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7.3重力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7.3重力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4 10: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 7.3 重力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
B.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
C.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5dm
D.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
2.对于下列有关物理量的大小的估计,其中不可能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20km/h B.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C.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200g D.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7m
3.下列数据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鸡蛋所受到的重力大约是10N B.一个初中生所受到的重力大约是500N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 D.一个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m
4.下列数据,与实际相符的是 (  )
A.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10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C.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6mg D.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50N
5.小明在地球的不同位置释放手中实心球,实心球的下落路径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上的重力
C.用力拍桌子,手也会感到痛,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7.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50N
B.让人感觉舒适而温暖的教室内温度约为25℃
C.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50kg
D.学生在校园内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8.关于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上升时一定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B.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主要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互相不接触的物体,彼此间不可能发生力的相互作用
9.下列物理量最接近事实的是(  )
A.人走路的速度约为1.2m/s B.涵涵家的地暖舒适温度为70℃
C.一只成年老虎重约为100N D.冰墩墩徽章直径约5mm
10.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约为20c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0.06kg D.中学生的重力一般约为500N
11.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
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12.下列物体中,所受重力约为0.5牛的是(  )
A.一瓶矿泉水 B.一只鸡蛋 C.一枚针 D.一枚一元硬币
二、填空题
13.运动员把铅球掷出去后(不考虑空气影响),铅球受到______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___。
14.质地均匀的木球受到了重力,重力的方向是______,将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______(填“消失了”或“没有消失”)。
15.如图所示是2021年2月22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土特产”—1731g月球土壤样品,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探月计划上重大的突破,展示了我们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这些密封的土壤从月球带回地球后,质量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们受到的重力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重力跟质量的比值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一位同学质量为40kg,他受到的重力是______。
三、综合题
17.如图所示,将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地面,甲、乙两钢球(m甲>m乙)正对弹簧从同一高度h同时自由下落,两球接触弹簧并向下压缩弹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各自速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时,哪个球使弹簧形变程度更大______?
(2)若两球各自再继续向下运动相同的距离时,它们所受的合力分别为F甲和F乙,请判断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______。(整个过程均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微重力
2016年4月6日凌晨1点38分,“实践十号”卫星成功升空。这是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首批确定的科学卫星项目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也是中国第一个专用的微重力实验卫星。
平时我们感觉到自己有多重时,这种感觉来自支持力。如果失去支持,我们就将失去对重力的感觉。例如,一个人从高处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因为失去了支持,所以此人将体验到类似太空中才有的失重。但是,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却仍然存在。
要想造出失重的环境,可以让物体自由坠落,如自由坠落的电梯、飞机等,不过这只带来短暂的失重,而各种航天器如空间站、卫星等则是长期处在失重环境,这些家伙在不停地坠落,却又一直没有掉落到地面,这真是好极了!
那么问题来了,太空不都是失重环境吗?这个微重力又是怎么回事?
微重力就是微小的重力吗?显然不是!
我们平常说的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所以不少人会误认为,人造卫星所在的轨道因为距离地面比较远,因此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很小,所以叫做微重力。这是不对的。
根据G=mg,同一个物体我们常用g来衡量重力的大小。距离地球越远,g就越小,然而,就算是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也没有降多少,大约为0.94g,而在1000km的高度为0.75g。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地面重100N,到了1000km高度,依然受到75N的重力。国际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不超过420km,因此,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并没有减少多少。因此,如果我们把“微重力”理解为微小的重力,或者是微小的地球引力,肯定是不对的。只有当距离地球很遥远时,才会出现地球引力很小的情况。
那么,大众媒体所说的微重力又是怎么回事呢 通常我们说的微重力环境,它其实跟地球引力的关系不是那么大,因为它主要是由其它外在因素造成的,如太空残余大气的阻力、航天器进行姿态调整时产生的推力、人员在航天器内的走动,以及重力梯度等等。
要想获得微重力环境,最好的当然是大型空间站,但它们通常都很贵。而微重力落塔的微重力持续时间太短。中科院微重力实验室的百米微重力实验落塔,自由下落提供的微重力环境只能持续约3.6s,而且每天只能进行2次实验。
