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23: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宣言发表
2.北京的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为纪念三位爱国将领而得名。他们壮烈殉国的时期是(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是( )
A.黎元洪 B.孙中山 C.蒋介石 D.汪精卫
4.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C.北伐战争胜利纪念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中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全国公祭日时间,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时间是( )
A.1931年9月 B.1936年10月 C.1937年7月 D.1937年12月
6.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宋庚一,于2021年12月14日下午,在给学生上课教学期间,发表极其错误的言论,质疑南京大屠杀人数。说什么小说杜撰,真实数字存在疑点,说什么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直接证据是( )
①1995年拍摄的电影《南京1937》
②美国牧师约翰 马吉1937年拍摄的长度达105分钟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
③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 拉贝在1937年详细记录的日军暴行
④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夏淑琴全家9口人被杀7口,她被刺伤后从死人堆里爬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虽然中国准备进行一场持久战,日本却不想陷入亚洲大陆的泥潭;……日本军方许诺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标志着日方的许诺失败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长沙会战
8.1937年底,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的率领下,踏上了漫漫西迁路,历时两年多,穿越江南六省,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坚持办学七年,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浙大西迁的历史背景是
A.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B.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沦陷
C.一二九运动,抗日民族救亡新高潮 D.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9.这面旗帜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10.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又提出:“逼蒋抗日”;七七事变后,决定“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
A.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的立场 B.国共建立起了革命统一战线
C.国共政治立场完全没有了分歧 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1.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12.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在今潍坊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创建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是
A.王尽美 B.陈毅 C.马保三 D.许世友
13.“逐步上升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华民族在危机面前作出选择……当日本帝国主文的侵略使中国面对着亡国灭种之境的时候,民族矛盾便成为一种主要矛盾。于是有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行动。”为此国共两党( )
A.创办黄埔军校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进行北伐战争 D.组织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14.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中国国家公祭日,习近平在首个公祭仪式讲话中23次提及“和平”,传递正能量。与国家公祭日设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一二 九运动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5.下列选项描述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二、综合题
16.中国近代历史,中国人民面对列强的侵略,不断的展开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撕裂的国土】
材料一 如图一、二所示
(1)图一所示阴影部分领土和图二领土分别被列强在哪次侵华战争中割占的?
【哭泣的城市】
材料二 1858年11月18日,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称:“由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使广州的一部分贸易转移到了上海。其他的口岸差不多都没有什么贸易,而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又不属于那五个开放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19世纪中期的汕头地域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随着樟林港的衰落,汕头港逐渐取代了樟林港的地位,成为潮汕地区中心港口。……另一名谈判代表依尔近公爵也说:“可能这次签订条约将汕头辟为商埠”。由此可见,列强各国早就想把汕头变成为其非法牟利的“合法”贸易商埠。
——《“汕头商业意义的口岸”由来浅说》汕头日报5月13日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哪项条约将汕头开辟为商埠?列强为什么要将汕头开辟为商埠?
【团结中抗争】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材料四 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他们……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17.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却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2)与材料二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材料三: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国开始了怎样的抗战局面?
(4)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A项;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八一三事变,把战火烧到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首都南京的门户上海,排除C项;国共宣言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C
【详解】
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都是抗日英雄,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点睛】
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D项正确;黎元洪曾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排除A项;孙中山于1912年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排除B项;蒋介石于1927年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B选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排除A项;没有北伐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说法,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在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排除D项;故选B。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D项正确;1931年9月的重大事件是九一八事变,排除A项;193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排除B项;1937年7月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就必须借助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进行研究、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当年受害者幸存者的控诉材料等,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官方言论、电影的描述都含有文学色彩,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虽然中国准备进行一场持久战,日本却不想陷入亚洲大陆的泥潭;……日本军方许诺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淞沪会战,A项正确;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排除B项;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排除C项;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A
【详解】
根据材料“1937年底,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的率领下,踏上了漫漫西迁路,历时两年多,穿越江南六省,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坚持办学七年,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结合所学可知浙江大学西迁的时间是1937年底,当时的背景是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A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符题意,排除B项;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西安事变都不符题意,排除CD项。故选A。
9.A
【详解】
根据“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可得出这是在抗战时期组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日,A项正确;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都只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排除BD项;材料涉及到各民族、各阶层,并不是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排除C项。故选A项。
【点睛】
10.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主要和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关,最终决定“联蒋抗日”主要是因为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正确;蒋介石并没有彻底改变其反共的立场,排除A项;国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期间,1927年已经瓦解,排除B项;“完全没有分歧”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1924-192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创建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辛亥革命时期不可能国共合作,排除AD项;解放战争是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主要在国共两党之间进行的战争,排除C项。故选B项。
【点睛】
1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寿光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人民抗日武装。遂即发动了声震渤海平原的牛头镇起义,树起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大旗。马保三被推选为司令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跑了8个乡、几十个村庄,组成了一支80多人的“抗敌后援队”,为起义组织了骨干力量,故创建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是马保三,C正确;王尽美是从潍坊大地上走出去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排除A;创建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是马保三,不是陈毅、许世友,排除BD。故选C。
13.B
【详解】
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B项正确;创办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活动,排除A和C项;国民党组织第三次长沙会战,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D项符合题意;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的,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排除B项;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B项正确;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排除A项;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描述的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排除C项;打倒军阀,除列强”,是中国国民党党史上北伐战争时的口号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错别字不得分;多写书名号不得分。)
(2)《天津条约》,(错别字不得分,无书名号不得分);原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潮汕地区中心港口;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便利列强对中国输出商品等。
(3)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或“打倒列强除军阀”)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政治: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或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或中共百团大战),战略上相互配合。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
(5)落后就要挨打,应提高综合国力;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中国人民有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等。
(1)
观察图一可知,图一所示阴影部分领土是香港岛,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通过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被英国割占;观察图二可知,图二领土是台湾岛,台湾岛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的。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汕头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原因:根据“19世纪中期的汕头地域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可归纳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根据“随着樟林港的衰落,汕头港逐渐取代了樟林港的地位,成为潮汕地区中心港口”可归纳出潮汕地区中心港口;根据“可能这次签订条约将汕头辟为商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便利列强对中国输出商品等。
(3)
根据“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可以看出,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是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政治的表现是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的表现是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由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民族觉醒;民族团结。
(5)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应提高综合国力;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中国人民有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等。
【点睛】
17.(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
根据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可知“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与九一八事变有关。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
(2)
根据材料二“张学良说……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西安事变有关。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
根据材料三“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
根据所学知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做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