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8: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与“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帝和政权是( )
A .宋太祖南宋
B .宋真宗北宋
C .宋高宗南宋
D .宋太祖北宋
2.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
A .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 .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 .行使对地方的检察权
D .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3.北宋前期,纸币产生的原因是( )
A .政府支持造纸业
B .地方割据混乱
C .商品贸易的繁荣
D .铜的开采量下降
4.元朝建立,国号取自《周易》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吉思汗率军灭金后,建立元朝
B .在元朝军队的进攻下,西夏灭亡
C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王朝的各种制度
D .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置驿站,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5.《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即使与治平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菜,“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 .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
B .使北宋彻底脱了财政危机
C .造就了国富兵强的历史局面
D .解决了北宋存在的内部危机
6.大约从五代的后晋向辽供岁币开始,中原王朝就以经济手段来维持与周边其他民族政权的和平局面。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A .澶渊之盟 B .四等人制 C .金瓶掣签 D .岳飞抗金
7.元朝时期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个机构是( )
A .台湾巡抚 B .台湾省 C .台湾府 D .澎湖巡检司
8.元朝设立负责西藏地区行政事物的机构是( )
A .驻藏大臣
B .西藏将军
C .宣政院
D .西藏自治区
9.元至元十八年(1281)置别失八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元贞元年(1295)改立北庭都元帅府。治今吉木萨尔县西北。"据此推断,材料中的“吉木萨尔县”应该在( )
A .西域 B .西藏 C .陕西 D .东北地区
10.《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770名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摊販,提篮挑担的小販,船夫,脚夫丝網、药材以及各种杂货店的大小商人,骆驼队的贩运商人,打铁、制车等各种手工业者,生动再现了汴京的繁荣风貌。该材料直接说明北宋时期( )
A .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 B .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 .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 D .绘画水平不断提高
11.某学生正在阅读图中的书籍,他可以读到主人公的成就是( )
①统一了蒙古草原 ②灭南宋 ③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④定国号为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记载与下列有关的发明是( )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1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
A .维吾尔族 B .回族 C .藏族 D .汉族
14.如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关于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杰出的杂剧作家
④它形成于元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他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 )
A .岳飞 B .寇准 C .文天祥 D .陆秀夫
16.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
A .阿骨打
B .元昊
D .忽必烈
C .铁木真
17.辛弃疾在《青玉案》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
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材料体现了( )
A .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
C .宋代海外贸易的活跃
B .南宋乡村文化的兴盛
D .南宋时期节日的盛況
18.下表所示著作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苏轼 D .辛弃疾
19.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 )
①广州 ②临安 ③泉州 ④东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词是一种文学体款,起源于唐朝民间,两宋时期达到顶峰。下列人物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是( )
①苏轼 ②关汉卿 ③辛弃疾 ④司马迁 ⑤李清照 ⑥白居易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民族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兴庆”是哪一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什么是権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
(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
22.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
一一吴自牧
(1)宋代哪种地方可能出现材料一中的景象?该地哪一处是最吸引人的中心?
材料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朱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认真阅读上面诗句,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B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认真阅读上面两首词,分析两位作者词风的相似之处。
(4)结合所学知识按先后顺序写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由此你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1-5.DDCCA
6-10.ADCAB
11-15.CCBCC
16-20.CDBBB
21.(1)政权:西夏。都城:临安。
(2)政治格局:民族政权并立。标志:元朝统一。
(3)榷场: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边界的贸易场所。主要领域:政治,经济(生活),文化
(4)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体多元。
22.(1)瓦子。勾栏。
(2)主要原因:因为作者生活的时代不同。
(3)二人的词风都属于豪放派。
(4)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感悟: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是善于创新的民族,我为我们祖先的智慧感到骄傲和自豪。(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