相比之下,“实践十号”卫星的条件就好得多。它使用化学电池供电,因为无人而且任务时间相对短,就不需要考虑对接和人类活动等等干扰;又因为使用化学电池,所以不需要展开太阳翼。此外,它作为返回式卫星还有一个优点:机动性很高。可以说,以返回式卫星为基础的“实践十号”科学卫星,不只是未来空间站的补充,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学们也许知道失重环境中,水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球体。还有许多诸如此类在太空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地面上的现象,因此,在失重或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实验研究,显得非常有意义。
(1)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重力。
(2)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_N。
(3)“实践十号”微重力水平为10-5g,空间站的微重力水平一般为10-3g,___________(选填“实践十号”或“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更好。
19.神奇的不倒翁不倒翁是一种中国古老的儿童玩具,它的形状与鸡蛋相似,多数上面绘制人脸图案,憨态可掬,如图所示.人们可以用手轻轻将不倒翁按倒,但只要松手,它还会顽强地立起来,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将它“打倒”.那么不倒翁“屹立不倒”的奥秘是什么呢?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当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时,物体的重心就会偏向质量大的位置.不倒翁的上半部分是空心的壳,质量较小;下半部分是实心的半球,质量较大,所以不倒翁的重心在下半部分的半球体之内,重心很低.下半部分的半球体和支持面之间有一个接触点,当这个半球体在支持面上滚动时,接触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不倒翁始终用一个接触点站立在支持面上.当不倒翁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失去平衡,而在外力撤去后,不倒翁便会自己回到竖直状态,这说明它具有抵抗外力干扰而保持平衡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平衡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用降低重心来提高稳定性的例子很多.例如各种车辆、货船在装货时,尽量把质量大的货物装下面,质量小的货物装上面,并且货物不能装得过高,就是为了降低重心,提高稳定性.
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企鹅不倒翁的重心高度大约在______点选填“A”、“B”或“C”
(2)如图所示的四个物品中,采用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的是______多选
A.茶壶B.公道杯C.密度计D.空中自行车
(3)如图所示的不倒翁牙刷,它可以直接立在桌面上不倒.你能根据文中内容推测不倒翁牙刷“不倒”的原因吗______?
20.阅读短文回答:
平时我们感觉到自己有多重时,这种感觉来自支持力。如果失去支持,我们就将失去对重力的感觉。例如,一个人从高处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因为失去了支持,所以此人将体验到类似太空中才有的失重。但是,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却仍然存在。
我们平常说的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所以不少人会误认为,人造卫星所在的轨道因为距离地面比较远,因此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很小,所以叫做微重力。这是不对的。根据G=mg,同一个物体我们常用g来衡量重力的大小。距离地球越远,g就越小,然而,就算是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也没有降多少,大约为0.94g,而在1000km的高度为0.75g。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地面重100N,到了1000km高度,依然受到75N的重力。国际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不超过420km,因此,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并没有减少多少。因此,如果我们把“微重力”理解为微小的重力,或者是微小的地球引力,肯定是不对的。只有当距离地球很遥远时,才会出现地球引力很小的情况。(g取10N/kg)
(1)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重力,人造卫星的质量与在地面上时相比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完全失重的空间实验室里,下列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
A.用秒表测时间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D.用刻度尺测书本长度
(3)一个在地面上20kg的物体,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所受的重力为多少________N;
(4)假如地球失去重力,设想一个情景: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小球在水中上浮.请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中学生质量约50kg,重力约500N,故A符合题意;
B.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故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5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A.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即左右,故A估计不可能,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2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所受的重力约为1N,故B估计可能,不符合题意;
C.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为200g,故C估计可能,不符合题意;
D.教室的高度大约为3.7m,故D估计可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0.05kg
其重力为
G=mg=0.05kg×10N/kg=0.5N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其重力为
G=mg=50kg×10N/kg=500N
故B符合题意;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故C不符合题意;
D.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A.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为3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接近1.2m/s,故B符合题意;
C.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g,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其体重约为
G=mg=50kg×10N/kg=500N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后,石块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也就是指向地心,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C
【详解】
A.物体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吸引铁块,故A错误;
B.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上升时受到的重力也是竖直向下的,故B错误;
C.用手拍桌子,手给桌子施力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所以手会感到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碰石头,石头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石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7.B
本题考查物理量的估测,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见量分析求解。
【详解】
