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9.2滑轮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9.2滑轮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4 08: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9.2 滑轮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5牛的拉力F匀速竖直提升重为G的物体,使其上升了0.2米。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关于物体的重力G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G=2.5牛 s=0.1米 B.G=2.5牛 s=0.4米
C.G=10 牛 s=0.4米 D.G=10 牛 s=0.1米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和绳的质量以及滑轮与轴的摩擦,物体A重10N,托盘中物体B重3N,物体A刚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用水平向左的力F拉物体A使其向左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向右匀速运动时,B受到的重力不做功
B.物体A向左匀速运动时,它受到的拉力F等于6N
C.物体A向左减速运动时,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于3N
D.物体A向左加速运动时,A对B的拉力大于B对A的拉力
3.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物体重400N,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摩擦,这样做(  )
A.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
C.省力,所用力为100N D.省力,所用力为200N
4.如图是学校旗杆顶上的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下列对于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100N的重物,两个相同的滑轮的重力均为20N,不计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40N
B.若物体上移0.5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1m
C.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D.若自由端拉绳子的速度为0.2m/s,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
6.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比较拉力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重为100N的物体A,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40N,当用力F拉绳子的自由端使A匀速运动时,拉力F的大小为(不计绳重、滑轮重及绳轮间摩擦):(  )
A.20N B.50N C.60N D.70N
8.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则(  )
A.F1>F2>F3 B.F3>F1>F2 C.F2>F1>F3 D.F2>F3>F1
9.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B.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C.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D.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0.如图所示,小明先后用F1、F2、F3的力匀速拉起重物,若摩擦不计,则(  )
A.F1大于F2 B.F1大于F3 C.F1等于F2 D.F2小于F3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滑轮重和摩擦均不计,用10牛的水平拉力F拉着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牛,若物体A在4秒内移动0.2米,绳子运动的速度是______米每秒。
12.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货物重50N,若不计轮重、绳重和摩擦,将货物匀速向上拉动1m,则图甲中拉力F=______,绳自由端s下降______m;则图乙中拉力F=______,绳自由端s上升______ m。
13.如图装置,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若物体在水平面滑动时所受摩擦力为重力的0.3倍,即f=0.3G,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N,不计滑轮与绳的重力及绳与滑轮的摩擦,则可以拉动物体的最大重力是_______N。
14.两个滑轮按如图所示方式组合,其中A是_________滑轮;B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
15.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160N,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A为______N,FB为______N。
三、综合题
1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G,已知物体G重150N,每个滑轮重30N,不计绳重与摩擦.(1)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要求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方向向下_____;(2)此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为__________N.
17.(1)小明想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木块所受重力的大小。测量前小明观察弹簧测力计,发现指针指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他应先___________后再测量,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此木块的重力是___________N。
(2)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①画出拉力F的力臂l;
②画出物体B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
(3)小明要向下拉绳将重物提升,请你画出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
18.阅读《桔槔和辘轳》,回答问题。
桔槔和辘轳
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齐民要术》中清楚的记载着:“井深用辘轳,井浅用桔槔。”桔槔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简单汲水工具,如图甲所示,在其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横杆的一端用一根绳与汲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上一块重石头。这个石头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太重落桶时费力,太轻提水时费力。石头到底多重呢?假设落桶与提水时人施加在绳上的力的大小均为F,只不过落桶时F方向向下,提水时F方向向上,不计桶本身重力,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我们可以计算出对于等臂的桔槔,石头重G石=,也就是石头的重力是所汲水重的一半。
桔槔只能在浅水中汲水,无法满足深井汲水的需求,极大限制了农业发展。辘轳的出现,弥补了桔槔的功能缺陷,既省力,又便于深井汲水,满足了人们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方面对水资源的进一步需求(如图乙所示)。辘轳是典型的轮轴,其结构如图丙所示,半径较大的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轮轴是能够连续转动的杠杆,支点就在转轴线上。R为轮半径,r为轴半径,F1为作用在轮上的力,F2为作用在轴上的力,当轮轴匀速转动时,有F1R=F2r,且R>r,所以F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桔槔相比,辘轳的优势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辘轳是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3)用桔槔汲水时,不计桶本身重力,设所提水重为G水,石头重为G石,动力臂为l1,阻力臂为l2,提水时人施加在绳上的力F方向向上,如果桔槔匀速转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下列关系式符合提水情景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G水l1=G石l2 B.(G水-F)l1=G石l2 C.(G水+F)l1=G石l2
(4)使用辘轳时,若想更加省力,可以进行改进,请你列举出一条______。
19.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1200N的重物,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500W,绳子的自由端向下拉的速度为3m/s,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1,不计绳重和摩擦.
