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8: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横线处应填入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五代十国 D.北宋建立
2.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唐都洛阳,建立政权 B.黄巢起义的原因是自己想当皇帝
C.黄巢投降后被封为节度使 D.朱温与其它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3.“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材料反映的这项中国古代制度是(  )
A.科举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4.西藏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谁而修建的( )
A.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金城公主 D.太平公主
5.由玄奘口述,经他的弟子记录成书的著作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马可·波罗行记》
6.他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受到民众拥护,队伍发展迅速。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7.每一历史时期都具有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征。隋唐时期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A.青花瓷
B.唐三彩
C.冰裂纹瓷器
D.白瓷
9.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汉
10.唐太宗说:“……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今他去世了, 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唐太宗所说的他,指的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名臣( )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11.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你认为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隋炀帝被杀 B.隋炀帝的暴政
C.隋文帝励精图治 D.隋末农民起义
12.认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封建帝王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3.有古人对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进行了高度评价。材料中认为隋文帝一生的重要贡献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经济发展 C.开通了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14.在唐代,科举出身的官员中,门阀士族的子弟仍然占据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来自于固有的社会地位,而是来自于后天的竞争。这反映了当时的科举制
A.有利于社会公平 B.仍然由上层权贵垄断
C.禁锢了人们思想 D.扭转了尚武轻文风气
15.唐朝时,中国进口物产最多的国家是( )
A.日本 B.新罗 C.天竺 D.波斯
二、综合题
16.看图识史
唐朝在中外交流中融会东西,推陈出新,以更强大的文化张力泽被周边。日、韩等地的唐风、唐俗,见证了中外友好交往的历史。
看一看
(1)上述材分别从哪些角度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时代特征
17.隋朝大运河与粮仓示意图
看图释史
隋炀帝时期,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连接南北的大运河。考古发现,大运河沿线多地留存着国家粮仓遗址,是隋朝依赖大运河在全国范围内调配粮食、盐等重要物资的历史见证。
(1)看一看:迄今发现的隋朝粮仓遗址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2)想一想:隋朝粮仓主要分布在这些区域的原因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故A符合题意;黄巢起义进一步瓦解了唐朝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进一步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北宋建立,很快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统一了中原和南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因此正确的是朱温与其它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故D项正确;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唐都长安,建立政权,排除A项;黄巢起义的原因是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暴统治及连年灾荒,老百姓无以为生,排除B项;黄巢的结局是战败被杀,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
本题考查科举制。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贫苦子弟……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钻研制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A正确;B、C、D分别是秦朝、西周、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不属于选官制度,排除。故本题选A。
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使者护送公主远行,故西藏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B项正确;王昭君、太平公主没有去西藏,排除AD项;迎娶金城公主的是尺带珠丹,排除C项。故选B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B项正确;《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A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排除C项;《马可·波罗游记》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秦朝末年,排除;B项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D项发生在明朝末年,排除。故选C。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繁荣,对外交流频繁,体现了繁荣与开放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史前时期,文明初露曙光,故A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到秦朝统一是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被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多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但在艺术性却有很大的价值,被称为世界工业珍品。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0.B
【详解】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执政时期,虚心纳谏,他把敢于进谏的名臣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B项正确;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排除A;姚崇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排除C;杜如晦敢于决断,排除D。故选B。
1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B项正确;隋炀帝被杀加速隋朝的灭亡,不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隋文帝励精图治有利于巩固统治,排除C项;隋末农民起义加速隋朝的灭亡,不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他重用魏征,从谏如流,实行仁政,减轻农民负担,开创了贞观之治,C项正确;隋文帝开创开皇之治,隋炀帝暴政使隋朝灭亡,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排除ABD三项。选C项。
13.D
【详解】
根据材料“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及所学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D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是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A项;隋文帝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A
【详解】
材料中说明门阀子弟占据的优势并不是先天因素导致,而是后天的竞争。说明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社会的公平。故A符合题意;科举制是官方组织的考试,并不是由上层权贵垄断,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科举制对于思想的禁锢,排除C;科举制并不能扭转尚武轻文风气,排除D。故选A。
15.B
【详解】
根据所学,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项正确;ACD项与唐朝都有交流,但不符合”进口物产最多的国家“,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碑刻书法、雕塑艺术、文学、建筑、习俗等方面。
【详解】
根据图片“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拓片”可得出从碑刻书法的角度。根据图片《大唐西域记》可得出从文学的角度。根据图片“唐朝非洲人像”可得出从雕塑艺术的角度。根据图片“日本奈良的东大寺”“韩国的佛国寺”可得出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根据图片“日本庆祝七夕节”可得出习俗的角度等。
17.(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运河沿岸。
(2)经济重心在北方;政治重心在长安、洛阳地区;运输便利。
(1)
根据所学和材料隋朝大运河与粮仓示意图可知,隋朝粮仓遗址主要分布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运河沿岸。
(2)
根据所学可知,这是因为,经济重心在北方,政治重心在长安、洛阳地区,运输便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