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1 宇宙生命之谜
一、选择题
1.西汉的《淮南子》中这样定义宇宙:“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在这种观念之下“宇”代表四方上下,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的意思是( )。
A.无限的时间 B.无限的空间 C.古往今来 D.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2.“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缩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绝不是唯一天体。 B.地球不是唯一天体。
C.地球是唯一天体。 D.地球不是天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B.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C.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推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D.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人们喜爱。
B.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D.一个人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
5.下面的词语与句中加点词意思相近的是( )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
A.微不足道 B.可有可无 C.非同寻常 D.多如牛毛
二、填空题
6.用“然”字组词填空。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 )接受了任务。
(2)他( )用一只胳膊就举起了150斤的大米,实在令人吃惊。
(3)爷爷今年八十岁了,( )能登上五指山顶峰。
(4)这种说法( )错了,所以大家都摇头。
(5)他( )工作忙,可是业余学习并没放松。
7.辨字组词。
揭( ) 顷( ) 班( )
渴( ) 倾( ) 斑( )
燥( ) 御( ) 陨( )
躁( ) 卸( ) 员( )
三、语言表达
8.语言实践。
六(2)班要举行班干部竞选。小霞责任心强,在艺术方面也有特长,不但歌唱得好听,而且有一手剪纸的好手艺。她想竞选宣传委员,请你帮她分条陈述自己的优势,作为竞选演讲稿的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词语。
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句中“仍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和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马
我喜欢马,因为马是人类的好朋友。
马的力气很大。红军长征途中,有匹战马背上骑了三个重伤员,三个轻伤员两个拉着马鞍,一个拖住马尾,他们都顺利地过了草地。
马奔跑的速度很快。有的马不但能赶上奔驰的火车,而且还能跑很长时间呢!
马很机灵。即使走很远的路,它也能找到家,要不,怎么会有“老马识途”这个词语呢!在马戏团里,马会跳舞,会做算术题。在法国,有一种马会当领队,它能把参加斗牛的牛群带进斗牛场。
马还会关心主人呢。据说有名骑兵战士受了伤昏倒在地上,马趴在他身边,用舌头舔(tiǎn)他的脸,然后嘶(sī)叫几声,最后咬住主人的腰带,跑了十几里路,把昏迷不醒的战士送回了部队。
这样的马,能不让人喜欢吗?
10.文章写出了马的哪几个特点?_______________
11.写一句话,用上“即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句子改变说法,使意思不变。
(1)马把昏迷不醒的战士送回了部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马,能不让人喜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出带有“马”字的四字词语。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4.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5.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举目无亲(①抬起 ②全 ③推选 ④举动)
一见如故(①原来的 ②原因 ③朋友 ④故意)
1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 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__________________。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奔跑”是指_________________。
“汗珠”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文章歌赞的是( )
18.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选项D更全面。
2.B
【详解】
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3.C
【详解】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并不是已知的事情,可以用“猜测”。
4.D
【详解】
A缺宾语,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B成分重复累赘,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
C关联词搭配错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还要宣讲到位。
5.A
【详解】
此题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A:“微不足道”意思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B:“可有可无”意思: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
C:“非同寻常 ”意思: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D:“多如牛毛 ”意思:像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 形容极多。
6. 毅然 居然 依然 显然 虽然
【详解】
考查学生对组词及词语运用的能力。组词填空,所组的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组词填空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组恰当的词语填空。
答案为:毅然 居然 依然 显然 虽然。
7. 揭秘 公顷 班级 渴望 倾斜 斑点 干燥 防御 陨石 暴躁 装卸 队员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揭秘;公顷③;班级;渴望;倾斜;斑点;干燥;防御;陨石;暴躁;装卸;队员。
8.①做事责任心强,能积极完成各项任务;②歌唱得好听,在组织排练歌曲类节目时有优势;③会剪纸,开展活动时能派上用场。
【详解】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容具体,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做事责任心强,能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歌唱得好听,在组织排练歌曲类节目时有优势; 会剪纸,开展活动时能派上用场。
9. 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依旧 依然 照旧
【详解】
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的能力,对近义词掌握情况。阅读句子,理解领悟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语境体会字词所表达的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对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答案为: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依旧 依然 照旧。
10.马的力气很大;马奔跑的速度很快;马很机灵;马还会关心主人呢。
11.为了革命事业,即使是刀山火海,我们也得向前进。
12. 昏迷不醒的战士被马送回了部队。 这样的马,不能不让人喜欢。或这样的马,让人喜欢。
13. 驷马难追 马马虎虎 马到成功 一马当先
14.首尾呼应,是文章结构更紧凑完整,更加突出主题。
略
15.① ③
16. 内心对未来没有了热情和憧憬 鲁迅先生一家给了这个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关怀、照顾和同情,使她对生活有了信心 指萧红的才华得以发展,在文坛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指鲁迅先生在她的成长中所付出的辛苦
17.鲁迅先生
18.关心爱护年轻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爱憎分明的人。
15.一字多义题型做题妙招:1.充分了解题目中列举的词的几个义项。2. 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可以先选定没有歧义的答案,对有歧义的答案可选用“排除法”。3.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是否语义通顺,表达得准确。
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一见如故: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16.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审读语境。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就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3.辨析手法,思考意图。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常会运用反语、双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表现为象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抓住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理解这些句子时,必须注意结合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深层意思。4.句式不同,效果迥异。句式不同,其特点往往有别,表达效果也往往不同:①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反问句,加重语气。③感叹句,加强感情的抒发。④整句和散句结合,使句子有参差之美、音韵之美。
17.本文考查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常见的概括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 a、从文章题目入手。 b、从中心句入手。 c、从文章重点段落入手。 d、从主要内容入手。
18.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应注意一下几点:1.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文中特定的历史背景。3.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4.短文对人物塑造的方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