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4*月迹
一、选择题
1.根据课文《月迹》内容,月亮都在哪里留下了踪影?( )
A.镜中月—院中月一水中月—眼中月
B.眼中月—镜中月—院中月一水中月
C.镜中月一水中月一院中月一眼中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窗帘 踪迹 发稍 骨朵儿
B.羡暮 屏气 葡萄 清清晰晰
C.灿烂 磁盆 沙滩 溜进来
D.疑心 锨刃 粗糙 无边无际
3.下列句子中的“袅袅”与“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中的“袅袅”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在彩绘精致的屋梁上盘旋。
B.这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堪称天籁之音,直到他们演唱结束,依旧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春天来了,垂柳袅袅,让人陶醉其中。
D.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种浸满茶香的气息,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家表演时面面相觑,真是心灵相印,配合默契。
B.汽车在那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飞奔,扑入人们视野的是一排排白杨。
C.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无端去嫉妒别人,因为这样除了伤害,没有任何幸福可言。
D.为了看世界杯,我与家人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5.多音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新鲜 鲜嫩 鲜活 B.静悄悄 悄无声息 低声悄语
C.屏息 屏障 屏幕 D.积累 劳累 果实累累
二、填空题
6.比一比,再组词
悄( ) 妒( ) 掬( ) 偎( )
梢( ) 炉( ) 拘( ) 喂( )
7.给下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竹lián________ shū________忽
羡mù________ 面面相qù________
款款________ 玉砌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天上的星星在厚厚的云层里。(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锣鼓声真大。(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向敌人扑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一句关于月亮的比喻句。
例句:月亮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让夜行的人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月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③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④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 ”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
“桂树。”
10..画线句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画线句②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线句③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画线句④是从几个角度来写月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写月光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院中的桂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觉得作者在文小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指的是什么吗?你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月亮在人们心中美丽而又圣洁,从古到今它是人们歌唱、赋诗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有关月的诗句或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探究《月迹》
河边寻月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7.读了课文,你认为月亮是谁的?( )
A.我们每一个人的。 B.“我”和弟弟妹妹的。
18.“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流露出的情感是( )
A.兴奋、惊喜 B.失望、难过 C.生气、厌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我们掌握所学课文内。回顾所学可知,《月迹》一文中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河中寻月(即水中月)——沙滩议月(即眼中月),寻月的过程描写得也趣味盎然,尤其是那些洋溢着孩子们稚气未脱的语言与朦胧幼稚的审美标准读来回味无穷,加上神话传说穿插其中,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美妙意境。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扬了孩子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2.D
【详解】
A.发梢
B.羡慕
C.瓷盆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作答时,学生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字词的含义是否相同,平时要多做题。
“袅袅”:1.形容烟气缭绕上升:炊烟~。2.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垂杨~。3.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余音~。
A项:句中写歌声婉转不绝,“袅袅”意为“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
B项:句中写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袅袅”意为“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
C项:句中写垂柳枝条随风摆动,“袅袅”意为“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
D项:句中写茶的香味缭绕,“袅袅”意为“形容烟气缭绕上升”,与“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中的“袅袅”意思相同,故D项正确。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词语使用错误。面面相觑: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用于表演时演员的状态不恰当。
B项词语使用正确。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C项词语使用正确。嫉妒: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D项词语使用正确。争执: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5.A
【详解】
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可根据词性、字义等进行区分,平时要注意积累,多读多练。
A项:读音都是xiān。
“鲜”:[ xiān ]1.新鲜:~花。~肉。2.明丽的:~红。~艳。3.(味道)美好:味道很~。4.鲜美应时的食物:时~。尝~。5.古指生鱼:治大国,若烹小~。[ xiǎn ]少:~见。~有。
B项:静悄悄(qiāo) 悄(qiǎo)无声息 低声悄(qiǎo)语。
“悄”:[ qiāo ]1.〔悄悄〕2.没有声响或声音很低:静~。3.偷偷;(行动)不让人知道。[ qiǎo ]1.忧愁。2.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然无声。低声~语。
C项:屏(bǐng)息 屏(píng)障 屏(píng)幕。
“屏”:[ bīng ]〔屏营〕惶恐;惶惑不知所措。[ píng ]1.遮挡:~风。2.字画的条幅:四扇~。[ bǐng ]1.放弃;排除:~弃。2.抑制(呼吸):~息静听。
D项:积累(lěi) 劳累(lèi) 果实累累(léi)。
“累”:[ lèi ]1.疲乏,过劳:劳~。~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着。[ lěi ]1.连续,重叠,堆积:~计。~日。~积。~~。日积月~。连篇~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进税。3.连及,连带:~及。牵~。拖~。[ léi ]1.〔~~〕a.连续成串,如“果实~~”;b.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2.多余,不简洁,如“文字~赘”;
6. 悄悄 嫉妒 笑容可掬 依偎 树梢 火炉 拘束 喂食
略
7. 帘 疏
慕 觑 kuǎn kuǎn qì
【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以及辨析字音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慕、觑”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款款:kuǎn kuǎn。
玉砌:yù qì。
8. 天上的星星在厚厚的云层里捉迷藏。 锣鼓声真大,十里外都能听见。 战士像猛虎一样向敌人扑去。
【详解】
1题考查学生对拟人句的掌握能力。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陈述句改成拟人句,就是对主语进行拟人化修饰,使其具有任务的特征。2题考查学生对夸张句的掌握能力。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3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能力。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天上的星星在厚厚的云层里捉迷藏。锣鼓声真大,十里外都能听见。战士像猛虎一样向敌人扑去。
9. 一束冬日里的暖阳 让寒风中的人们倍感温暖 一曲思念的歌谣 使远在他乡的游子获得心灵的慰藉
【详解】
考查学生仿写比喻句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能力。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一束冬日里的暖阳 让寒风中的人们倍感温暖 一曲思念的歌谣 使远在他乡的游子获得心灵的慰藉。
10.领起下文
11.拟人。“款款”说明月亮步履的雍容美丽;“悄没声地”说明月亮走来的无声无息。
12.对月亮的珍爱、生怕它被吵闹声吓走。
13.“满满的”是写形状;“玉玉的”是写月温润清凉的质地,“银银的”是写月的色泽。“灯光”一句是写月光的亮度。
14.为后文描写桂树袅袅的香味,月中的桂树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
15.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围绕追求美好事物来谈成就。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特点,起一个引领下文的作用。为下文中去寻找月亮做了铺垫。
11.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说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这些都是人的动作。写出了月亮的美丽和无声无息。
12.从“高兴”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看到月亮后的愉快心情;“屏气儿不出、生怕”则是孩子们对月亮的珍视,生怕月亮被吵闹声吓走。
13.写物的角度很多,从划线句子来看“满”是写月亮的形状;“玉玉的”是写月温润清凉的质地,“银银的”是写月亮的色泽。“灯光”一句是写月光的亮度。
14.写桂树是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一个铺垫,后面写到了孩子们关于月亮里的奇思妙想。
15.本文通过写孩子们找寻月迹,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追求,告诉我们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月亮”即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因此围绕着“大、亮、美”来谈即可。
16.关于月亮的诗歌很多,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A
18.A
17.
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联系“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月亮其实是每一个人的。
18.
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联系“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这句话,应该是充满了惊喜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