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4 14: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学过童话《稻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
激趣导课
对,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是人之师表。今天我们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
叶圣陶先生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简介作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走近大师
代表作: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圣陶短篇小说集》等。
背景透视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阐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丁卯 商酌 譬如
累赘 拖沓 妥帖
简明扼要 晦涩 冗 赘
颠沛流离 鞠躬尽瘁
zhuó
léi zhuì


tiē
pèi
mǎo

jū cuì
rǒng zhuì
读准字音
è
繁碎:
朦胧:
累赘:
躬行:
妥帖:
不耻下问:
繁杂琐碎。
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拖累、麻烦。
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恰当,十分合适。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记一记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纪念他。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这篇 散文2100 多字,请同学们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学会略读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1、找出文中过渡性的语句?
2、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
及时给“我”回信。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待人厚
律己严
2、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分(9)
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小结:
品德高尚、诲人不倦、亲力亲为、一丝不苟、认真执着、不耻下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提示:从   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
3.结合文中事例,说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放慢阅读速度,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细读品味
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读出深情的赞美,谈谈自己的看法。
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读出 深切的怀念。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因为文中说:“《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通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通过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强调“简洁”的文风,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看出来。
(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难点探究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难点探究
一般来说,悼念性的文章,结尾总少不了对死者的追思和怀念,以寄托作者的哀思。但本文作者却一反常态,重点写要人们向叶圣陶先生学习,这是为什么?

结尾段的开头,作者用“人,往矣”一句已表达了作者对死的的哀痛,紧接着,作者又说“我常想到的是他的业绩”,这是因为在作者心目中,对死者最好的怀念是让人们永远记住他,学习他。所以,他把学习叶圣陶作为结尾进行强调。
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本文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对陶先生的一些小事 ,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叶对陶先生的许多高尚的品质:为人宽厚、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推崇的品质,由此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高尚的人。
以小见大
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两方面过人的品德,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敬佩和赞美之情。
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从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叶圣陶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当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拓展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我们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