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4 09:0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
B.用放大镜观看纤维结构
C.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折断了
D.建筑在水面形成倒影
2.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4.一只蚂蚁在平面镜中成像(其像记为M)。透过放大镜观察这只蚂蚁,看到放大的像(记为)。关于M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M是实像,是虚像
D.M是虚像,是实像
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③④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⑤
6.下列现象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  )
A.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
B.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色光
C.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
D.站在岸边看到水面下的石头
7.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潜水员在水中观看岸上的人 B.阳光下地上的圆形光斑
C.透过鱼缸看见里面的鱼被放大 D.京剧演员利用镜子化妆
8.如图,工人用台式放大镜观察电路板上的元件。为了使看上去的元件大一些,可行的方法是(  )
A.放大镜离元件稍近些 B.放大镜离元件稍远些
C.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9.2020年6月21日,一场“超级日环食”震撼登场,这次日环食是21世纪以来食分最大的一次。下列与日环食形成原因相同的光现象是(  )
A.放大镜观察小虫 B.观赏海上日出
C.环卫工人树荫下乘凉 D.小孩照镜子
10.如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
C.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
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
A.放大镜把字放大
B.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
C.烛焰通过小孔形成像
D.鸟在水中形成倒影
12.关于人眼或借助光学仪器对细小物体的分辨,说法错误的是
A.人眼能直接看清大小为0.1mm的物体.如一根头发
B.用显微镜能看清楚约1μm的物体.如细菌
C.用放大镜能看清楚约1nm的物体,如原子
D.电子显微镜比普通显微镜的分辨率要高1000倍
二、填空题
13.小亮手中有三个直径相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A、B、C,分别由玻璃、塑料制成,小亮用正确的方法分别测出了它们的焦距,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凸透镜的材料和______有关,其中会聚能力最强的是______(选填“A”、“B”或“C”)。如果把A、B两个透镜并排放在一起,这一组合体的焦距会变得更小,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
凸透镜 A B C
材料 玻璃 玻璃 塑料
形状
焦距 10cm 5cm 7cm
14.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_____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_____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此像是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当于______镜。
15.如图所示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授课情景,“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往水膜里注水就得到了一个水球,接着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神奇的景象出现了:透过水球和气泡能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就好像“套娃”一样!此时大水球中出现了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像,该像的成像原理跟___________(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___________(填“物”或“目”)镜成像原理相同;气泡中却显示出王亚平正立缩小的像,这是因为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16.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选填“甲”或“乙”)透镜。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cm时,成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三、综合题
17.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明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桶.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装有 水的塑料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
(2)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3)到了晚上,小刚看见湖水中的月亮,湖中的月亮是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________(选填 “实”或“虚”)像,水中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相比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一样大”)了.
(4)若湖中的水深1m,则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m.
18.(1)如图所示,CD是发光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为凸透镜焦点,O为光心.①请根据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并确定像点D对应的物点A__;②相对于物体AB,所成的像CD是_____________立的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像;
(2)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_____________.
19.有一次,开明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盐泽泥浆时,用显微镜观察泥水滴,发现在泥浆的沉淀物中有种生物持续不变地向一个方向游动,直到聚集到这滴泥污水地某一边缘。
(1)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是向左移动的,那么实际上微生物是向______ (选填“左”“右”)移动的。
(2)同学们对于这一奇特的现象提出了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受光的作用引起的,具有趋光性。请你设计一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________
(3)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新的猜想:________
20.如图所示,眼睛、显微镜、望远镜和投影仪用到了我们所学的很多光学知识,里面有眼睛的晶状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投影仪的平面镜和镜头。
  
(1)其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有:_________,其工作原理与放大镜相同的有:_________,利用光的反射的有:________。(以上3个空格均选填图中序号)
(2)图甲中是______眼,要戴上______透镜来矫正。
(3)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是______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将镜头向_____调节,同时投影仪应适当_________屏幕。
21.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如图,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A′B′的光路图,以及A′B′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
(1)该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
(2)请你画出光线a、b经目镜L2折射后的光线;______
(3)与A′B′对比,目镜L2所成的像是一个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放大镜观看纤维结构,利用的是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因为光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光路发生偏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建筑在水面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矿泉水瓶都是圆柱形,两边薄、中间厚,能起到凸透镜的放大作用,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如果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其核心部件就是凸透镜,故A正确;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故是凸透镜,故B错误;
C.显微镜看到的像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所成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平面镜成像时成的是虚像,M是虚像,透过放大镜观察蚂蚁放大的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此时凸透镜成虚像,M'是虚像。
故选B。
5.A
【详解】
