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3 23: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我国对外开放首批经济特区的代表是( )
A.厦门 B.珠海 C.海南 D.深圳
3.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好起来。”下列举措中不属于这一理念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4.20世纪90年代,《纽约时报》有时事评论写道:“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材料中“大规模的项目”最有可能在
A.深圳 B.广州 C.厦门 D.浦东
5.本部设在深圳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2日发布鸿蒙系统,创新被认为是深圳亮眼的城市名片。从前的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如今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
A.一国两制 B.一五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6.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说,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决定在上海浦东建立( )
A.经济特区 B.开发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开放区
7.《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记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
B.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D.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一员
8.邓小平在视察深圳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下列属于与深圳同批开放,也可论证此结论的城市是( )
A.重庆 B.上海 C.武汉 D.厦门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那么我国最初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始于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B.开辟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将海南岛列为经济特区
10.某同学绘制了这样的年代尺,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A.改革开放 B.一国两制 C.西部大开发 D.外交工作
11.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解放、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B.上山下乡、红卫兵、阶级斗争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吸引外资
D.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12.下图反映了1979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2020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如今的浦东,地区生产总值是1990年的211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647元。浦东这30年的变化说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浦东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C.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D.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14.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中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据此,某校对“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展开探究。以下学生的思考中,正确的是
A.“当今的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主动开放
B.“近代的开放”是在落后挨打下的主动开放
C.“当今的开放”是从长江流域开始的
D.“近代的开放”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
15.《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C.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香港回归祖国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
(1)材料一提到“多种形式农业生产责任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责任制?这一责任制最先开始的地点是哪里?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2)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座城市?请再写出我国一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牢记使命,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会议?此次会议做出了什么决策?
材料二:
(2)写出首批开放的两个经济特区。并依据图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目前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
(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引进来到走出去,依据材料三的图片,说出中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中共“十二大”以来,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党的几代领导人多次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如何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项正确;由此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因此,排除表述错误的BCD项。故选A项。
2.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在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D项正确;厦门和珠海是首批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但不是经济特区代表,排除A、B项;海南岛是1988年设立的经济特区,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设立河北雄安新区,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人物邓小平,结合邓小平上台之后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邓小平的政策, 例如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4.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D项正确;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广州等沿海城市,排除B项;深圳、厦门是1980年兴办的经济特区,排除AC项。故选D项。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号称“一夜崛起之城”,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因此得益于改革开放,D项正确;A项是针对祖国统一的,排除A项;B项是在50年代,排除B项;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深圳已经是经济特区,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的过程是,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ACD项。故选B项。
7.D
【解析】
【详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一员,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应该发生在2001年,A项是1980年,B项是1992年,C项是2008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8.D
【解析】
【详解】
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D项正确;重庆、上海和武汉均不是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9.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A正确;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1985年,开辟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相继开放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BCD都是经济特区设立后才有的,排除。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中国对外开放知识点来解答此题。
10.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因此对应的主题应是改革开放,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没有体现一国两制、西部大开发或外交工作,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此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乡镇个体户发展迅速,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C项正确;1950年土地改革,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排除A项;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上山下乡、红卫兵,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B项;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是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流行语,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以①正确。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初步解决了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所以②正确。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既是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我国坚定不移地全面实行对外开放和不断走向世界的必然结果。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全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并将对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所以③、④正确。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D
【解析】
【详解】
浦东新区30年的变化,说明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见证了浦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D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是21世纪初,排除A项;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深圳,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主动开放,有利于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正确;“近代的开放”是在落后挨打下的被动开放,B排除;“当今的开放”,“近代的开放”都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CD排除。故选A。
15.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1971年的30年后是2001年,这一年中国加入世贸,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B项正确;A项是1992年,C项是新时代提出的,D项是1997年,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
(2)深圳;汕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此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先开始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冈村开始。
(2)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指深圳特区,除此以外,我国还形成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五个经济特区,到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放,我国逐渐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7.(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任意两个)。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发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倡导“一带一路”建设。
(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
根据所学知识,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目前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发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
根据材料三图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得出中国的措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根据材料三图三“WTO OMC”可得出中国中国实行的措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
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成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