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8:2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宋代绘画风格多样,风俗通出现并日益增多。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阎立本 B.宋徽宗 C.吴道子 D.张择端
2.宋代城市中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称为:( )
A.“瓦子” B.“勾栏” C.“榷场” D.“交子”
3.今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西游记》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4.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描述的节日应该是( )
A.元宵节 B.寒食节 C.端午节 D.春节
5.某影视剧组请你当历史顾问,参加审核剧组提交的南宋临安城场景布置计划,你会指出下列哪一计划是不可行的( )
A.城内客商往来不绝 B.瓦肆内正上演着精彩的节目
C.各个层次的人去茶楼喝茶休息 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建立
6.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对外交通范围广大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7.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
①印刷术的普及 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8.“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重文轻武 C.改革科举 D.重农抑商
9.有学者论述北宋的一位思想家,说,“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韩愈 C.朱熹 D.王阳明
10.传统观点认为,元末社会经济的衰退导致了元杂剧的衰落;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杂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知识分子地位发生变化;又有学者提出,剧本结构的弊端是元杂剧衰落的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元杂剧衰落原因的认识( )
A.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合理的 B.基于对其他剧种衰落的研究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1.市民文学指的是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以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这一趋势的是(  )
A.屈原《离骚》 B.王羲之《兰亭序》
C.白居易《长恨歌》 D.关汉卿《窦娥冤》
12.阅读史书是了解历史的基本途径,在《史记》《资治通鉴》中都有可能读到的历史史实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大运河开通 C.经济重心南移 D.玄奘西游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古代雅典的城市布局大致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的主要功能是宗教性的,是供奉雅典娜的神庙所在地。下城的核心是市政广场,建筑均以之为中心无计划地建设。市政广场是雅典公民集会的地方,是城邦的政治和贸易中心,同时兼具宗教功能。
(1)据上述材料,比较北宋东京里城和古代雅典市政广场的异同。
(2)综上所述,请概括影响古代东西方城市布局的因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3分。
材料一:司马迁创作《史记》,经过了漫长的历程,在司马迁的写作过程中,他采取三种途径收集史料
途径 史料
途径一 司马迁到汨罗江凭吊屈原,到会稽山探访大禹居住过的东穴,到山东曲阜观看孔子当年活动的遗迹。
途径二 《史记》参考了《左传》、《战国策》等典籍,同时参考朝廷的文书档案
途径三 司马迁重视收集相关历史人物的民间传闻和神话传说
(1)司马迁通过上述三种途径获得的史料,分别是哪些类型的史料。材料二: 《本纪》主要反映帝王政迹,《世家》反映诸侯等重大影响的人物。项羽不是帝王,却被司马迁写进本纪。陈胜不是诸侯却被写入《世家》,司马迁这是在告诉我们,这些人在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平民身份,他们在历史转折点上发挥巨大作用。
——杨照《史记的读法》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项羽和陈胜在“历史转折点上发挥巨大作用”。
材料三:《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对汉武帝的评价
著作 对汉武帝的评价
东汉班固《汉书》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如果能学一学汉文帝和汉景帝的节俭,那就完美了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
姜鹏《汉武帝三张面孔》 如果看《史记》的文字,通过字里行间,仔细分析,就会察觉司马迁对汉武帝也是有很多看法
(3)根据材料,《汉书》和《资治通鉴》各自对汉武帝的态度是什么?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什么?
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欲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
【汉字之源】

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统一文字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思想之光】
材料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2)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城出现的什么局面?