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故综上所述形成实像的有①④⑤,A符合题意;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故B不符合题意;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故C不符合题意;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
A.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故A符合题意;
B.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色光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玻璃中折射程度不同而导致色光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站在岸边看到水面下的石头是石头反射的太阳光经过水面时,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就看到了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A.潜水员在水中观看岸上的人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阳光下地上的圆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透过鱼缸观看里面的鱼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演员利用镜子化妆,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
AB.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放大镜成的是虚像,为了使看上去的元件大一些,放大镜离元件稍远些,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放大镜成的像的大小与眼睛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放大镜观察小虫,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海上日出,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看到的是太阳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树荫是光照照到不透明物体背后形成的黑暗区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小孩照镜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
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
A.用放大镜把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鸟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
A. 人眼能直接看清大小为0.1mm的物体,A正确,不符合题意;B. 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分辨率最小极限达0.2纳米,所以B正确,不符合题意;C. 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50倍,用放大镜不能看清楚1nm的物体,C错误,符合题意;D. 电子显微镜比普通显微镜的分辨率高1000倍,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并掌握显微镜、放大镜、电子显微镜的特点;人们常用放大镜来观察用眼直接能够看到的物体,通过放大镜观察可以观察得更加清楚;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物体必须经过显微镜来观察,如细菌、细胞、原子等.
13. 形状 B 显微镜
【详解】
[1]A、B凸透镜对比发现,材料相同时,形状不同,焦距不同;A、C凸透镜对比发现,形状相同时,材料不同,焦距不同。
[2]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故A、B、C三个凸透镜会聚能力最强的是B凸透镜。
[3]把A、B两个透镜并排放在一起,这一组合体的焦距会变得更小,图像可被放大的倍数更大,所以这一原理可以应用于显微镜。
14. 倒立 凸透 反射 虚 平面
【详解】
[1][2]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由图知,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4][5]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水平面相当于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5. 望远镜 物 发散
【详解】
[1][2]大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王亚平通过水球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说明王亚平位于大水球这个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所以该成像原理与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相同。
[3]凹透镜的中央薄,边缘厚,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6. 乙 虚 放大镜
【详解】
[1]由图可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c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到a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应选择乙透镜。
[2]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所以
f<8cm<2f
解得
4cm又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此时物距为10cm,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
10cm>2f
解得f<5cm,若物体距离透镜4cm,则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放大镜就是根据凸透镜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缩小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选放大镜。
17. 凸透 会聚 反射 虚 一样大 大于
【详解】
(1)[1][2]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2)[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3)[4]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月亮是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成的是虚像;
[5]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水中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一样大;
(4)[6]月球距水面为3.84×105k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月亮距水面距离等于月球距地球的距离,远大于水的深度1m.
18. 倒 放大 实 目镜 物镜
【详解】
(1)①[1]由过光心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另一侧焦点得,像点D对应的物点A如图:
②[2][3][4]由物点A和像点D的位置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2)[5][6]望远镜的结构中,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19. 右 在玻片的两侧依次放置光源,观察微生物是否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微生物的移动方向可能与泥水中盐的分布有关
【详解】
(1)[1]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微生物向左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即向右移动;
(2)[2]在玻片的两侧依次放置光源,微生物若每次均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则说明微生物具有趋光性;
(3)[3]生活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移动方向可能与泥水中盐的分布有关。
20. ①⑤ ②⑥ ④⑦ 近视 凹 倒 物体 远离
【详解】
(1)[1]眼睛晶状体是将远处的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望远镜的物镜、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2]显微镜中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目镜与物镜所成的实像距离较近,距离小于一倍焦距,作用所将实像再次放大,所以它们相当于放大镜。
[3]显微镜中的反光镜是将光线反射到载物台上,增加载玻片亮度;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到屏幕上,它们都利用光的反射。
(2)[4][5]图甲中,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说明是晶状体变厚了,是近视眼,要戴上凹透镜来矫正。
(3)[6][7][8]投影仪的物距在1到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此时物距变小,像就变大,所以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将镜头向物体调节;为了在屏幕上成清晰的像,根据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所以投影仪应适当远离屏幕;投影仪要倒插幻灯片,所以在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
21. 凸透镜 正立 虚像
【详解】
(1)[1]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
(2)[2]a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b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如图:
(3)[3][4]目镜L2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