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选择题
1.与“战乱中降生的一代天骄”“统一蒙古的战争”“三征西夏”等内容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写的词,描写的是南宋抗金军队的情景。金最终被哪一少数民族所灭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党项族 D.匈奴族
3.某学生正在阅读图中的书籍,他可以读到主人公的成就是( )
①统一了蒙古草原 ②灭南宋 ③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表是胖虎同学整理的著名历史人物信息,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人物 主要事迹
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A.铁木真、元昊、忽必烈 B.元昊、铁木真、忽必烈
C.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5.如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
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 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 C.①辽②南宋③元 D.①辽②东晋③元
6.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提取了以下几个关键词:“行汉法”“行仁政” “不嗜杀”“治国安民”,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人物是
A.成吉思汗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忽必烈
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最主要的功绩是( )
A.灭亡西辽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
8.“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9.下列出现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0.他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从容就以。他是( )
A.陆秀夫 B.文天祥 C.李白 D.柳公权
11.制作示意图是理清历史脉落的重要方式。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蒙古国的建立 B.行省制度的实行
C.元朝的建立 D.元朝的统一
12.下列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②西夏------汉族③金-----女真族④元朝----蒙古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下列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名句,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14.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 B.蒙古草原统一后
C.金朝灭亡后 D.忽必烈即汗位后
1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二、综合题
16.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阅读材料一,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材料二: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分析材料二,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
材料三:
(3)由图A到图C表明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__________趋势;图B中,南宋与金议和划定的边界是__________;元朝在_________年攻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材料三 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的建议,…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材料二、三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的赞普和公主分别指谁?
(2)根据材料二,指出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族开始农耕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忽必烈是哪个民族的首领?1271年他建立了什么朝代?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共同主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他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进攻西夏,C项正确;耶律阿保机、元昊是契丹和党项族首领,他们建立的是辽和西夏政权,排除AB项;忽必烈是成吉思汗之孙,他继承汗位,建立元朝,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故B符合题意;辽国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由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最后被金和北宋灭亡,故A不符合题意;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最后被蒙古族消灭,故C不符合题意;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建立的政权有前赵、北凉,与金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忽必烈即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朝的最终完成统一,此主人公是:忽必烈,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统一了蒙古草原是成吉思汗的功绩,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昊是西夏王朝的开国皇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蒙古族政权。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B项正确;A项顺序错误,排除A项;孝文帝的事迹是迁都、改革,排除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根据图中①所给的时间“916年——1125年”结合所学知识,916年契丹解除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过,后该国号为辽,阿保机就是辽太祖。1125年金灭辽。可知①是辽;根据②的起止时间“1127年——1276年”结合所学知识,金灭辽后,在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的弟弟赵构于同年在临安建立南宋,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故②是南宋;根据时间“1206年——1368年”结合所学知识,1206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秋天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根据③的政权存在的时间可知是元。综上所述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①辽②南宋③元。故选C。
6.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汉儒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 “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D项正确;材料与成吉思汗无关,排除A项;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建立金朝,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元昊是党项族首领,建立西夏政权,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成吉思汗”“最主要的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后,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D项正确;灭亡西辽与成吉思汗无关,排除A项;BC项与忽必烈相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元设中书省,即中央政府,职责总理全国政务,又称“都省”。都省直接管理“腹里”地区(河北、山西、山东)。其余地方设干个行省管理,D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元朝开始设置的,与隋朝、唐朝、北宋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C项正确;隋唐、明朝都是由汉族建立的政权,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0.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文天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从容就义,B项正确;陆秀夫是南宋大臣,后背负幼帝投海而死,排除A项;李白是唐朝诗人,排除C项;柳公权是唐朝书法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示意图反映了蒙古政权兴起到元朝统一的过程,D项正确;蒙古国的建立、行省制度的实行、元朝的建立只是部分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改国号为元,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文天祥是南宋的,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④②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政权直接对峙局面形成,C项正确;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排除A项;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是在1204年,排除B项; 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 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铁木真,A项正确;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B项;阿骨打建立金,排除C项;阿保机建立辽,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2)事例:阶段性和好: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维持了较长时间和平。(任答一点即可)
阶段性战争:宋太宗、宋真宗时,宋辽发生战争。
(3) 政权并立走向大一统(由分裂走向统一) 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1279年
(4)认识: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其中和平是主流。
【详解】
(1)根据“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得出是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阶段性和好的事例有,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维持了较长时间和平。阶段性战争的事例有,宋太宗、宋真宗时,宋辽发生战争。
(3)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与图A项相比,图B中的民族政权数量减少,所以政治局面上呈现政权并立走向大一统的趋势;南宋与金议和划定的边界是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元朝在1279年攻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 统一。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其中和平是主流。
17.(1)赞普:松赞干布;公主:文成公主。
(2)原因:北方汉人为躲避战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3)蒙古族;元朝。
(4)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依据材料二“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可知,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族开始农耕的原因是北方汉人为躲避战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契丹农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蒙古汗位,因此可知,忽必烈是蒙古族的首领;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因此他建立了元朝。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可知,它们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