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8: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
1.北京人适应自然能力增强的显著特征是
A.手脚分工明显 B.制造和使用工具 C.使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
2.文字是以下哪个创造的(  )
A.伶伦 B.隶首 C.仓颉 D.黄帝
3.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学会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4.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5.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城市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农作物种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6.某学习小组准备寒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山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河南省
7.以下选项中对下图所示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A.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B.会挖掘木结构水井
C.居住在黄河流域,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D.墓葬随葬品差异较大,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8.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其中最著名的传说人物是
①尧②黄帝③舜④炎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孙中山祭文:“惟我皇祖,承天御世,钟齐孕灵……翦蚩尤于涿鹿,战炎帝于阪泉。挥斥八埏,疆里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这里的“皇祖”是指
A.皇帝 B.黄帝 C.周武王 D.秦始皇
10.考古学者复原了七八千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古代人类居住房屋。据文图可以判断该房屋居住的远古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1.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猪纹黑陶钵 B.半地穴式房屋 C.出土的稻谷 D.司母戊鼎
12.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你会带他去
A.云南元谋县 B.浙江河姆渡 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
13.下列关于大冶章山石龙头遗址,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发现于1971年冬天
B.经考证,它距今三四十万年前,与北京人时间相当
C.它处于新石器时代
D.遗址中石器的加工方法主要是用锤击法
14.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发现的古人类遗址有北京人遗址、金牛山遗址、河套人遗址、许家窑人遗址、长阳人遗址、柳江人遗址、马坝人遗址、左镇人遗址等。这说明我国
A.古人类都分布于北方地区 B.古人类由猿进化而来
C.是最早出现古人类的国家 D.古人类遗址非常丰富
15.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尧、舜、禹 B.炎帝、蚩尤 C.黄帝、蚩尤 D.炎帝、黄帝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山顶洞人沿用了与北京人同样的方法制作石器工具……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保存完好,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挖成的。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哪种原始人类的复原像?
(2)图一、图二两者在体貌特征上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答出两点即可)
17.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yì,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中的“轩辕”指谁?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交战双方分别是谁?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轩辕”还有哪些贡献。
(3)“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学会了使用火,能够吃到烧熟的食物,这促进了人体质的发展,是适应自然能力增强的显著表现,故C符合题意;手脚分工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过着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决定的,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A项伶伦发明音律;B项隶首发明算盘;C项相传黄帝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故C符合题意;D项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生活时间、会使用天然火、会使用打制石器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A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B排除;蓝田人大约生活在100万至50万年前,C排除;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D排除。故选择A。
4.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项正确;北京人居住在今天北京地区而得名,排除A项;山顶洞人居住在今北京山顶洞穴而得名,排除B项;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作物种的种植,家畜饲养出现,磨制石器发展,聚落的形成,这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不是原始农兴起和发展的标志,⑤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6.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所以某学习小组准备寒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云南省,C项正确;山西省、 北京市、 河南省的古人类遗址均出现在云南元谋人之后,排除A、B、D项。故选C项。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目“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C项正确;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挖掘木结构水井,排除AB项;原始社会末期才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因此,②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与题干“最著名的传说人物”不符,因此,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C项。故选D项。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翦蚩尤于涿鹿,战炎帝于阪泉……奠基中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皇族”指的是黄帝。他在阪泉之战打败了炎帝,后联合炎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最终与炎帝并称为“人文始祖”。B项正确;皇帝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排除A项;周武王、秦始皇都不曾“翦蚩尤”、“战炎帝”。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10.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建筑物为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羊、鹿、猴子等牲畜,还会挖掘水井。C项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住在山洞里,排除AB项;半坡人是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人类,房屋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多为半地穴式房屋,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黄河流域,居住在半地穴房子里面,B项正确;A项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器皿,排除A项;稻谷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排除C项;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点。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元谋人因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而得名,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元谋人
13.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大冶章山石龙头遗址发现于1971年冬天,它距今约三四十万年,与北京人生活时间相当(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石器的加工方法主要是用锤击法而成,所以说法不正确的是C,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4.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体现的是我国古人类遗址非常丰富。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D项正确;A项说法具有绝对化,南方也有,排除A项;古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D项。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6.(1)北京人、山顶洞人。
(2)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巴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解析】
(1)
据所学知识,并材料一中图一是北京人,图二山顶洞人的复原像。
(2)
图一、图二两者在体貌特征上的不同是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巴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基本相同。
(3)
根据材料二可知,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 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17.(1)黄帝。阪泉之战的交战双方是黄帝和炎帝,涿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
(2)相传黄帝教人们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
(3)人文始祖或人文初祖。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yì,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的信息,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所以材料中的“轩辕”指黄帝,阪泉之战的交战双方是黄帝和炎帝,涿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教人们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教人们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