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23:1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为了
A.国共合作与北伐 B.国共停战与抗日
C.商谈民主建国 D.共同反帝与独立
2.在电影《潜伏》中的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占领叫失败,有一种退却叫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一种退却叫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华东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3.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图中,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再分裂的表现是( )
A.国民党发动局部内战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 D.中国全民族联合抗战
4.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北平和谈
5.“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战役最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6.《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主要内容:国共两党长期合作 ,坚持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国方案。该“纪要”签订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的人心所向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D.渴望和平,民主建国
7.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③“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④“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8.口号往往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它的引导和鼓动作用十分明显。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打倒列强,打倒(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9.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
B.北平和谈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0.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道:“无非一念救苍生”,下图的两幅照片也见证了他为之所作的努力。毛泽东此行( )
A.希望推动工人运动高涨 B.希望达成成立联合政府目的
C.打开了抗日战争新局面 D.促成了抗战胜利后长久和平
11.1946年,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对哪一解放区发动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12.抗日战争胜利后,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
A.民主;共和 B.和平;民主 C.统一;富强 D.独立;统一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图2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中国红军长征记》
(1)阅读材料一,从图1到图2体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3)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史实说明。
14.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 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国共两党的发展 史”专题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很有教益。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携手合作、 共赴困难,求同存异、真诚相待、国共两党合则双赢、分则两害,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宝贵经验。
材料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利、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 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1)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2)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成为扭转时局关键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3)根据所学内容回答,谁为材料二中提到的“抗战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材料二中 提到的“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事件?
(4)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的学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行动,该行动结果如何?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重庆谈判的举行和《会谈纪要》的发表,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同时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毛泽东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3)从材料二中概括出重庆谈判的意义有哪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等信息可是与重庆谈判有关,1945年8月,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毅然前往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重庆谈判,谈判的结果是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强调和平、民主建国,C项正确;国共合作与北伐发生在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共停战与抗日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不是国共共同反帝与独立,而是强调国共围绕和平建国的问题进行重庆谈判,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决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C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不叫退却,排除A项;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是粉碎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战役,华东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是粉碎对山东解放区去重点进攻的战役,都不属于退却,排除B、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继续实行独裁,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导致国共两党“再分裂”的表现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B项正确,排除A项;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国共之间再合作,排除C项;中国全民族联合抗战是在国共再合作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说明材料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即重庆谈判,A项正确;西安事变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的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排除B项;皖南事变 是1941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表现,排除C项;北平和谈发生在1949年渡江战役前,与题干中的时间和地点均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这些言论相关的军事行动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B项正确;刘邓大军推进大别山标志战略反攻开始,排除A项;辽沈战役是战略大决战,排除B项;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
根据材料“国共两党长期合作 ,坚持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国方案”可知,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的人心所向是渴望和平,民主建国,D项正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战时期的口号,排除B项;打倒军阀,统一全国是北伐战争时期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③②,C项正确;ABD项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错误,排除。故选C项。
8.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期提出的口号是解放战争期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A项正确;“打倒列强,打倒(除)军阀”是20世纪20年代的北伐战争中提出的口号,排除B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口号,排除C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
依据题干的“1945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D符合题意;国民党一大是1924年召开,北平和谈发生在1949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故ABC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D。
【点睛】
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10.B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希望达成成立联合政府目的,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B项正确;“希望推动工人运动高涨”与当时的形势不符,排除A项;当时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排除C项;1946年6月内战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C项正确;。故选C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是重点进攻阶段的进攻对象,排除A项;华东解放区不是国民党进攻的对象,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毛泽东是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团结民主,和平建国的愿望而去重庆同蒋介石展开重庆谈判。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B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排除A项;“统一、富强、独立”与史实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3.(1)从照搬苏联的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转变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困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内占主导地位、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写出任意1点即可);解决:通过遵义会议,纠正了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在毛泽东等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写出1点即可,但解决的对策和结果必须与前面所写的困难一致。)
(3)实事求是、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前进等(1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进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获得人民支持。或者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尽可能地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赴重庆参加重庆谈判。(其他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从照搬苏联的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转变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也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往往照抄照搬”可知,这体现出困难在于,教条主义错误在党内占主导地位、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可知,通过遵义会议,纠正了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在毛泽东等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优秀品质是,实事求是、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前进等;根据所学可知,史实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进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获得人民支持;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尽可能地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赴重庆参加重庆谈判。
1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中国共产党 重庆谈判
(4)国共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1)
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促使孙中山决定国共产党合作,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由“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可知,“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重庆谈判。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的学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国共合作两利,分则两败。
【点睛】
15.(1)罪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2)结果:得到和平解决。意义: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重庆谈判,一是使国民党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诺了召开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主张;推动了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二是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将内战罪名强加于中国共产党的阴谋;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蒋介石如果再发动内战,就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一、二中各回答出1点即可)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蒋介石叛变革命,首先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在根据地日益发展起来之后,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围剿。
(2)根据所学可知:张、杨二人在多次恳请蒋介石联共抗日无果的情况下,于1936你那12月12日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即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努力之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根据材料二中“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同时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使国民党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承诺了召开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主张;推动了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中“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将内战罪名强加于中国共产党的阴谋;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蒋介石如果再发动内战,就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