CO2↑
9.C
【解析】
试题分析:氯气溶于水即得到氯水,所以氯水是混合物,选项C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钠的保存、胶体的性质、物质的判断以及变化等
点评:该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只要能正确把握常见的化学概念,记住常见物质的性质等,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10.D
【解析】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例如氯化铵中氮和氢之间就存在极性键,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答案选D。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A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
考点:考查电解质的判断、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等。
点评:在理解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时,不能只依据能否导电这一实验现象。因为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电解质能够提供这样的阴阳离子,例如SO2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是非电解质,而SO2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因此亚硫酸是电解质。
12.B
【解析】A可以由氢气和氯气光照下就能反应生成HCl.
B不可以,氯气与可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所以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
C可以由金属钠与氯气直接点燃生成.
D可以由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燃烧后生成. 答案选B.
13.A
【解析】①次氯酸与亚硫酸:HClO+H2SO3=HCl+H2SO4
②次氯酸钠与亚硫酸钠溶液:ClO-+SO32-=Cl-+SO42-
③氢硫酸与硫酸铜溶液:H2S+CuSO4=CuS↓+H2SO4
④氢硫酸与亚硫酸:2H2S+H2SO3=3S↓+3H2O
故答案为A
14.B
15.C
【解析】A不正确,因为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B不正确,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逆反应中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才是相等的,D不正确。答案选C。
16.(A)(1)1s22s22p63s23p63d54s2 (2分)
(2) 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2分)
(3)sp3 (2分) V型(或角型)(2分) O3 (2分)
(4) 12 (1分) 4 (1分)
(B).(1)倾析法过滤 玻璃棒、烧杯 (4分)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将其点在洁净干燥表面皿中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2分)
(3)
(4)(略)(2分)
(5)草酸铵(或GBHA碱性)(2分)
【解析】(A)元素D是Mn;E是Fe;A的氢化物是NH3 ;C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SO2;B是Al, 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为铜型
(B).(1)倾析法过滤 玻璃棒、烧杯 (4分)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将其点在洁净干燥表面皿中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2分)
(3)
(2分)
(4)(略)(2分)
(5)草酸铵(或GBHA碱性)(2分)
17.
(1)②④⑤(1分)
(2)①>③>②(1分)
(3)NH4++HCO3-+2OH-NH3↑+CO32-+2H2O
(4)>;理由:因为CH3COONH4溶液呈中性,说明CH3COO-和NH4+水解程度相同;而H2CO3酸性弱于CH3CO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CH3COO-,所以NH4HCO3溶液pH>7(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盐类水解及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1)HCO3 –既不与酸共存,也不与碱共存;NH4+不与碱共存,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故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烧碱反应的电解质有②④⑤;(2)①、②、③都是能水解的盐,溶液pH的大小,取决于盐溶液中阴离子的水解程度,水解程度越大,溶液pH越大;则pH:①>③>②;(3)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氨气:NH4++HCO3-+2OH-NH3↑+CO32-+2H2O;(4)CH3COONH4是弱酸弱碱盐,溶液呈中性,说明CH3COO-和NH4+水解程度相同,但H2CO3酸性弱于CH3CO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CH3COO-,所以NH4HCO3溶液pH>7。
18.(1)钠 氯 (3)共价键
【解析】考查了元素推断知识,对化学用语的书写主要是细心。
由题给条件可推得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分别为:H、O、Na、Al、Cl;
(3)AlCl3虽然是由活泼的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但其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说明原子之间并不是离子键。
(4)2Al+2NaOH+2H2O=2NaAlO2+3H2↑
19.
20.每空2分,共16分
(1) 第二周期ⅣA族 (2 ) C12+2OH-=ClO-+H2O
(3) N4(g) ====2N2(g) △H=-882 kJ/mol
(4) NCl3+3H2O==== NH3+3HClO
(5) C3N4 高 (6) H2N-NH+OH-(或N2H+OH- )
【解析】分析得A、B、C分别是C、N、Cl,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ⅣA族;C的单质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12+2OH-=ClO-+H2O+Cl- ;根据题意N4(g) 生成2N2(g),需要断裂6 mol 1 mol B—B吸收1002kJ的热量,生成,2 mol B≡B放出1884kJ热量,共放出882 kJ的热量,N4(g) ====2N2(g) △H=-882 kJ/mol。
(4)中N、Cl形成三角锥形分子,而且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化学式为NCl3,结构式为,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Cl3+3H2O==== NH3+3HClO ;
(5)中A、B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A、B原子间以单键相结合,
则化合物Y是 C3N4,熔点比金刚石熔点高。
(6) H2N-NH+OH-(或N2H+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