A.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所受重力约为500N,故A项不符合题意;
B.让人感觉舒适而温暖的教室内温度约为25℃,故B符合题意;
C.空气的密度在1.3kg/m3左右。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9m、8m、3.5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学生在校园内步行的速度约为1.5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
A.地球周围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故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上升时肯定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故A正确;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碰石头,相互之间的力是等大的,即石头对鸡蛋的力等于鸡蛋对石头的力,故B错误;
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主要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D.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磁铁间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
A.人走路的速度约为
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涵涵家的地暖舒适温度为25℃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只成年老虎重约为200kg ,故C不符合实际;
D.冰墩墩徽章直径约40mm ,故D不符合实际。
10.D
【详解】
A.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在4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枚壹元硬币的质量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
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实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故D与其他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
重力为0.5N的物体的质量
A.一瓶400mL矿泉水的质量在400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10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一枚针的质量约为1g,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在6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重力 地球
【详解】
[1][2]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所以,运动员把铅球掷出去后(不考虑空气影响),铅球受到重力作用,且受力物体是铅球,施力物体是地球。
14. 竖直向下 没有消失
【详解】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质地均匀的木球受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质地均匀的木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所以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重心仍在其球心处,没有消失了。
15. 不变 变大
【详解】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以及温度发生变化,故土壤从月球带回地球后,质量不变。
[2]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只有在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故月球上的土壤拿到地球上时,重力会变大。
16. 9.8N 392N
【详解】
[1][2]g是重力跟质量的比值,表示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的重力为9.8N;则质量为40kg学生受到的重力
G=mg=40kg×9.8N/kg=392N
17. 甲 F甲=F乙;理由见解析
【详解】
(1)[1]由于m甲>m乙,所以G甲>G乙,球在下落过程中,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受到的弹力,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所以甲受到的弹力大于乙受到的弹力,甲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大于乙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
(2)[2]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受到的弹力,在速度最大处再向下运动相同的距离,由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压缩量跟受到的压力成正比,所以甲弹簧和乙弹簧再次发生的弹性形变相同,再次产生的弹力相同,这个再次产生的弹力即合力,所以甲乙所受的合力相等,即F甲=F乙。
18. 受到 94 实践十号
【详解】
(1)[1]由材料可知,即使是距离地球几百千米的人造地球卫星也受到重力。
(2)[2]由材料可知,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所受的重力为
(3)[3]“实践十号”微重力水平为10-5g,空间站的微重力水平一般为10-3g,根据G=mg可知,物体在实践十号上所受重力更小,所以实践十号的微重力环境更好。
19. C CD 不倒翁牙刷的上半部分质量较小;下半部分质量较大,所以不倒翁牙刷的重心在下半部分,降低了重心,提高了稳定性;当不倒翁牙刷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失去平衡,而在外力撤去后,不倒翁牙刷便会自己回到竖直状态.
【详解】
(1)根据短文知道,不倒翁的重心很低,在下半部分,所以企鹅不倒翁的重心高度大约在C点;
(2)茶壶是连通器的原理做成的,不是采用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故A不符合题意;、公道杯是根据虹吸原理制成的,不是采用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故B不符合题意;密度计的下方装入适量重物,重心降低,增加了稳定性,故C符合题意; “空中自行车”下面挂上重物,重心降低,增加了稳定性,故D符合题意,故选CD;
(3)根据文中内容推测不倒翁牙刷“不倒”的原因应是:不倒翁牙刷的上半部分质量较小;下半部分质量较大,所以不倒翁牙刷的重心在下半部分,降低了重心,提高了稳定性;当不倒翁牙刷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失去平衡,而在外力撤去后,不倒翁牙刷便会自己回到竖直状态.
20. 受到 不变 C 188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落回地面
【详解】
(1)[1]根据短文可知,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仍然存在;所以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受到重力作用。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与位置无关,人造卫星在太空和在地球上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2)[3]用秒表测时间,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用刻度尺测书本长度三个实验均与重力无关,所以可以在完全失重空间中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与重力有关,无法让弹簧伸长,故不能在完全失重空间中进行实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4]由题知,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时
一个在地面上20kg的物体,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所受的重力
G′=mg′=20kg×9.4N/kg=188N
(4)[5]假如地球失去重力,物体不受地球的吸引,那么抛出去的物体不会落回地面。
21.
【详解】
小球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而浮力竖直向上,小球在水中上浮,则浮力应大于重力,如图所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