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是《过秦论》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大泽乡起义
2.“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予后人太多的智慧。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段历史告诉我们(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成败,循环往复
C.得民心者得天下 D.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
3.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与“鱼腹丹书”“篝火狐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等成语典故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黄巾起义 D.官渡之战
4.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逐鹿之战
5.如下图是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银币之一,纪念币正面有“陈胜、吴广——公元前3世纪”的字样。该纪念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秦统一六国 B.大泽乡起义
C.秦二世暴政 D.楚汉之争
6.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制作的年代标尺,③处应( )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① ② ③ ④
A.西周建立 B.春秋时期 C.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 D.秦朝建立
7.杜牧《阿房宫赋》中记载:“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上文中“族(灭)秦者,秦也”指出了秦灭亡是由于
A.六国的联合反抗 B.秦末农民战争 C.秦统治者的暴政 D.外国的侵略
8.揭竿而起,让秦王朝的大厦摇摇欲坠,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黄巾起义 D.赤眉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牧野之战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10.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动者是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C.黄巢 D.张角
11.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而告终。这一场战争称为
A.晋楚争霸 B.楚汉之争 C.吴越争霸 D.淝水之战
12.有资料显示:秦朝时期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北击匈奴南攻越族时,男子出征,女子运输军粮者不绝于道;阿房宫、骊山陵墓总计役使民夫2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10%。此一资料反映了秦朝( )
A.财政困难 B.农业落后
C.刑法严酷 D.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13.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选项中与成语“楚汉之争”有关的是( )
A.商纣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 C.秦二世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
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吴广 项羽 B.勾践 晋文公
C.项羽 勾践 D.刘邦 项羽
15.曾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说明秦朝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法严苛 C.商业繁荣 D.民风彪悍
二、综合题
16.秦的兴衰
材料一 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一,战国在国家管理方面与西周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建立这一“新型的国家”方面采取的重要的举措。
材料二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威,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君治秦”对秦国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4)阅读材料一,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 他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
(5)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那么统一使用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6)图三事件是什么 这次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秦的兴衰给你什么启示
17.水是生命之源,造就了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依水而居——见证文明诞生】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
【为民治水——传承中华文明】
材料二
【水动秦基——关注王朝兴衰】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百姓)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简要说说两种建筑样式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形成两种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大禹是采用什么办法治理黄河水患的? 都江堰的主持建造者是谁?都江堰的建造对成都平原的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根据所学回答,“水动秦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秦末大泽乡起义的描述,故选D;阪泉之战、牧野之战和长平之战都不是发生在秦末,排除ABC。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他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部落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朝灭亡;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想统治长久,就必须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否则横征暴敛,就会导致官逼民反,政权被人民起义推翻。C项符合题意;“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兴衰成败,循环往复;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在题干内容中无法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3.A
【详解】
依据题干“鱼腹丹书”、“篝火孤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陈胜高呼“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发动起义,A项正确;楚汉之争、黄巾起义、官渡之战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4.C
【详解】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C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发生在武王伐纣时期,A排除;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B排除;涿鹿之战发生在黄帝时期,D排除。故选择C。
5.B
【详解】
根据“陈胜吴广--公元前3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项正确;秦统一六国与纪念币内容不符,排除A项;秦二世暴政在纪念币中看不出来,排除C项;楚汉之争指的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
③处对应的是公元前209年,这一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C项正确;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排除A项;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排除B项;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秦朝,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根据“族(灭)秦者,秦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由于自身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C项正确;六国被秦灭亡,排除A项;秦末农民战争加速了秦的灭亡,但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外国的侵略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A
【详解】
根据材料“揭竿而起,让秦王朝的大厦摇摇欲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楚汉之争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排除C项;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9.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周武王攻打纣王取得胜利的战役,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刘邦、项羽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刘邦胜利,建立汉朝,排除C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起义,不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可知,发动起义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又被称为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A项正确;刘邦、项羽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的秦末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排除B项;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排除C项;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结果是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B项正确;晋楚争霸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吴越争霸发生在春秋末年,排除C项;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前秦,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期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北击匈奴南攻越族时,男子出征,女子运输军粮者不绝于道;阿房宫、骊山陵墓总计役使民夫2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10%,说明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财政困难、农业落后、刑法严酷,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4.C
【详解】
从材料看出,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C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这幅对联中没有涉及吴广、晋文公和刘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刑法非常严苛。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B项。
16.(1)西周时期,统治者不能拥有全部的主权。战国的国君掌握专制权力,任免官吏,选拔有才能的人管理国家。
(2)推行县制;
(3)加强了秦军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任写2点)
(4)嬴政;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
(6)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
(7)言之有理即可。
(1)
依据材料“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可知,西周时期,统治者不能拥有全部的主权。“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可知,战国的国君掌握专制权力,任免官吏,选拔有才能的人管理国家。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推行县制,作为建立“新型的国家”的重要举措。
(3)
据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是指商鞅变法对秦国作用,加强了秦军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4)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中秦王是指嬴政。他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居民,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
依据分析图片一是统一文字使用小篆,图二是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6)
据所学知识,秦抄实行严厉的酷刑,使人们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领导人们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分析图三可知大泽乡起义,这次起义的爆发根本原因是秦朝暴政。
(7)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分析秦朝兴衰可知,通过改革促进秦国大力增强,但要提倡节俭,爱民,坚持以人为中心,君要勤政爱民,等等。
【点睛】
17.(1)不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而半坡居民则是半地穴式建筑;原因:受南北方不同地理环境或气侯差异的影响,南方的河姆渡人生活处的降水比北方半坡人多。(1点言之有理即可)。
(2)疏导的办法治水。李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3)秦朝的暴政。
(1)
如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左图房屋和由右图房屋分别出现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气候潮湿,因此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居住干栏式房屋。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因此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2)
结合所学,大禹是采用疏导的办法治黄河水患。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伟大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3)
由材料“失期,法皆斩”,体现了秦律的残酷,所以“水动秦基”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