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左权 D.聂荣臻
2.刘雯要做一期历史综合实践的小报,她选取了以下内容∶晋察冀根据地、地道战、麻雀战等。据此判断,小报的主题应该是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认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这一分析( )
A.重申了中国人民团结的重要性 B.指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国力
C.强调了人民是战争胜利之根本 D.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4.“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首歌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国共官兵英勇善战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密切配合 D.全世界人民的热情支持
5.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该战役的指挥官是( )
A.彭德怀 B.李宗仁 C.叶挺 D.林彪
6.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下列战役中,属于“破袭战”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枣宜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7.“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这是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炮火纷飞的抗日场上写下的一首脍灸人口在五言绝句《寄语蜀中父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杀倭贼”的表现是( )
①血战卢沟桥 ②平型关大捷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 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抗日战争中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9.美国记者曾这样报道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日军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场战役( )
A.是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B.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C.是敌后战场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D.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0.通过对历史地图研究能够获得更多历史信息,深刻理解历史事件。依据下图内容判断,该地图的名称应是( )
A.平型关大捷示意图 B.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C.武汉会战示意图 D.百团大战示意图
11.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材料说明( )
A.国民党在抗战中作用微乎其微 B.敌后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唯一原因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12.下图中的革命将领既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又直接指挥新四军抗击日寇,他是
A.刘伯承 B.周恩来 C.叶挺 D.陈毅
13.一位国民党将领回忆:“忽然传来了八路军……大捷的好消息。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打了胜仗!当时石家庄的人民群众,以无比兴奋的情绪庆祝了这个胜利”,这场胜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4.“苏中区党委作出了‘二五减租、分半减息’的决定,即:从1941年夏季开始,地租按抗战前租额减去25%,抗战前的借贷息额利息最高不得超过一分半,简称‘双减’。”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建立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15.历史学习小组模拟“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各项适用于介绍延安的是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抗战的灯塔——敌后战场总后方
二、综合题
16.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开始时虽然也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遭到挫折后,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一条……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中国军网《八七会议和各地的武装起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战,在敌后方开辟抗日根据地,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形成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支持的敌后战场。同时还发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和适当条件下的运动战等,在敌后方勇敢地打击敌人,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正面战场,并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李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相应的事例。
(3)综上所述,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你有何认识?
17.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岁生日,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习近平主席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感受那些峥嵘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船初心】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朱海《信念永恒》
嘉兴南湖游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革命新路】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2)材料二中的“武装暴动”指的是什么?“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指哪一重大事件?【历史转折】
材料三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毛泽东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摘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什么?
【伟大胜利】
材料四 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但所掌握的武装力量数量较少、地盘较小且多为贫困的乡村、小城市,物质条件较差,故而不适宜在正面战场,与敌人打正规战。但却具有游击战的丰富经验和优良的作战技术。这种战略地位和军事状态就决定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最适宜担负开辟敌后战场的重任,在敌后游击战中最便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郭绪印《评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材料五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5)材料五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归纳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项正确;ACD项都在抗日战争时期作出贡献,但不是百团大战的领导人,排除ACD项。故选ACD项。故选B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材料“晋察冀根据地、地道战、麻雀战等”,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起,日军将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武装作为主要的进攻对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晋察冀根据地进入艰苦困难的时期。面对艰难困苦的局面,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同时广泛运用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武工队等游击战方式,深入敌后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经过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到1943年,北岳区粉碎了日军4万余人的大“扫荡”,因此小报的主题应该是敌后战场的抗战,C项正确;根据材料“晋察冀根据地”可知不是正面战场,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D项。故选C项。
【点睛】
3.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可知,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分析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D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显示中国人民团结以及人民是战争胜利之根本,排除AC项;毛主席认为日本国力强大会造成中国不能迅速结束战争,但中国抗战是正义的最终会战胜强大的日本,排除B项。故选D项。
4.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题干歌曲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阶级抗击日本侵略的游击战法地道战,广大农民参与抗战体现了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抗战,A项正确;题干与国共官兵英勇善战无关,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密切配合无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全世界人民的热情支持,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
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主要目标是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D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和 枣宜会战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采取的是阵地战,排除AB项;平型关大捷是伏击战,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杀倭贼”是指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与八路军有关的斗争有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血战卢沟桥和第三次长沙会战都没有八路军的参与,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选项B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为争取外援创造了条件,排除C;第三次长沙会战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决心,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排除D。故选B。
9.C
【详解】
据“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战役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C项正确;A项是台儿庄战役,在徐州一带进行,排除;B项是指西安事变的意义,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百团大战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
根据所学,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地图的中的内容与百团大战相符,D项正确;地图中没有平型关、台儿庄及武汉的地点出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1.C
【详解】
根据材料“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排除A项;敌后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力量超过了共产党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图中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又直接指挥新四军抗击日寇的人物是叶挺,他在北伐战争中是领导第四军独立团,作战英勇,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叶挺与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在抗日战争中,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C项正确;刘伯承领导过南昌起义,但没有参与北伐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排除A项;周恩来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但不是新四军领导,排除B项;陈毅没有参加过北伐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
根据题干“忽然传来了八路军……大捷的好消息。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打了胜仗!”,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与平型关大捷有关。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成功,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排除A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门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获得的第一个胜利,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1941年正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是为了团结苏区广大地主阶级抗日,建立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是1926年开始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排除A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排除C项;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团结抗日,而不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的灯塔——敌后战场总后方反映的是延安,D符合题意;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反映的是嘉兴游船,A排除;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反映的是南昌,B排除;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反映的是井冈山,C排除。故选择D。
16.(1)合作走向对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发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配合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等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材料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可知反映了当时国共两党关系由合作走向对抗,材料一对应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大革命,而材料二对应的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依据材料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开始时虽然也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遭到挫折后,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一条……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可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攻打敌人中心城市受挫的情况下,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据“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战”得出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据“在敌后方开辟抗日根据地,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形成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支持的敌后战场”得出开辟敌后战场,据“还发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和适当条件下的运动战等,在敌后方勇敢地打击敌人,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正面战场”得出发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配合正面战场。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相应的事例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综上所述,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可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
17.(1)中共一大的召开。作用: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4)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5)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6)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国情出发,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最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正确的救国道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指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依据材料二“(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可知“武装暴动”指的是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指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主动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农村进军,从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依据材料三“……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毛泽东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可知说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正面战场的战役有国民党军队组织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敌后战场的战役有八路军组织的百团大战等。
(5)依据材料五“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归纳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6)综合上述材料,多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从革命道路来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国情出发,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群众基础来看,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最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从党的领导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正确的救国道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