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如图)方法正确的是( )
2.将浸湿了溴水的棕红色滤纸,挂在含二氧化硫的容器里,滤纸褪色了,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B.溴挥发而褪色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D.溴被还原成Br—
3.设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述不正确的是
A.1molC670H134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011N B.12g金刚石中的碳碳单键数为2N
C.48g O2与O3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个数为3N D.78g过氧化钠晶体中离子总数为4N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B.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
C.NO、NO2是大气污染物,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D. HCl、NH3、BaSO4都是电解质
5.下列物质与对应的性质或特性相符合的是
A.水 → 在人体内调节酸碱度的主要物质
B.油脂 → 发生水解反应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蔗糖 → 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纤维素 → 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6.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CO气体,另一个盛有N2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①分子数 ②原子数 ③质量 ④质子数 ⑤电子数 (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④ D.全部
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 B. Ca2+、HCO3(、C1(、K+
C.Mg2+、Ag+、NO3(、Cl( D. H+ 、Cl( 、Na+ 、CO32(
8.下列实验中,不易观察到明显变化的是
A. 把绿豆大的钾投入少量水中
B. 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
C. 把溴水加入到淀粉KI溶液中
D. 氢气和氯气等体积混合后强光照射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足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2Fe2++Cl2====2Cl-+2Fe3+
B.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碘化钾溶液:Fe3++2I-====Fe2++I2
C.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铁:Fe+Cu2+====Fe3++Cu
D.H2S通入FeCl3溶液中:H2S+2Fe3+====2Fe2++S↓+2H+
10.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得到活泼金属钠
B.在加热的情况下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铝得到金属铝
C.用铝热反应原理炼得熔点较高的金属铬
D.热分解法直接加热HgO得到金属Hg
11.有关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存在
B.加入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存在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存在
D.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2-3存在
12.下列有关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高分子膜的用途,错误的是( )
A.高分子分离膜可用于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方面
B.加热时,用高分子膜可浓缩天然果汁
C.传感膜能够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热电膜能够把热能转换为电能
13.某一元弱酸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时,将g HA完全溶解于水,得V mL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密度为g·cm,其中n(A)为b mol。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中c(H+)=
B.物质的量浓度c(HA)=
C.℃时,HA的溶解度Sg
D.HA的质量分数(HA)=×100%
14.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15.30℃时,在0.1mol/L的Na2S、NaHS两溶液中均存在的关系是( )。
A.c(H+)·c(OH-)<1×10-14 B.c(Na+)=c(S2-)+c(HS-)+c(H2S)
C.c(OH-)=c(H+)+c(HS-)+2c(H2S) D.c(Na+)+c(H+)=c(OH-)+c(HS-)+2c(S2-)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
(3)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X的氢化物与同族第二、第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
17.(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废铜制取CuSO4:
(1) 甲学生进行了下列实验:取含6.4g铜的废铜和10ml 18m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起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他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烧瓶中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2) 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好,他自己设计的思路是:2Cu+O2==2CuO;CuO+H2SO4
==CuSO4+H2O。对比甲的方案,乙同学的优点是:
。
(3) 丙同学采用向含有废铜屑的热的稀H2SO4中,不断通入空气也能制备CuSO4,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18.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FeSO4、H2SO4、Ag2SO4、Al2(SO4)3及一些污泥。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测定了废水中各物质的含量并查找了溶解度数据,现列表如下
表一废水中各物质的含量
物质
FeSO4
H2SO4
Ag2SO4
Al2(SO4)2
污泥
质量分数/(%)
15.0
7.0
0.40
0.34
5.0