(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文史之萃】

(4)信息卡1和信息卡2中的“他”分别指的是何人?信息卡1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D项正确;阎立本、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排除AC项;《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不是宋徽宗,排除B项。故选D项。
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A项正确;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排除B项;“榷场”是宋、辽、金、元 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排除C项;“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A项正确;《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小说;《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明朝中后期,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因此人们抢购《西游记》、上演《牡丹亭》和兜售玉米都是不可能看到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根据“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可知其指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辞旧迎新的春节,故D项正确;ABC项没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排除。
5.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市坊分开,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这种市坊分置的局面到宋代被打破,南宋都城临安,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D符合题意;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城内客商往来不绝”、“瓦肆内正上演着精彩的节目”和“各个层次的人去茶楼喝茶休息”都会出现在南宋临安城,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6.A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和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临安和大都的商业繁荣,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政权问题,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对外交通范围广大,排除C项;统治疆域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A
【详解】
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①印刷的普及;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①②③为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BCD项不全面,排除。故选A项。
【点睛】
8.B
【详解】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思是皇上器重英雄豪杰,读书教你们如何博得皇上的欢心,所有的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出仕才是正途。反映的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无关等级森严、改革科举和重农抑商的信息,排除ACD。故选B项。
9.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大师朱熹还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著成《四书集注》,C项正确;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 韩愈是唐代儒学大师,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王阳明是明代的思想家,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C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传统观点是从经济条件观察,后又有研究知识分子的地位来研究,还有学者从剧本结构的弊端进行研究,这拓展了传统研究的视角,体现随着对元杂剧研究视角拓展趋于全面,C项正确;“只有一种观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其他剧种的研究情况,排除B项;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元代时,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创作元曲,用以抒发愁闷情怀,表达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D项正确;屈原《离骚》是战国时期作品,战国时期奴隶社会项封建社会转变时期,排除A项;王羲之《兰亭序》属于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排除B项;白居易《长恨歌》不属于“市民文学”,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为汉代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史,所述的历史时期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所著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所述的历史时期是战国到五代时期,因此共同涉及的历史时期是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时期。A项正确;大运河开通发生在隋朝。排除B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排除C项;玄奘西游发生在唐贞观初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3.(1)异:北宋东京里城设计布局规则、对称;古代雅典市政广场依山而建,不规则、缺少设计(或:北宋皇城居里城中央区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政治特点;古代雅典法院、法庭议事厅和十将军厅等权力机构分散在市政广场周边,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同: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都有宗教场所。(符合题意的他答案也可)
(2)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材料二“下城的核心是市政广场,建筑均以之为中心无计划地建设。市政广场是雅典公民集会的地方,是城邦的政治和贸易中心,同时兼具宗教功能”可知,不同是,北宋东京里城设计布局规则、对称,古代雅典市政广场依山而建,不规则、缺少设计;北宋皇城居里城中央区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政治特点,古代雅典法院、法庭议事厅和十将军厅等权力机构分散在市政广场周边,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相同点是,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都有宗教场所。
(2)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只所以不同,是因为,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政治制度不同。
14.(1)类型: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
(2)作用:项羽领导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陈胜领导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秦朝的残暴统治。
(3)态度:《汉书》是肯定汉武帝;《资治通鉴》是否定汉武帝
原则: -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客观的方法:多角度评价;辩证分析(答出任意1点即可)
(1)
根据材料可知,途径一属于实地调查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文物史料;途径二参考的《左传》、《战国策》等典籍,朝廷的文书档案属于文献史料;途径三间传闻和神话传说属于口述史料。
(2)
根据所学可知,“他们在历史转折点上发挥巨大作用”指的是陈胜、项羽在秦朝灭亡中起到的作用,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虽然失败,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的作用是在他领导的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
(3)
根据材料可知,“雄才大略”表明《汉书》对汉武帝持肯定态度,“穷奢极欲,外事四夷”表明《资治通鉴》因汉武帝的奢侈无度和穷兵黩武对其持否定态度;根据所学可知,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评价,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
15.(1)商周时期;小篆;
(2)创办私学;百家争鸣;
(3)汉武帝(刘彻);
(4)司马迁;辛弃疾;《史记》;
【详解】
(1)根据“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因此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商周时期的历史;根据“图2统一文字”结合所学可知是秦朝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
(2)根据材料“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创办私学;根据所学可知“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城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
(3)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4)根据信息卡1“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结合所学可知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史学巨著为《史记》;根据信息卡2“他是南宋著名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结合所学可知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