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A.孔隙→内洞→洞口→外洞一出洞→途中
B.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C.途中→孔隙→内洞→洞口→外洞→出洞
D.孔隙→内洞→洞门→外洞→途中→出洞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B.那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光亮。
C.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D.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扩大(kuò) 负荷(hè) 镶嵌(xāng) 簇拥(cù)
B.浙江(zhè) 突兀(wù) 臀部(tún) 漆黑(qī)
C.窄小(zǎi) 蜿蜒(yán) 代替(tì) 登陆(lù)
4.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扩大(kuò) 负荷(hé)
B.蜿蜒(wān) 漆黑(xī)
C.浙江(zhé) 镶嵌(xiāng)
D.簇拥(cù) 突兀(wù)
5.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B.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C.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D.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 ,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二、填空题
6.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们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 )
2.公路盘曲而上。 ( )
3.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
7.让词语走进语境。
演出开始了,灯光随着音乐yí dònɡ( ),舞蹈演员们在kuān ɡuǎnɡ( )的舞台上,时而jù jí( ),时而分散,表演得非常有qì shì( ),让ɡuān shǎnɡ( )节目的观众都陶醉了。
三、语言表达
8.口语交际。
自私的巨人为了不让外人进入花园,筑起了高墙,还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勿倒垃圾,违者重罚”“闲人莫入,违者重罚”等告示牌。告示牌要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必须做到文字高雅,语气温和,这样人们才容易接受。请你试着给学校食堂、草地、操场等公共场所拟几条告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快乐读书吧
中国最美风景之——九寨沟
人们说,如果世界上真有仙境,那肯定就是九寨沟。这是一个佳景荟萃、神奇莫测的旷世胜地;是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沟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不愧为“中华水景之王”。
中国最美风景——黄山
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她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作为中国山之代表,黄山集中国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之称。黄山正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着四海宾客。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0.选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
11.选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船_____的特点,从而突出了_____的特点。
12.“脑、肩、背、臀”这几个字的部首都是___,这类字往往和_____有关,请再写两个这样的字:___、___。
13.用“ ”画出选段中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
14.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闽南红砖古厝
【材料一】“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古厝的建筑有特色,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和白色花岗岩,屋顶多为燕尾脊,细部装饰多用砖雕、木雕、石刻。红砖古厝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材料二】壮丽的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金门县民俗文化村,始建于1900年,所有建筑材料及建筑师都来自闽南地区。可以说,两岸红砖建筑文化一脉相承,佐证着两岸的同根同源
【材料三】下面是三副红砖古厝的对联。
①本中郎派 家承学士风
②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③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5.古厝的建筑大量使用什么材料?( )(多选)
A.红砖 B.红瓦 C.玻璃瓦 D.白色花岗岩
16.古厝的建筑细部装饰是用( )
A.羽毛、亮片、干花 B.颜料、雕花、镶嵌
C.砖雕、木雕、石刻 D.堆贴、石雕、木雕
17.金门县民俗文化村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师傅都来自( )
A.台湾地区 B.闽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南地区
18.红砖古厝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材料三,选择其中任意一副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0.小练笔
本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了海上日出的雄伟美丽和奇妙。你注意过日落吗?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日落时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游览顺序。
故答案为B。
2.C
【详解】
A.反问句,意思是:这是伟大的奇观。
B.拟人句,把太阳拟人化。
D.拟人句,把太阳拟人化。
故答案为C。
3.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镶”的读音是“xiāng”,“窄”的读音是“zhǎi”。
故答案为B。
4.D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
A.负荷(hè)
B.漆黑(qī)
C.浙江(zhè)
5.A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BCD三项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6. 好像 弯曲 宽阔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7. 移动 宽广 聚集 气势 观赏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完成本题,要认真拼读,再结合句子的整体语境书写词语,注意要书写得正确工整。
8.食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草地:草色青青春意浓,众心爱惜绿。 校园;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操场:除了您的呵护,什么也别留下。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题目,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以及要符合不同场景的语境要求,结合不同地方的特点进项作答,同时要注意告示语要简练,不要太过繁琐。
9.中国最美风景之——九寨沟
人们说,如果世界上真有仙境,那肯定就是九寨沟。这是一个佳景荟萃、神奇莫测的旷世胜地;是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沟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不愧为“中华水景之王”。
中国最美风景——黄山
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她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作为中国山之代表,黄山集中国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之称。黄山正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着四海宾客。
【详解】
阅读能力的积累,学生通过阅读增长自己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
10.作者从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以及心理感受
11. 设问 小 孔隙窄小
12. 月 身体部位 腿 脚
13.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14.因为孔隙太小,左右和上方的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受到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本文主要通过作者坐船过孔隙时直观的描写和亲身感受,表现了孔隙的狭小。
11.
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是一个设问句,不但具体说明了小船的小,还给人新奇的感觉,更突出了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12.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可知答案。
13.
这道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脑、肩、背、臀”这几个字的部首都是月,月字旁的字与肉有关 。月这个偏旁部首叫做“肉月旁”,本意就不是“月”,而是“肉”。它所构成的字多是与身体各部位有关的,指的是肉体。在古代文字中,它们本是两个字,后因其小篆字体很相近,合并为一个偏旁,统称“肉月旁”。以肉月旁为偏旁的字,字义大致在两个范畴中,或和月相关,或和肉相关。示例:肚、胳、膊等。
14.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
联系上下文理解,阅读第二自然段可知,因为孔隙太小,四周昏暗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所以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这句话通过“挤压”一词写出了孔隙的狭小。
15.AD
16.C
17.B
18.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
19.对联①:上联表明古厝主人的祖辈是官宦人家,家族显赫;下联表明古厝主人是书香门第,家风儒雅。
15.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从材料一的句子“古厝的建筑有特色,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和白色花岗岩,屋顶多为燕尾脊,细部装饰多用砖雕、木雕、石刻。”可知AD正确。
16.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掌握。
从材料一的句子“古厝的建筑有特色,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和白色花岗岩,屋顶多为燕尾脊,细部装饰多用砖雕、木雕、石刻。”可知C选项正确。
17.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掌握。
从材料二的句子“金门县民俗文化村,始建于1900年,所有建筑材料及建筑师都来自闽南地区。”可知B选项正确。
18.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掌握。
从材料二的句子“壮丽的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可知答案。
19.
本题考查对联的理解。
选择第①副对联:上联表明古厝主人的祖辈是官宦人家,家族显赫;下联表明古厝主人是书香门第,家风儒雅。
选择第②副对联:上联的“雅室”和下联的“花香”都表明古厝主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注重个人修养,志趣高雅。
选择第③副对联:上联体现古厝主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下联体现其坦坦荡荡的浩然正气。
20.西边的天渐渐红了,比白天的太阳更红。慢慢地,在天的那边飘出了几朵红彤彤的云,它们缓缓地围拢过来,映红了地面。太阳还停在远处,迟迟不肯离去,就像一个贪玩的孩子不肯回家。天空不一会儿就变成紫红色的了,但持续的时间太短,刹那间又变成了单纯的红,红得鲜艳,红得让人感叹,仿佛比以前更美了,夺目而耀眼。这时,太阳终于肯走了,它向西边挪动着,它走得好慢,一步步,慢得让人很想去帮它一把,那些红色的云簇拥着它,它放心地渐渐下落,带着天边最后一抹阳光消失了……夜降临了。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