(1)滑轮组中有几股绳子承担重物?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图可知,该装置为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费一倍的距离,物体上升的高度为0.2m,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
s=0.2m×2=0.4m
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F=0.5G,所以
G=2F=2×5N=10N
故选C。
2.B
【详解】
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
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f,B同时也是做匀速运动,所以
F拉=GB=3N
对于物体A,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
f=F拉=3N
当A向左运动时,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也不变,所以
f=3N
不变,此时,A、B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A.物体A向右匀速运动时,物体B也向下做匀速运动,所以重力是做功的,故A错误;
B.物体A向左匀速运动时,有
,f=3N
由于A做匀速,故仍等于B的重力,有
=3N
所以有
F=3N+3N=6N
故B正确;
C.A向左减速运动时,由于A受到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也不变,所以f=3N,滑动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
D.A向左加速运动时,由于A对B的拉力和B对A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两者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在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摩擦的情况下,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
旗杆顶上滑轮的轴固定在旗杆上,所以该滑轮是一个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其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故选C。
5.B
【详解】
A.由图知道,绳子的有效段数n=2,因为考虑动滑轮的重,而不考虑摩擦力,自由端拉力
故A错误;
B.由于绳子的有效段数n=2,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nh=2×0.5m=1m
故B正确;
C.使用滑轮组省力的同时,不能省距离,故C错误;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关系为
v绳=nv物
若自由端拉绳子的速度为0.2m/s,则物体上升速度为
故D 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由于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使用定滑轮沿三个不同方向拉同一重物G,动力臂长度不变,所以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故B正确。
故选B。
7.A
【详解】
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为2根,A与桌面间摩擦力为40N,在不计绳重、滑轮重及绳轮间摩擦时,拉力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
假设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力为f,甲滑轮为定滑轮,F1处于绳端,则F1=f;乙滑轮为动滑轮,F2处于绳端,所以;丙图中,F3处于滑轮的轴上,对滑轮受力分析可知F3=2f;
故F3>F1>F2。
故选B。
9.D
【详解】
A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故AB正确,AB不符合题意;
CD.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在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使用定滑轮时,若摩擦不计,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等于物重。即
F1=F2=F3=G
定滑轮只起到了改变拉力方向的作用,而对力的大小并未造成影响。
故选C。
11. 20 0.1
【详解】
[1]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拉动物体,由于滑轮重和摩擦均不计,根据动滑轮拉动物体时,省一半的力,但是多移动2倍的距离,则有,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2]物体移动了,所以拉力要移动,绳子运动的速度是
12. 50N 1m 25N 2m
【详解】
[1] [2]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能改变力的方向,相当于等臂杠杆,物重50N,拉力为50N,货物移动1m,绳子也移动1m。
[3][4]由图乙是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要费一倍的距离,当物重50N时,拉力为25N,物体移动1m,绳子移动2m。
13.200
【详解】
滑轮组水平放置,克服的是重物与地面的摩擦力,如图所示摩擦力由3股绳承担,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N,最大摩擦力为60N,即
f=0.3G=60N
G=200N
故物体的最大重力是200N。
14. 动滑轮 改变拉力F的方向
【详解】
[1]由图可知,A滑轮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是一个动滑轮。
[2]B滑轮固定在那个位置,只能绕轴转动,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5. 80 160
【详解】
[1]滑轮重力不计时,由图可知,吊起A的滑轮是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2]吊起B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所以
16. 90
(1)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
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定滑轮上,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向下,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奇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2)不计绳重与摩擦,根据得到拉力的大小.
【详解】
(1)对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绕线方法有两股和三股两种,两种方法都达到了省力的目的,但拉力的方向不同,有三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有两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故选择有两股绕线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2)动滑轮绕2段绳,不计绳重与摩擦,拉力的大小.
17. 调零 0~5N 3.6
【详解】
(1)[1]由图甲可知,发现指针不是指在0刻度线上,必须要进行调零。
[2]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
[3]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6N,木块的重力是3.6N。
(2)[4]从支点O向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拉力F的力臂l。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重心起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如图所示:
(3)[5]向下拉绳将重物提升,从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挂在定滑轮的挂钩上,如图:
18. 便于深井汲水 省力 B 让轮半径大一些或轴半径小一些
【详解】
(1)[1]由题意知,辘轳既省力又便于深井汲水。
(2)[2]由题意知,辘轳的动力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轴上,用轮半径R大于轴半径r,所以是省力杠杆。
(3)[3]桔槔提水时,拉力F使杠杆逆时针转动,石头对杠杆的拉力也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水对杠杆的拉力使杠杆顺时针转动,那么令桔槔顺时针转动的力为
F2=G水-F
而提水时,杠杆匀速转动,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G石l2=(G水-F)l1
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4)[4]辘轳是省力杠杆,为了更省力,可以让动力臂更长一些或阻力臂更短一些,即让轮半径大一些,或轴半径小一小。
19.(1)3; 500N;(2)80%
(1)由滑轮组的结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知道拉力做功的功率和绳子的自由端向下拉的速度,根据的变形公式求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2)根据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
(1)由图可知,滑轮组中承担重物绳子的股数n=3;由得,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2)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1)滑轮组中有3股绳子承担重物;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500N;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点睛】
本题考查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及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变形公式的灵活运用,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