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8:2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629年,李自成起义并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李自成帅军攻入北京城。”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自成起义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2.中国历史上,为号召民众的广泛响应,农民起义都打出响亮的口号。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D.均田免赋
3.“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进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从以上歌谣中得出的信息是( )
A.该起义军的领导是黄巢 B.唐末人民生活困苦
C.严明的军纪得到人民的拥护 D.免粮的口号深得民心
4.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
A.前金 B.后金 C.大金 D.清
5.直接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王朝是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明朝
6.“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歌谣出现在( )
A.唐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前期
7.下列图片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汉、唐、元 B.唐、北宋、元、明 C.唐、南宋、元、清 D.唐、北宋、南宋、清
8.见如下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保机 D.成吉思汗
9.以下关于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主要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B.土地兼并严重
C.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10.“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当时百姓“开了城门迎闯王”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规定严明军纪 B.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C.严禁侵占民房 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1.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下列对这一朝代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蒙古族建立 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C.最早的国号是大金 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12.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蒙古国
②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
③公元1635年,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改为蒙古族
④1644年,满蒙八旗铁骑入关,席卷大江南北,彻底推翻了明朝,建立起大清帝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与以前的农民起义相比,表明明末农民起义发展到新水平的是( )
A.建立了农民政权
B.主张政治平等
C.提出了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口号
D.没收了地主和官僚的土地、财产
14.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是( )
A.金、元 B.辽、清 C.金、清 D.元、清
15.推翻明王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
A.李自成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张角起义 D.黄巢起义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农民进行斗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材料四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均田免赋”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材料五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
(1)依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均田免赋”是什么意思。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
(3)依据材料四原文回答,此次农民起义有何不足之处?(一点即可)
(4)材料五中“自杀的皇帝”,他的自杀宣告了什么?“逃跑的皇帝”是谁,他的结局如何?“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属于哪一民族?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交流,华夏族与其他民族逐步融合。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奠基时期。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开创性;汉朝长达四百年,国势强盛,汉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周边各民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大大地发展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大宗一度被尊称为“天可汗”。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夏、金三个政权都是仿照汉族王朝模式建立的。元朝大一统的重建,为统一多民国家发辰作出重要贡快。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阿版图甚本莫定。在治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両,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摘编自東行常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国家民族的严重形势,因而产生了危机感和反侵略求生存的意识…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着眼于未来,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灌输了民族意识,启迪了民族觉悟。
——摘自林家有《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自觉意识产生、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形成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根据“1629年,李自成起义并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李自成帅军攻入北京城。”可得出描述的是过程,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袖是李自成,他率领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故D项正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口号,排除A项;尊王攘夷是齐桓公为称霸提出的口号,排除B项;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闯王”指的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拥护,故D项正确;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明朝历史,与唐朝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军纪严明,排除C项。
4.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C项正确;A项的称呼历史上不存在,排除A项;历史上称努尔哈赤建立的“大金”为“后金”,是源于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阿骨打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大金”而言,排除B项;“清”是皇太极即位后更改的国号,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末年爆发农民起义,最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D项正确;西汉、东汉和唐朝都不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6.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结合所学知识,“闯王”指的是李自成,.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末年,C项正确;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不是唐朝末年、元朝末年、清朝前期,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解析】
【详解】
依据中国历代兴衰图朝代的更替图,可以看出①在隋朝之后,是一个统一的朝代,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②③时期很多政权存在,政权并立。②与辽朝并立,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经济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可知②是北宋;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与金并立,1234年蒙古灭金,1276年南宋灭亡。③与金有段时间并立,比金存在的时间长。由此判断③是南宋;④是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存在与17至19世纪。据所学,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可知④是清朝。D正确;ABC与题干朝代的排序不对,排除;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女真为满洲;后金为清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四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B项正确;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排除A项;阿保机建立的是辽政权,排除C项;成吉思汗统一的是蒙古各部,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属于自然灾害,不是政治腐败的表现,D项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危机深重和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都是明代政治腐败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解析】
【详解】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根据“闯王来时不纳粮”可知,人们欢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故C项正确;ACD是李自成起义军吸引农民的原因,排除。故选B项。
11.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因此清朝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由蒙古族建立”。A项符合题意;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44年,镇守山海关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BCD项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A。
12.D
【解析】
【详解】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②正确;1644年,满蒙八旗铁骑入关,席卷大江南北,彻底扫除了明朝残余势力,建立起大清帝国对全国的统治,④正确;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①错误;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公元1635年,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改为满洲,③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李自成起义军进入河南后,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我国农民起义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C项正确;之前的农民起义好多都建立政权,不属于新水平,排除A项;主张政治平等不是明末农民起义发展到新水平的表现,排除B项;没收了地主和官僚的土地、财产之前的农民起义也有过的现象,不是明末农民起义发展到新水平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真建立的金和契丹建立的辽没有统一过全国,只有蒙古建立的元朝和女真建立的清朝既是少数民族建立又统一过全国,排除ABC,故选D项。
【点睛】
15.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末李自成起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治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A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B排除;张角起义加速东汉政权的瓦解,C排除;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排除;故选A。
16.(1)陕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
(2)“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因为有了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情欢迎李自成起义军,二者是因果关系。
(3)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4)“自杀的皇帝”是指明朝崇祯皇帝;他的死宣告了明朝的灭亡。“逃跑的皇帝”是指李自成;他领导的起义失败。“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指清朝顺治皇帝;女真族。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陕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由材料二“均田免赋”,由材料三“开了城门迎闯王”,可知因为有了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情欢迎李自成起义军,二者是因果关系。
(3)依据材料四“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可知此次农民起义的不足之处,在于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因此“自杀的皇帝”,是指明朝崇祯皇帝;他的死宣告了明朝的灭亡。1644年,镇守山海关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退回北京,最后失败。因此“逃跑的皇帝”是指李自成,他领导的起义失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因此“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指清朝顺治皇帝,是女真族。
17.(1)特点:秦汉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宋元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现固。明清时期:中国的江阔图基本奠定。主要因素:汉族先进政治制度的引领:儒家大一统观念的盛行;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统治者开明的政策(或政革的推动)。
(2)民族危机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启蒙宣传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奠基时期。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开创性;汉朝长达四百年,国势强盛,汉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周边各民族”可归纳出索汉时期的特点是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根据“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归纳出隋唐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根据“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夏、金三个政权都是仿照汉族王朝模式建立的。元朝大一统的重建,为统一多民国家发辰作出重要贡快”可归纳出宋元时期的特征是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现固。根据“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阿版图甚本莫定。在治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向,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可归纳出明清时期的特征是中国的江阔图基本奠定。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汉族先进政治制度的引领:儒家大一统观念的盛行;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统治者开明的政策(或政革的推动)。
(2)根据材料二“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国家民族的严重形势,因而产生了危机感和反侵略求生存的意识”可归纳出民族危机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着眼于未来,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灌输了民族意识,启迪了民族觉悟”可归纳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启蒙宣传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