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5: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2.以下可供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资料是( )
A.《鸦片战争图志》 B.《武昌起义史料集》
C.纪录片《五四运动》 D.电影《北伐战争》
3.五四运动的参加者许德珩回忆说:“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A.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B.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C.标志着在中共的领导下,无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D.确定了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三千学子闹京华、天安门前作动员、东交民巷外遭遇、狂热焚烧赵家楼”。材料描述的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5.2019年5月4日,新华网的一篇文章记述:“100年前,一次会议,一场运动,拉开一段荡气回肠的百年历史。法国巴黎和会上的图谋,在万里之遥的东方古国引发蝴蝶效应:愤怒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掀开了中国近现代史新的篇章。”文中的“一场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6.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C.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7.“这一声‘不’看似简单,但在中国外交史上却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世界。从1840年以来,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把民族尊严一点点消磨殆尽,但是,这次响亮的拒绝,开启了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抗争的先河。”该材料中“抗争”所指史实是( )
A.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B.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左宗棠率新式训练的清军收复新
D.北平学生开展“一二 九运动”
8.“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919年五四运动,一群学生高喊着这样的口号,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新文化运动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9.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工商人士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场爱国运动是
A.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B.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内务部6月11日致沪市各界电:“曹陆章已令准免职,津埠本日开市,北京学界刻已筹议上课。……沪市各界,希悉力劝解。”下列与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1.下列四幅图片最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五四动员 B.打倒卖国贼
C.五四口号(部分) D.打倒孔家店
12.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二、综合题
13.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1)上述材料一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国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1917年,三位联手,打破旧传统,人称“改变中国文化的三只兔子”。
(2)“三位联手”主要指他们参与领导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三 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915年陈独秀
(3)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包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 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李大钊《青春》
(4)根据材料指出,李大钊心目中青年应当是什么样子的?
材料五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五四运动?
14.上海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的变迁,请你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后上海的命运?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是哪一条约的规定?这次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二是在哪一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3)图三的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最为重要的两个阵地是什么?
(4)图四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在上海,哪一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中国革命因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5)综观上海历史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
1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
——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军工企业的作用。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的学说”名称。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和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内容的不同。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为了进一步清除“树墩”,中国人民还作出了哪些努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1919”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A项,B项正确;五四运动揭开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排除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武昌起义、北伐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D项。故选C项。
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从此中国的革命有了新的阶级的领导,决定了中国的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选项A符合题意;“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指北伐战争,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确定党的最高目标的是中共二大不是五四运动,故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4.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三千学子闹京华、天安门前作动员、东交民巷外遭遇、狂热焚烧赵家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引起广大人民的愤慨,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齐聚北京天安门举行抗议活动,故题干描述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D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A错误。百日维新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B错误;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C错误。综上故选D。
5.C
【详解】
依据题干“2019年5月4日”“100年前,一次会议,一场运动……法国巴黎和会上的图谋……愤怒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掀开了中国近现代史新的篇章。”可知“这样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因为巴黎和会图谋,中国青年发起的。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大学学生掀起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正确;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A排除;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C排除;“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D排除;故选C。
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从图片“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校”和“曹汝霖等免职令和拒签合约的报道”可知,这说明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D项正确;图片未体现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排除A项;图片未体现五四运动的主力和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信息,故排除B、C项。故选D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抗争的先河,B项正确;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是1839看,排除A项;左宗棠率新式训练的清军收复新疆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材料说的是政府行为,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8.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怒。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正确答案为C。ABD均与题干中“五四运动”不符,故选C。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所说的运动是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项正确;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开始于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D项;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B项。故选C项。
10.C
【详解】
依据题干中信息“曹陆章已令准免职,津埠本日开市,北京学界刻已筹议上课。……沪市各界,希悉力劝解。”结合所学可知是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运动,最终北洋政府迫于压力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项正确;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起义运动,排除B项;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北洋军阀,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C
【详解】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最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C项正确;五四动员不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排除A项;打倒卖国贼不是最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图片,排除B项;打倒孔家店不是最能直接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图片,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外争国权”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中国主权;“内除国贼”指的是反对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所以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C项正确;ABD项都体现的是外争国权,体现反帝,不全面,排除。故选C项。
13.(1)变法图强的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新文化运动;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4)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放眼世界和未来,具有奋斗进取的精神等。
(5)五四运动是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根据“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得出变法图强的思想;影响,康有为主张变法的活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
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意义: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可以从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等总结回答。
(3)
“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和科学。
(4)
根据“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分析得出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根据“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分析得出放眼世界和未来,具有奋斗进取的精神等。
(5)
根据“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概括得出五四运动是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根据所学,还可从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等方面分析总结。
【点睛】
14.(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3)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北京大学。
(4)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5)上海是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言之有理即可)
(1)
根据图片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的命运。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于南京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根据图片“江南制造总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他们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又兴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的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一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四“6月5日上海工人游行”反映的是五四爱国运动。在上海,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五四运动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由此,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上海及中国近代史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上海是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
15.(1)作用:能够自主制造枪炮、轮船、军火
(2)学说:三民主义;不同: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或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
(3)含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努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1)
据材料一“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可知,洋务派创办军工企业的作用是能够自主制造枪炮、轮船、军火。
(2)
依据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的学说”是指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据材料一“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及材料二“孙中山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或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
(3)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是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学习“民主、科学”思想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1919年5月4,无产阶级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革命时期的开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