表二 FeSO4和Al2(SO4)3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FeSO4溶液度(g)
15.6
20.5
26.5
32.9
40.2
48.6
Al2(SO4)3溶解度(g)
31.2
33.5
36.4
40.4
45.7
52.2
该课题组根据表中数据,设计了污水处理方案,拟利用该厂的废铁屑(有少量锈斑)、烧碱溶液和硫酸处理此污水,回收FeSO4·7H2O和Ag。
(1)请填写下列空白,完成得到Ag的实验方案:
①将带有锈斑的废铁屑先后用热的烧碱溶液和热水进行洗涤,目的是 。
②将工厂废水过滤,用少量水洗涤滤渣,洗涤液并入滤液后保留待用;
③ ,目的是使Ag+全部还原为金属Ag;
④ ,目的是分离出Ag;
(2)请写出后续的步骤,除去Al3+,得到主要成分为FeSO4·7H2O晶体。
⑤将第 步与第④步所得滤液混合后,加入少量硫酸至混合液的pH为3-4后, ,滤出FeSO4·7H2O晶体
(3)写出步骤③中所有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在步骤⑤中,加入少量硫酸调节pH的目的是 。
三、实验题
19.用下面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0.(6分)1mol C4H10(g)与不足量的氧气共贮于一固定容器中,压强为p,点火燃烧后,回到室温,得到水若干(其体积可不计)和CO2和CO两种气体,总压强降为0.557 p,试问:
(1)生成的水的质量;
(2)反应前氧气的物质的量;
(3)反应后气体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1.D
【解析】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注意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也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别人,试管口应向上倾斜45°左右,让试管切勿受热后用外焰加热。关于酒精灯、试管等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还需全面了解。
2.CD
【解析】SO2+Br2+2H2O=H2SO4+2HBr,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滤纸褪色由此可知,SO2具有还原性Br2具有氧化性,溴被还原成Br—,故选C D
3.D
4.C
【解析】NO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NO2,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5.D
6.D
7.B
【解析】Ba2++SO42-=BaSO4↓、Ag++Cl(=AgCl↓、H+ +CO32(=HCO3—或2H+ +CO32(=H2O+CO2↑,故答案为B
8.B
9.D
【解析】足量Cl2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Cl2不但氧化Fe2+,还能氧化Br-,故A错误;B项中电荷不守恒;C项不符合反应事实,Cu2+将Fe氧化为Fe2+。
10.B
11.C
A.不正确,可能是其它难溶盐转化成更难溶的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l—存在。
B.不正确,加入氨水生成白色沉淀,Al (OH)3 不溶于氨水。
C.正确;
D.不正确,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则原溶液中可能有SO32―、 HCO3―、CO2-3存在
12.B
【解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就是“智能化”。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地使粒子通过,不用加热就能将天然果汁进行浓缩。
13.C
【解析】c(H+)=c(H+)酸+c(H+)水=+c(OH)mol·L,故A项正确;HA的溶解度。
14.C
16.(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As
(2)
(3)三角锥
(4)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 (5)稳定性:NH3>PH3>AsH3 因为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 沸点:NH3>AsH3>PH3 NH3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AsH3相对分子质量比PH3大,分子键作用力大,因而AsH3比PH3沸点高。
17.(1)是(1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小,稀硫酸不与铜反应;(2分)
Cu+2H2SO4(浓)CuSO4+SO2+2H2O(2分)
(2)硫酸用量少,且没有污染物SO2产生(2分)
(3)2Cu+O2+2H2SO42CuSO4 +2H2O(2分)
【解析】(1)由于只有浓硫酸才能和铜反应。而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小,稀硫酸不与铜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浓硫酸直接核铜反应,会产生SO2,污染环境,且硫酸的用量也多。
(3)因为在加热的条件下,氧气能把铜氧化,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核硫酸反应即生成硫酸铜。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 +2H2O。
18.(1)① 洗去油污 (1分) ③ 在②的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洗涤过的废铁屑(1分),
充分反应后过滤(1分)
④ 将③的滤渣溶入足量的稀硫酸(1分),过滤,滤液保留待用(1分)
(2)⑤③ (2分)将溶液加热(温度不超过80℃)蒸发浓缩(1分),冷却结晶(1分)
(3) , ,
, (4分)
(4)抑制的水解(防止被氧化)(2分)
19. (1)稀硫酸、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
【解析】根据FeSO4具有易被氧化的特点,在配制其溶液时还需加入稀硫酸和铁屑;蒸馏水中若溶有O2,则会加速Fe(OH)2氧化,因此可采用煮沸法除去O2。为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方可达到目的。
20.(1)燃烧后得到水:C4H10 ~ ~ 5 H2O
1 5 5mol水即90 g
(2)反应后和反应前的压强之比即为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设反应耗氧的物质的量为y,则p后︰p前=0.557,0.557p︰p= 4︰(1+y),y=6.18mol
(3)燃烧方程式有两个:C4H10+6.5O 2= 4CO2+5H2O (1)
C4H10+4.5O 2= 4CO+5H2O (2)
设生成CO2的丁烷为amol,则生成CO的丁烷为(1-a)mol,燃烧后减少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6.18-4=3.28mol 它应由两个方程式提供:
(1)式由1+6.5——4 减少 3.5 (2) 式由1+4.5——4 减少 1.5
得3.5a+1.5(1-a)=3.18 解得a=0.84mol
即丁烷中84%转化成CO2,16%转化成CO,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CO2:4×0.84=3.36 mol, CO:4×0.16=0.64 mol
【解析】考查有机物燃烧的有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